王柄根
“資金被長期占用、現(xiàn)金流變化詭異、大客戶過度集中……這樣的公司,還是敬而遠之的好。”在閱讀了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宜安科技)的招股書后,深圳一名長期“打新”的投資者李先生如是表示,由于近期市場低迷,亦有一些新股上市開盤即破發(fā),因此務必在申購之前做足“功課”。
宜安科技以鋁合金、鎂合金等輕合金精密壓鑄件的設計生產為主營業(yè)務,本刊記者在調查采訪中了解到,公司此番上市被業(yè)界稱為“帶病上市”。其存在的種種弊病由來已久,諸如“大股東占款”等被資本市場視為“毒瘤”的現(xiàn)象,在宜安科技內部長期上演,這也使得宜安科技事實上成為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手中的“玩偶”,并演繹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怪現(xiàn)象。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招股書更多的展示了宜安科技光鮮的一面,卻對諸多弊端敘述模糊,刻意包裝的背后,隱藏著的投資風險不得不引起重視。
“我占你的款,你向我借錢”
事實上,大股東占款在資本市場上并不鮮見,由于該行為直接損害投資者利益,因此也是監(jiān)管部門重點監(jiān)管的方向。在宜安科技身上,大股東占款由于長期存在,因此公司內部習以為常,但頗為奇怪的是,其占款的形成卻有違慣常的商業(yè)邏輯,讓人難以理解。
資料顯示,宜安科技的大股東為“宜安實業(yè)有限公司”(下稱:宜安實業(yè)),實際控制人為香港人李揚德。除宜安實業(yè)外,李揚德還擁有“德威電工廠有限公司”、“德威度假村有限公司”、“寶迪制品有限公司”等多個實體。
在此背景下,宜安科技與大股東宜安實業(yè)之間長期以來有著“算不清的賬”,雙方資金往來頻密,這種資金往來甚至在宜安科技與李揚德控制的其它實體之間也經常發(fā)生。
目前從公開數(shù)據可獲悉的僅僅是宜安科技2009年末的情況,由于在2009年之前,宜安科技曾向實際控制人李揚德、宜安實業(yè)和德威電工廠借款,截至2009年末,宜安科技尚欠上述債權人990.76萬元、464.1萬元和217.49萬元。
而同時,在2009年末,宜安實業(yè)又欠宜安科技往來款高達3869.17萬元。這種復雜的資金占用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
宜安科技在招股書中的解釋令人大跌眼鏡:由于宜安科技的第二大客戶“創(chuàng)新集團”對宜安實業(yè)認知度較高,一直將貨款支付給宜安實業(yè)而非宜安科技。而宜安實業(yè)又并未及時將上述款項支付給宜安科技,造成對其資金的占用。上述資金直至2010年底全部收回。
更有甚者,創(chuàng)新集團似乎頗為“固執(zhí)”,一直到2011年6月才意識到自己的付款對象應該是宜安科技而非宜安實業(yè)。
本刊記者了解到,這一解釋在財務人員看來是頗為牽強的。首先,大股東對宜安科技的占款并非一個小數(shù)字,宜安科技2009年凈利潤為3843.51萬元,占款已超過了當年凈利潤。2009年末宜安科技賬面上的貨幣資金也只是3138萬元,這意味著宜安科技超過一半的資金被大股東占用。
其次,宜安科技自己的資金被大股東占用的同時,又向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借款”,結果就形成了“我占你的款,你向我借錢”的詭異局面。而“借款”在常態(tài)下對應的是借款利息,宜安科技應該向大股東支付利息。
但大股東對宜安科技的占款是否支付利息則不得而知。有接近宜安科技的人士告訴記者,如果不是上市進程已經開啟,上述占款或許并沒有那么快的解決。
至于第二大客戶的“固執(zhí)行為”,則與慣常的商業(yè)邏輯相悖,使得圍繞在宜安科技頭上的占款疑云愈發(fā)難解。在公司上市后,由于宜安科技的大股東仍然是宜安實業(yè),實際控制人仍然是李揚德,長期植根于宜安科技的“占款文化”會否暗中再度上演,仍有待未來的觀察。
真高新?偽高新?
除了占款疑云外,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宜安科技的科研技術能力也令不少投資者擔憂。
盡管宜安科技頭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的光環(huán),但其實際的研發(fā)能力卻備受質疑,其中一個原因即在于公司的發(fā)明專利數(shù)量。宜安科技在招股書中列示了所擁有的50項專利,但倘若仔細審讀這些專利的性質,則會發(fā)現(xiàn)“發(fā)明專利”僅僅只有2項,其余47項均是“外觀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外觀專利雖然具備外觀上的“排他性”,但卻不足以說明公司在技術上具備壟斷性,投資者應仔細分析公司所擁有的專利性質。
僅僅擁有2項發(fā)明專利的宜安科技是真的高新技術企業(yè)還是“偽高新”?
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宜安科技正在申請的“發(fā)明專利”多達14項,但這些“發(fā)明專利”都只是處于實質審查階段,并且長期無法取得進展。
以宜安科技2006年2月申請的發(fā)明專利“一種養(yǎng)殖專用風能增氧機”為例,在時間過去6年后,該發(fā)明專利依然仍是處于“實質審查階段”狀態(tài),毫無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