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飛
摘要非語言溝通是人際溝通的重要方式。教師非語言信息在課堂教學情境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本文作者通過問卷調查進行實證研究,獲得了關于教師非語言信息的第一手資料,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教師課堂教學非語言溝通的策略。
關鍵詞教師課堂非語言調查研究策略
0 前言
人際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交流。語言符號學家艾伯特·梅熱比對人際傳播中信息表達的情況做出研究后,提出一個公式:傳遞一項信息的總效果 = 語調(38%)+表情(55%)+語言(7%)。就是說,信息溝通的效果93%是源于言語以外的因素。這種通過非語言、非文字的形式來傳遞信息的方式,我們稱之為非語言溝通或交際。
在任何溝通場合,非語言因素總是和語言一起在信息傳遞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筆者研究的是在課堂教學這一溝通情境中,教師應如何使用非語言信息提高教學效果。
1 調查研究
1.1 調查概況
為了了解教師非語言溝通在課堂教學中的影響,筆者在某高職院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分布于七個系,每系各抽取樣本50個。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50份,實際回收342份。調查問卷由單選題、多選題(封閉式)和填空題(開放式)組成。調查內容主要涉及手勢、面部表情、微笑、肢體語言、副語言、服飾、化妝、體味和空間距離等。
1.2 調查結果分析
筆者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了數(shù)理統(tǒng)計和理論分析
1.2.1 關注內容
據(jù)調查結果(詳見表1),在342位調查對象中,關于學生對教師非語言信息的關注內容,按被選擇次數(shù)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面部表情、眼神、服飾、頭發(fā)和聲音。由此可見,排在前兩位的非語言信息都集中在面部,這應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關注的焦點。
1.2.2 客體語
(1)服飾。當問及“教師是否有必要穿正裝上課(體育課除外)”時,有2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74%的學生認為沒必要??梢娖叱梢陨系膶W生認為教師在穿著上可以有相對自主的表達。
在問及“不喜歡女教師穿戴什么上課”時,有37人(10.9%)選擇了“有文字或圖案的衣服”,有201人(59.5%)選擇了“領口低的衣服”,有104人(30.8%)選擇了“緊身的衣服”,有92人(27.2%)選擇了“無袖衫”,有14人(4.1%)選擇了“七分褲或五分褲”,有79人(23.4%)選擇了“膝蓋以上的裙子”,有120人(35.5%)選擇了“較大的首飾”,有180人(53.3%)選擇“涼拖”,有9人(2.7%)選擇了“其他”。由此可見,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領口低的衣服、涼拖、較大的首飾、緊身的衣服和無袖衫。(注:凡是比例之和超過100%的均為多選題,百分比為該選項選擇人數(shù)占有效樣本數(shù)342的比例,下同。)
(2)化妝。當問及女教師的化妝時,在342位調查對象中,除2個缺失值外,有2.3%的學生認為女教師可以化濃妝,有80.7%的學生認為教師應該化淡妝,有16.4%的學生喜歡教師不化妝。由此可見,八成以上的學生喜歡女教師化淡妝上課。筆者認為,化淡妝上課也可算是教師職業(yè)化的一種體現(xiàn)。
1.2.3 體態(tài)語
(1)微笑。在問及“教師的微笑能否給你帶來積極的心理感受”時,有94.7%的學生選擇了“是”。由此可見,教師上課時面帶微笑,讓學生如沐春風,可拉近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
為了深入了解教師微笑對學生的影響,在開放式填空題中,筆者要求學生用詞語表達對教師微笑的感受,具體結果詳見表2。
(2)不喜歡的表情。在問及“你見過并且不喜歡的教師表情”時,有273人(80.1%)選擇了“蔑視”,有261人(76.5%)選擇了“冷淡”,有155人(45.5%)選擇了“生氣”,有72人(21.1%)選擇了“疑惑”,有56人(16.4%)選擇了“驚訝”,有12人(3.5%)選擇了“其他”。由此可見,學生最不喜歡的教師表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蔑視、冷淡和生氣。
(3)目光接觸。關于教師與學生的目光接觸,有283人(83.5%)選擇了“注視到全班同學”,有101人(29.8%)選擇了“注視到認真聽課的同學”,有59人(17.4%)選擇了“注視到自己”,有39人(11.5%)選擇了“低頭或看PPT,沒有目光接觸”,有38人(11.2%)選擇了“其他”。由此可見,八成以上學生希望教師的目光能兼顧所有的同學。
在問及教師目光的作用時,有211人(62.1%)選擇了 “詢問”,有303人(89.1%)選擇了“鼓勵”,有214人(62.9%)選擇了“警示”,有15人(4.4%)選擇了“其他”。由此可見,教師目光的作用,學生認為除了有正向的鼓勵和詢問外,還有負向的警示作用。
(4)手勢。在問及“教師應使用哪種手勢邀請學生回答問題”時,有81%的學生選擇了“手臂指向同學,手心向上”,有9.9%的同學選擇了“手臂指向同學,手心向下”,有2.9%的同學選擇了“手臂伸直,食指指向同學”,有6.1%的學生選擇了“其他”。看來,八成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師請學生回答問題的手勢應該是“手臂指向同學,手心向上”。
在問及“不喜歡教師的什么手勢”時,有119人(34.8%)選擇了“手臂下垂在兩邊”,有44人(12.9%)選擇了“手臂放在講臺上”,有168人(49.1%)選擇了“手臂相握放在背后”,有231人(67.5%)選擇了“手臂交叉放在胸前”,有18人(5.3%)選擇了“用一定的手勢配合講解”,有24人(7.0%)選擇了“其他”。由此可見,排在第一位的是“手臂交叉放在胸前”,這是一個防御性的姿勢,不太受學生喜歡。
(5)不喜歡的動作。筆者要求學生用語言描述最不喜歡的動作,除缺失值外,具體結果如下其他學生不喜歡的動作還有“手放在背后”、“抖腿”、“雙手叉腰”、“雙手放口袋”、“挖鼻孔”、“趴在講臺上”、“坐著上課”、“提褲子”、“吐痰”等。
1.2.4 環(huán)境語——空間距離
關于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空間距離的研究,有51.8%的學生認為教師應“站在講臺上”授課,有16.1%的學生認為教師應“站在教室通道的某個位置上”講課,有4.7%的學生認為教師應“繞著教師通道轉圈”上課, 有27.5%的學生認為教師應“變換在教師中的位置”上課。
盡管“站在講臺上”授課在學生選擇中排在第一位,但是從下面的描述中可以進一步看到學生對教師“站在講臺上”授課的復雜心理。
在開放式填空題中,筆者要求學生用詞語形容始終站在講臺上授課的教師,出現(xiàn)了正反兩種意見。
其他出現(xiàn)頻率較低的詞語有“冷淡”、“應付”、“不負責”等。由表4可見,負面評價遠遠高于正面的評價。
對于始終站在講臺上授課的老師,學生直接描述自身感受的詞語,正面有“自在”、“遙遠”、“輕松”、“安全”、“自由”和“舒服”等,這些詞語共出現(xiàn)24次,反面的詞語有“厭煩”、“郁悶”、“煩”等,這些詞語共出現(xiàn)6次。不過,正面詞語背后的學生心理值得我們深究。
1.2.5 副語言
在問及“不喜歡教師的哪些表達信息”時,有235人(68.9%)選擇了“表達不流暢”,有72人(21.1%)選擇了“有口頭禪”,有126人(37.0%)選擇了“講課不停頓”,有182人(53.4%)選擇了“聲音尖細”,有227人(66.6%)選擇了“語速過快”,有111人(32.6%)選擇了“語速過慢”,有9人(2.6%)選擇了“其他”。由此可見,排在前四位的學生不喜歡的類語言信息依次是“表達不流暢”、“語速過快”、“聲音尖細”和“講課不停頓”。
在問及教師應如何使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制止課堂上違紀的學生時,有72.5%的學生贊同教師用“不經(jīng)意地走到他們身邊,站在他們邊上講課”的非語言方式,有30.1%的學生贊同教師用“停止講課,沉默”的非語言方式制止講話的學生,有32.2%的學生贊同教師直接用“請同學們靜一靜”帶泛指的口頭語言制止學生講話。在五種制止方式中,“講課中徑直走到他們身邊,用手敲擊他們的桌子”和“用手指著他們,并說‘這兩位同學請不要講話”這兩種方式被排在最后。顯然,直接指出違法紀律學生的做法不為學生所認同。具體詳見表5:
2 教師課堂教學非語言溝通策略
2.1 意識非語言信息的重要性,加強自身形象整飾
作為高職教師,一定要高度意識到自身的非語言信息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影響。教師的服飾打扮、表情神態(tài)、姿態(tài)動作、人際距離等非語言信息每時每刻都在向學生傳遞著特殊信號。學生會根據(jù)這些信息感知教師的氣質、風度、個性、習慣、教學態(tài)度、教學能力等,并據(jù)此形成對教師的形象認知,產(chǎn)生對教師的心理感受,進而影響其實際行為。教師應盡量避免無意識的、消極的非語言信息,合理地使用非語言符號,向學生展現(xiàn)一個積極、健康、樸實、敬業(yè)、愛生的教師形象,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聯(lián)系。
2.2 關注學生非語言信息反饋,調整自身教學行為
教師除了要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非語言行為外,還要關注學生通過非語言符號傳遞的反饋信息。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應往往會通過間接的方式如非語言信息進行反饋。例如,學生對教學不感興趣,往往會低頭、減少與教師的目光接觸、與同學竊竊私語、玩手機或做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等。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非語言信息,尋找自己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行為,重新建立與學生的良好互動。
2.3 合理使用非語言符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不僅可以利用非語言信息建立良好的形象,也可以合理使用非語言符號輔助教學、組織和調控課堂。例如,教師可以提高聲音來引起學生的注意,運用特殊的手勢來輔助說明,用目光接觸維持和學生的聯(lián)系,用眼神鼓勵學生發(fā)言,通過對座位空間進行安排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通過不同教學階段的時間控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走到開小差的學生身邊講課使其集中注意力,用眼神制止講話的學生,用點頭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肯定等??傊處熆梢院侠?、綜合地使用非語言符號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課堂隱性化管理。
2.4 關注非語言行為細節(jié),避免傳遞消極信息
人類非語言信息的傳遞往往是無意識的,因而也是最真實的。教師在無意或有意使用非語言信息時,尤其要注意細節(jié),因為細節(jié)往往直接決定學生對教師的印象。首先,要避免一些會令學生產(chǎn)生反感的行為,如吐痰、掏鼻孔、雙手抱在胸前、體味重、面無表情、用手指學生等。教師只有平時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習慣,才能處處展現(xiàn)為人師表的風范。其次,要尊重學生,注重學生的感受。例如,微笑不要讓學生感到做作,表情不要讓學生感到冷談,課堂管理不要讓學生感到反感等。
綜上所述,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中,不僅要合理使用非語言信息以免對學生產(chǎn)生消極影響,而且要有意識地掌握非語言溝通技巧,發(fā)揮非語言符號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