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述
我出生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母親在世的時候經(jīng)常跟我和妹妹提起地震那晚她是如何肚子里揣著一對雙胞胎從廠里的值班室逃出來的……
父親曾是一名軍人,作為隨軍家屬,我很小就離開家鄉(xiāng)。小時候經(jīng)常搬家,待居所終于在上海穩(wěn)定下來,我和妹妹都已快初中畢業(yè)??墒窍鄬Ψ€(wěn)定的生活也沒有能夠維持很久,妹妹的孩子出生那一年,父親因癌癥晚期離開了我們。四年后母親也因癌癥隨父親去了。后來,妹妹一家搬進了我們曾和父母一起居住的房子,而我則選擇了遠離,到異國學習攝影。
到了外面才知道,中國的每一寸土地對我來說都更有家的感覺。其實,選擇離開是一種逃避,逃避父母離世的悲傷,逃避那個物是人非的家,也逃避我自己曾經(jīng)試圖建立一個家的失敗。但是生活卻活生生地告訴我,人越是逃避的事情,越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邀你與其面對。在沒有任何人際關(guān)系的沙漠里,我不再是父母的孩子、前夫的妻子,甚至少有熟人和朋友,我開始思索,在這個世界上—我,還是誰的什么人?
直到此時,我才慚愧地想起遠在河北的故鄉(xiāng),仍舊居住在那里,以及像我父母一樣離開故鄉(xiāng)居住在祖國各地的親人。老家還有奶奶、四叔、四嬸、姑姑、舅舅、舅媽;而三叔、五叔、二舅分別居住在山海關(guān)、蓬萊、昆明;與我同輩的堂表兄弟姐妹們則散落得更遠。直到此時,我才突然意識到—我,還有著這么多的“關(guān)系”。直到此時,我也才突然意識到,作為70年代出生的人,我能有一位雙胞胎妹妹是件多么幸運的事情。父母相繼離世后,便無人能替代我同妹妹的情感了。
如今,我們這一代人也已經(jīng)長大成家?;厥孜覀兩弦淮母改福覀兊募彝ネ麄兊谋绕饋懋a(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僅體現(xiàn)在家庭結(jié)構(gòu)上、經(jīng)濟條件上、生活方式上、教育背景上,更在個人價值觀以及社會經(jīng)濟文化層面上得以體現(xiàn)。比如,安裝了防盜門窗的公寓相對于開放式的四合院,若干小家庭相對于一個大家庭,個人主義相對于集體主義等。
距離,或許是因為離家遠了,離祖國遠了,所以才會容我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索我失去的和我尚擁有的家庭;情感,又或是因為太孤單了,才會念起遠在故鄉(xiāng)的親人們。我想,我或許是自私的。
沒有來得及用自己的相機親自給父母拍照。我想,或許我還來得及替我的親人們給我的大家庭留個影,不僅僅給我叔父這一輩人留個念想,更給現(xiàn)在的中國家庭留份檔案,也給小我一輩的孩子們留個歷史?;蛟S將來的某一天,我還能指著我的相片給我的子女們描述他的爺爺以及爺爺?shù)臓敔攤兪窃谠鯓拥拇蠹彝ダ镩L大的。那個大家庭大到我們會分不清各自的稱謂—這將是他們這一代人所無法想象的。
2010年夏,我從溫哥華飛回上海,開始了“我的大家庭”的拍攝。四個月我往來七八個不同的城鎮(zhèn)拜訪我的親人們,和他們居住在一起,了解他們從前和現(xiàn)在的生活?;蛟S,只有自己的家庭,我才能夠從血緣和時間的脈絡里理出頭緒,講述一個大家庭的故事。
2011年初,作為拍攝第一階段的總結(jié),我在溫哥華做了一個“我的大家庭”的個展,并接受了加拿大省報的采訪。2011年夏,我再次飛回國,繼續(xù)我的拍攝。大家庭的故事在繼續(xù),拍攝也在繼續(xù),奶奶的年紀大了,身體不如從前了,她最小的曾外孫女年初出生了,表弟就要參加高考了,妹妹換了份工作……
我不知道何時會終止“我的大家庭”的拍攝,但是拍攝期間,從我的叔父姑嬸的口中,我又重新了解了我的父母。當我匆忙朝著遠方趕路的時候,卻在自家的后院里發(fā)現(xiàn)了彌足珍貴的記憶。當我發(fā)現(xiàn)我的個人記憶同一代人的記憶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我逐漸地用我自己的鏡頭找到了某種歸屬感。
感謝攝影,我一直未曾放棄過的夢想。
點評
一位經(jīng)歷了人生種種遭遇、變故的攝影師,遠走異國他鄉(xiāng),看淡了世間的功利紛擾,漸漸覺解到生命與親情的珍貴。她要重返故國,通過自己的攝影,通過這樣一組照片(相信還有更多),在自己的內(nèi)心當中重建一個平常、質(zhì)樸而又溫暖的家園。所以,這不僅僅是一組有關(guān)家族生活紀實的影像,而是一個有關(guān)愛的深情告解。她走過這個大家族的每一個家庭,她在鏡頭背后撫摸過這些家庭居室中的每件生活物什,感聞到童年記憶中這些院落和物什散發(fā)出的熟悉氣息,她在向他的每一位親人告知她對他們的無限珍惜與愛意。影像中的親人們在他們的場域當中平靜地、有尊嚴地活著,平常、自在、與世無爭。這不僅僅是因為攝影師與被拍攝者之間的熟稔,亦無關(guān)攝影主體對客體的尊重,而是因為愛。她愛他們,她愛他們的每一個家庭。這個家族代表著攝影師有關(guān)家的所有美好想象與渴望,而這組有關(guān)家族的影像亦向我們顯露出攝影師個人對于自身生活的認真思量與檢視。我們一直在談論影像表達與個人生命經(jīng)驗的關(guān)系,我想靳華的這組照片為我們給出了一個有效的注解。(劉樹勇)
責任編輯/陽麗君
作者簡介
靳華,女,1976年出生。1995年畢業(yè)于上海市華山美術(shù)職業(yè)學校動畫專業(yè),現(xiàn)就讀于加拿大溫哥華Emily Carr 藝術(shù)和設計大學藝術(shù)攝影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