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玲
摘要:英語在中專學校屬于基礎文化學科,這使得英語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普通學校的高中階段英語教學。本文通過對比的方式,主要界定二者在教材的選定、教法實施的根本區(qū)別,從而促進中專學校英語教學的時效性。
關鍵詞:教材教法時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c)-0131-01
從學習的連續(xù)性來看,中專對應于普通學校的高中階段。但是,中專學校的英語教學卻完全不同于高中。在普通高中,出于上大學的需要,甚至將來考研考博的需要,英語是一門的重要的“主課”。在中專學校,教學科目大致分為文化課和專業(yè)課,在學生眼中,專業(yè)課是中專學校的拳頭科目。英語只作為基礎文化科目,相當于語文、數(shù)學、思想品德一類的課程。因此,在課時的安排上,英語課每周只有4個課時。
事實上,現(xiàn)代英語教學的目標已經(jīng)與傳統(tǒng)的教學相去甚遠,傳統(tǒng)上忽視聽力、口語與交際,只要會做題、考高分就是英語尖子生。可是現(xiàn)在從社會需求來看,聽說讀寫譯才是真功夫,做題只是升學或晉升職稱的手段。
如何在課時較短的幾個學期內(nèi)既完成教學任務,又讓自己的授課與社會接軌,讓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真正觸摸到時代的脈搏,實現(xiàn)教學的時效性?我認為,關鍵的是抓住教材和教法。
1 抓住教材的變更與比較
教材是教師授課的平臺,是學生學習的爬梯。這副“梯子”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死板生硬,還不能把外校的教材楞搬到自己學校。中專學校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根據(jù)本校學生的原有水平和特點,實事求是地選擇最佳教材。拿近幾年的教材比較一下,我們要關注具有下列走勢的教材:
(1)注重實用性。從語法語匯的地位上看,英語課本明顯地逐漸縮小了語法、詞匯、音標的篇幅比例,或把它們放在本單元的末尾,或者附在整個課本最后,或者以熱身的形式引出所要用到的詞匯,而不是按照音標-詞匯-對話-課文的常規(guī)思路強迫學生必須先背單詞才能進入對話;從全書選用的內(nèi)容鋪排來看,學術性藝術性欣賞性說明性的文章少見了,多的是生活常用對話與短文。例如:問路指路、郵政服務、銀行服務、商場買賣、日常交際等等,“每段對話均采用最常見、最基本的口語句型”[1]。文學性藝術性較強的文章只作為附加讀物,學生可依據(jù)興趣自由選讀,不具有強制性。新教材的實用性增加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和親和力。
(2)突出職業(yè)特色。教材內(nèi)容有很多可以作為在特殊部門就業(yè)前的英語培訓預備材料。比如商店里的外賓購物服務,旅館里的外賓接待服務,導游行業(yè)的導游服務,交警的指路等,在中專階段滲透方面的英語內(nèi)容,就為將來學生有機會就職服務行業(yè)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3)強調(diào)技能訓練?,F(xiàn)代英語教材特別突出“模塊”的合理銜接,“注重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技能的綜合訓練,使學生的語言技能得以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和“能力本位”的教學思想[2]。
以前教材中較長的課文基本上被刪除,代之以內(nèi)容連貫銜接緊密的聽力圖示和對話短篇,課后練習幾乎沒有什么大批的詞匯語法習題之類,而是緊隨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制定達標性練習題,比如:給筆友寫信;寫一封職業(yè)介紹信;給病人寫一份病例;看圖片講故事等等。
即使都是中專學校,情況也是各有不同。教師要根據(jù)自己和在校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本著以上原則,從林林總總的教材里面選擇適合本校特色的課本,給學生一副快速攀爬的梯子。
2 濃縮型授課
現(xiàn)代英語教材的一個單元包括聽說讀寫等部分,其所涵蓋的容量比過去大得多,按照一周四課時計算,講授一個單元大約需要三周時間,所以教師必須以高度濃縮的方式進行授課。具體操作:
(1)單詞。整個單元找不到單詞表,學生學習的單詞分化到Warm-up(熱身)活動中去。教材設計的圖片引導學生想辦法掌握那些不了解的詞匯。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在此情況下,老師無需把這這些單詞摘出來注上音標,再費力地列舉其使用實例,這些額外浪費的時間要轉移到學生此時此地正在接觸的課本材料上去,學生不會的發(fā)音,只要通過教師的多次重復就可以掌握,教師的任務是讓學生趕快進入狀態(tài),以句子和短文(面)帶動學習單詞(點),而非先學單詞再學句子,以免引起枯燥厭煩之感。
(2)聽與說的關系。聽說讀寫不是各自為政的,在應用上來看,聽與說緊密銜接,讀與寫密切相關。必須抓緊由聽向說的過渡,而聽力材料往往篇幅較長,所以老師要善于借助于提示性圖片和啟發(fā)性題干簡要介紹充斥在聽力材料里的陌生詞匯和短語,學生能大致聽懂并會做課本上的題目即可,完全不必把聽力全文細枝末節(jié)反復來聽。說是在聽的基礎上“打鐵”。在大致聽懂的前提下,教師要“趁熱”把聽力材料中的交際用語提煉出來,以備在接下來的說部分使用。
(3)讀與寫的關系。說是借助聽的發(fā)音記憶來練習口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寫則是借助閱讀材料的直觀書面格式來練習對英語語言的應用技能。進展到此,學生已經(jīng)對本單元的主要詞匯有所積累,閱讀的重點絕對不是學習鞏固詞匯,而是引導學生捕捉“文章大法”,通過讀的環(huán)節(jié)以極其快捷的方式掌握行文格式與作文法則。例如,寫給筆友自我介紹原來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家人情況,現(xiàn)在的格式又增加了個人愛好特長國籍等項目;又如:為商場寫廣告,包括噱頭、地點、時間、產(chǎn)品種類、打折程度等等。讓學生認識到,寫作的關鍵是格式,而基礎則是事先記住大量的詞匯,這樣就以事實懲戒了那些學習浮躁偷懶怠惰的學生。
3 發(fā)散型考查
過去檢查學生作業(yè)就是收起一大摞本子,用紅鉤紅叉和甲乙丙丁界定學生掌握好壞??墒且罁?jù)現(xiàn)在的教材特點,只用老方法判定學生學習情況難免偏頗。因為書面英語專業(yè)有極大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學生抄襲的習慣教師沒法杜絕。因此,我提倡發(fā)散型檢查學生課上課下學習情況,在本單元授課的三周之內(nèi),不定期地抽查書面作業(yè)、上黑板現(xiàn)場完成老師交給的臨時作業(yè)、召集學生分組進行口語對話練習、隨堂提問即時性問題并及時給予糾正或表揚……總之,不能到單元末才一股腦地布置一大堆作業(yè)。
在素質(zhì)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中專學校的英語教學首先有賴于教材的修訂和改革,而客觀優(yōu)勢(教材)要通過主觀意志(教師教法)起作用,教師的教法改革至關重要,否則教材的改革將會無所適從,甚至前功盡棄。
新時代的老師不應該只做給馬引來水源的人,還應該是讓馬主動地喝水的人,老師們必須時刻根據(jù)學生的變化調(diào)整或改革教學思路與教法,長耕不輟。
參考文獻
[1] 邵春燕.主編.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教材第一級.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
[2] 英語2(引進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