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紅 耿彥君 胡海濤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初步形成,我國的法治進程進一步加快,國人對法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逐年增加,彭宇案以及佘祥林案等事件的出現(xiàn),不僅帶來社會轉型時期人們良心對道德的拷問,也為我國未來學校的法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法教育與法學教育之界定
1.1 法教育與法學教育的定義
法教育(law related education)一詞,源自美國1978年頒布的《與法律相關教育法》(Law Related Education Act of 1978),是指“對非法學專業(yè)者進行的、有關法律、法律形成過程、法律制度及其基本原理與價值等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教育”。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人們對法的原理、原則以及社會正義等進行反復思考和踐行的能力、使之領悟到在人類社會中共同生存所具備的尊重他人的最低限度的道理。
法學教育(law education or legal education),則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傳授法律知識、訓練法律思維、培養(yǎng)合格法律專業(yè)人才為內容的教育活動??梢哉f,法學教育是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法律職業(yè)者(主要指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和法學教學與研究人員為使命和目標的精英教育。
1.2 法教育與法學教育的關系
法教育與法學教育存聯(lián)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
(1)法教育是法學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法律職業(yè)者所具有的法律理念和思維的培養(yǎng)與形成,僅僅靠大學四年法律專業(yè)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法學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而定位于普通大眾的法教育就為法學的專業(yè)化教育做了良好的鋪墊。
(2)法學教育是對法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法教育注重一般法律知識的傳授,與受教育者的自身利益密切相關;而法學教育注重精英化、職業(yè)化教育,所以法學教育在法律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要高于法教育。
法教育與法學教育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
(1)目標不同。法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普通民眾的法律意識,能夠了解法律、自覺遵守法律以及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法學教育的目標則是培養(yǎng)具有法律理念和思維以及法律職業(yè)道德的專門人才。因此,法教育以個人為本位,強調對國民法律意識和素質的培養(yǎng);而法學教育則以社會為本位,旨在培養(yǎng)為社會服務的法律職業(yè)者。
(2)對象不同。法教育的對象是非法學專業(yè)人員,既包括在校生,也包括社會普通群眾。而法學教育的對象是以法律為職業(yè)的高等學校法學專業(yè)學生。因為法學教育較之法教育而言,屬于精英教育,是對未來法律職業(yè)者應變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需要對受教育者進行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訓練,無論是美國的診所式法學教育模式還是德國的案例式教學,都是以高等學校法學院作為進行法學教育的重要陣地的。
(3)階段不同。由于法教育屬于通識教育的一部分,因此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都應當根據(jù)學習者年齡、智力發(fā)育狀況的不同,分階段、由淺至深進行法教育。而法學教育是專業(yè)教育,所以一般僅限于高等教育階段(包括研究生教育階段)。
(4)實施主體不同。法教育的實施主體既可以是各級各類學校,也可以是法律服務機構等。而法學教育的實施主體一般僅限于具有法學專業(yè)的高等學校和法學研究機構。
2 法教育的必要性
2.1 法教育是全面貫徹法律及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
為了實現(xiàn)司法公正、司法民主,提高司法機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我國法律體系中許多制度的實施離不開國民的參與,這就需要國民對法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具有最低限度的法律意識。以人民陪審員制度為例,普通國民作為陪審員與法官一起行使審判職權時,要對一些重大案件的定罪量刑進行判斷,這就要求陪審員具有健全的社會常識。因此,為了完善和貫徹法律制度的實施,應當從小學開始,深入淺出地對學生進行法教育,培養(yǎng)其法律意識和法律理念。
2.2 法教育是減少青少年犯罪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犯罪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棘手課題,有的專家學者甚至將未成年人犯罪與環(huán)境污染、吸毒販毒并列為世界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的逐年增加以及呈現(xiàn)出的低齡化趨勢,無不向我們提出警示:在中小學生中進行普法教育已急不可待。通過對中、小學生乃至大學生進行普法教育,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用法律意識指導他們的行為,可以有效減少青少年犯罪的發(fā)生。
2.3 法教育是維護校園安全的必然要求
從近年來頻繁發(fā)生的犯罪分子侵入學校、幼兒園實施暴力、殺人等事件到學生間的虐待、斗毆以及教師對學生的體罰甚至男教師強奸女學生等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校園的安全和學生的身心健康。這就要求學校在進行法教育的同時,與地方行政機關和執(zhí)法機關合作,建立危機應對機制;要求學校領導和教師具有應對緊急情況的法律意識和行動。此外,學校安全不僅指學生在校園內的安全問題,還應包括放學后以及在校外的安全問題。因此,應通過法教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包括生活安全、交通安全、災害安全、防范安全等。
2.4 法教育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必然要求
隨著近年來消費者權益糾紛的頻發(fā),對消費者進行法律教育也成為一種趨勢。消費者教育不應定位于是社會或公民個人的問題,而應立足家庭。因此,在中小學生的家政課等科目上,可以將法教育與生活教育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了解法律,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2.5 法教育是對司法機關進行監(jiān)督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的佘祥林案等,不僅說明目前我國的司法隊伍建設有待完善,司法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也說明司法活動的透明度有待增強,國民對司法活動的監(jiān)督作用有待加強。國民只有了解了執(zhí)法人員哪些行為屬于違法、犯法,哪些行為屬于侵犯人權,才能夠在維護自身權利的同時,對司法活動進行監(jiān)督,防止司法腐敗,凈化司法隊伍。而法教育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正義感和責任感,提高其權利意識和民主意識,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執(zhí)法人員的不法行為,并對其進行監(jiān)督。
總之,法教育既是國民自身維護權利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需要,更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安全的需要。而學校作為法教育的重要基地,應當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其實際需要和身心、智力發(fā)展情況,進行科學的法教育。
3 我國學校法教育體系的構建
3.1 構建多層次、多階段的法教育體系
構建科學的法教育體系,應分階段、分層次地對國民進行普法教育。首先,就學校教育而言,不僅在中學階段設置法律常識課程,也應當從小學高年級起就設置相應的法教育課程。形成小學啟蒙、中學展開、大學加深,不斷縱橫深入的格局。其次,就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和安全而言,還應通過社區(qū)服務和宣傳,單位有組織地學習,對公民進行法律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識,為各項法律制度的貫徹和實施鋪路架橋。
3.2 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程內容
學校教育中的法教育,應關注學習者的需求,根據(jù)其身心發(fā)展狀況和智力水平科學地設計課程和教學方法。例如,小學階段的學習者無論從智力水平還是學習經(jīng)驗而言,都處于較低水平。學習者一般對身邊事物的認知能力較低,對知識多是被動接受,對該階段學習者的法教育應著重于與其日常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從心理上講,由于小學生對教師多存在敬畏之心,因此對教師的體罰、性侵犯等往往因不知這些行為屬于違法犯罪行為而采取隱忍的態(tài)度,或者雖然知道教師的某些行為違法,但懾于教師的恐嚇、誘騙而不敢將教師的違法行為告知家長,導致許多教師侵犯小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不能及時被發(fā)現(xiàn)。故小學階段設置法教育課程,應結合該階段小學生身邊經(jīng)常發(fā)生或接觸的事情深入淺出地培養(yǎng)其守法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形成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同時,結合學習者日常活動,進行交通法、消費者權益法等與其自身安全和利益相關的法教育。而中學階段學習者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雖較小學階段大大提高,但由于其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開始形成階段,辨別是非、區(qū)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響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為叛逆,模仿力強,好沖動,易被誘惑實施犯罪。青少年犯罪也多發(fā)于該階段。因此,中學階段的法教育應以培養(yǎng)學習者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出發(fā)點,結合實際犯罪案例,以誘導和后果警示為主要方法,不易照本宣科。大學階段的學習者心理發(fā)育已日趨成熟,對違法犯罪的行為和后果認知能力較強。在進行法教育時應著重強調其社會責任感和培養(yǎng)他們的權利意識;并圍繞學習者求職、就業(yè)、生活等可能面臨的諸多法律問題,進行憲法、經(jīng)濟法、民法等與學習者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教學。
3.3 與實務部門密切合作,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構建法教育體系,不僅需要設計科學的法教育內容和方法,還應當將法教育與法律實踐相結合。這就需要法教育與實務部門密切合作,需要法律實務者及有關司法機關的支持和配合。通過案例教學、觀摩法庭、模擬裁判等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提高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減少學業(yè)負擔壓力。
4 結語
雖然法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覷,但目前我國對學校各階段法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法教育的推進,應當與本國社會現(xiàn)狀和文化傳統(tǒng)、思想觀念相結合,對如何進行學校中的法教育實踐,如何形成教育者與法律實務者組成的教育團隊,如何編制以陪審制度為題材的法教育教材以及法教育的研究、實踐、普及方法等課題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這將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