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國
夫妻間若是性格不合,可能過不到一塊兒去;如果夫妻之間的血型不合,則會造成孩子溶血癥的發(fā)生。臨床上經常能見到新生兒溶血癥,根本發(fā)病原因就是夫妻血型不合。如果母親體內的胎兒與母親的血型不同,母親的身體會產生排斥嬰兒血型的抗體,抗體結合在嬰兒紅細胞的表面,導致溶血,嬰兒就會發(fā)生溶血癥。
溶血癥并不可怕
新生兒發(fā)生溶血,最常見的是母嬰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尤其是母親血型為O型、父親是AB型的時候,因為這樣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必然發(fā)生母嬰血型不合。據統(tǒng)計,在所有分娩中,大概有20%~30%出現母嬰血型不合,但發(fā)生新生兒溶血病的只占約10%。
夫妻血型不合現象很普遍,所以新生兒溶血癥也很常見,但是該病一般都能及時發(fā)現、及時治療,幾乎都能治愈,不會對孩子未來的健康造成影響。
雖然胎兒在母親體內依靠母親供應營養(yǎng),但是母親和胎兒之間有一道“胎盤屏障”,這道屏障可以保護母嬰血液不會“相互來往”。但是仍有少量的嬰兒紅細胞會滲入母體循環(huán),由此導致了抗體產生,母親的血液也會有少部分血液進入胎兒體內。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嬰兒體內的來自母親的帶有抗體的血液就會在一定時間內代謝耗盡,孩子很快會恢復正常。
溶血癥有兩種類型
新生兒溶血癥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ABO血型系統(tǒng)不合,Rh血型系統(tǒng)不合。在我國,最常見的是ABO血型系統(tǒng)不合,ABO溶血病患兒的母親多為O型血,嬰兒多為A型或者B型。
ABO溶血癥多在第二胎發(fā)生,但也可部分發(fā)生在第一胎。如果O型血的母親在生育前輸過血,或者有過流產史(母親產道破損,被打掉胎兒的血液進入體內),母親被“致敏”后,產生抗A或B抗體。那么即使第一胎也有可能產生新生兒溶血癥。
另外一種常見的溶血病發(fā)生在母嬰Rh血型不合。母親是Rh陰性,胎兒是Rh陽性,易患Rh溶血病。我國漢族人群中,99%以上的Rh血型為陽性,Rh陰性率低于0.5%,所以絕大多數的漢族男女Rh血型呈陽性,發(fā)生溶血的幾率小。而其他少數民族如回族、維吾爾族女性大多呈Rh血型陰性,當漢族男子與少數民族女子結婚時,就容易出現Rh血型陰性的孕婦和Rh血型是陽性的胎兒發(fā)生溶血,而且這種溶血比ABO溶血更加嚴重,在母親子宮內就出現溶血,胎兒會水腫,容易胎死腹中。即使不死亡,也會有嚴重貧血、嚴重黃疸,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fā)育。
Rh血型不合溶血一般在第二胎以后發(fā)生,一胎比一胎加重,母親曾接受過Rh陽性血型輸血可在第一胎發(fā)病。一般說來Rh溶血者重,ABO溶血者較輕。
最嚴重可致膽紅素腦病
新生兒溶血癥在臨床上很常見,但是一般都不會出現嚴重后果,尤其是近幾年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幾乎從未有過危險病例?;夹律鷥喝苎Y的寶寶會出現各種癥狀,而且有輕有重,嬰兒常于生后24小時以內或第二天出現黃疸,并迅速加重。因為嬰兒體內來自母親的抗體每天在消耗,所以癥狀會逐漸好轉。
在正常的情況下,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開始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黃疸,媽媽會發(fā)現,孩子的頭面部或者胸腹部會出現檸檬黃一樣的顏色;到了4~6天的時候黃得更加厲害,出現一個小高峰;大約出生后10天左右黃色就逐漸消退,恢復正常。如果在孩子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皮膚黃疸,進展迅速,甚至發(fā)展到全身,顏色由淺黃變成金黃色、橘黃,這個時候就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因為這肯定是病理性黃疸了。黃疸嚴重時,膽紅素就會跑到大腦中,損害大腦,發(fā)生膽紅素腦病或者核黃疸。這是由于紅細胞破壞后產生的一種名為膽紅素的物質進入了大腦所致,這是最嚴重的后果,會引起小兒手足殘疾、視力障礙、耳聾、牙齒發(fā)育不良、智力低下、癲癇等后遺癥。由于溶血時除了黃疸外,還會出現貧血、肝脾腫大,如不及時處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fā)育。
不過,年輕的爸媽們也不用太擔心,一般情況下ABO血型溶血癥狀很輕,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及時進行藍光照射和藥物治療,孩子病情都可以緩解,即使是嚴重的Rh溶血病,若及時進行換血,絕大多數寶寶也都能轉危為安。
新生兒溶血癥可防可治
對于胎兒與母親血型不合的情況,預防和治療均很重要。在孕婦懷孕接近生產的時候,取羊水測膽紅素,可早期發(fā)現新生兒溶血。ABO血型不合溶血以黃疸為主要癥狀,貧血和肝脾腫大程度均較輕,極少危及生命。若及時進行藍光照射和藥物治療,患兒病情都可以緩解;即使是嚴重的Rh溶血病,若及時進行換血,絕大多數患兒能轉危為安。只有那些黃疸嚴重、就診不及時、治療不得力的患兒才會留下智力低下、腦癱等嚴重后遺癥
溶血癥往往發(fā)生在懷孕初期發(fā)生過先兆流產或者懷第二胎的媽媽身上。如果以前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產、新生兒重度黃疸史的女性打算再要孩子的時候,應該和丈夫提前進行ABO、Rh血型檢查,檢測體內抗A、抗B的抗體情況。屬于高危情況的女性懷孕后,應該定期檢測血清抗體數量的多少。如果有必要,醫(yī)生會進行孕期干預。如果第一胎Rh血型不合的媽媽,在生育第二胎之前可注射藥物抵抗體內的游離抗體,避免溶血癥的發(fā)生。
按現代醫(yī)學的發(fā)展,新生兒溶血癥是可以治療的。只要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大多數患兒是可以治好的。具體治療方法可以很多,但總的來說不外乎以下三種:藥物治療、藍光治療、換血治療。
如果新生兒黃疸明確是由于溶血病所致,可以使用一些抑制母親血型抗體作用的藥物,以減少發(fā)生膽紅素腦病的機會等。如果膽紅素處于脂溶性狀態(tài)時很容易進入大腦,當處于水溶性狀態(tài)時可經尿排出,通過藍光治療,使膽紅素化學結構發(fā)生改變,利于其隨尿排出體外。
當所有這些方法都未能奏效,或者說當寶寶血中膽紅素水平達到某一個高度時,膽紅素就可能進入腦中形成膽紅素腦病,也稱之為核黃疸。這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換血了。健康人的血有步驟地、反復分次地與小嬰兒的血進行置換,使寶寶血中的膽紅素水平降下來,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機會也就隨之減輕了。一般經一次換血后病情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盡管這個過程也要冒一些風險,但其治療意義卻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