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炯
PK的本來意思是比武,是大家亮出絕活,一爭高低。但是攝影周不是奧運會,藝術不是體育,沒有可精確量化的時間快慢、分量輕重等對比的可能?!吨袊鴶z影家》雜志組織“大PK”,邀請來瑪格南圖片社的國際攝影師和中國資深攝影師,是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攝影師們用影像進行的一次坦率地表達,是他們之間進行相互認識和了解的一個過程。
非常有意思的是,影像大PK的活動,搭建在了“響沙灣”這樣一個廣浩的沙漠之上,一個具有“空間浩瀚,時間無始無終”(摘自南京大學出版社《美國》,作者法國讓·波德里亞著)的自然特征的地方。正如美國攝影師米沙·厄韋特(Misha Erwitt)形容的,“響沙灣是一個超現(xiàn)實的、神奇的地方”。借助本期展現(xiàn)的六位中外攝影師的鏡頭,我們看到這一大片黃色的沙丘之上,安置著一些未來主義風格的白色建筑,好似外星來客,或者,可能我們就身置銀河外的星球。通過照片,我們也看到在響沙灣當?shù)亟M織的、規(guī)??涨暗拿褡逦乃?、體育活動,摔跤、蒙古舞、火把晚會,以及瑜伽表演,這些照片同時向讀者呈現(xiàn)出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國社會的縮影,影像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的器物,也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新闡述。
一個沒有時間軌跡的永遠的沙漠
法國當代哲學家讓·波德里亞曾經(jīng)這樣描述過沙漠,“沙漠的均一,靈魔,空間的浩瀚,時間的無始無終,以及單調(diào),枯燥,荒涼,非人化,還有不時產(chǎn)生的虛幻的海市蜃樓……”中國內(nèi)地的三位攝影師似乎特別鐘情于表現(xiàn)這樣一個沒有時間軌跡的空間,“響沙灣”幾個大字上空,一架飛機拖著潔凈的白線劃過深邃的天空。天空中一朵不知從何而來的云,如同天使的頭冠,護衛(wèi)著高空雜技演員。從腳下一直延伸到天空的金色沙子,無論遠處是白色的房子還是紅色的亭子,都是在制造一種視覺的奇觀,荒涼又宏大,枯燥而豐富。沙漠在這里,跟人間沒有多大關系,哪怕照片之中有人的出現(xiàn)。沙漠的非人化,在強烈的色彩對比,點、線、面抽象構圖的視覺畫面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
現(xiàn)實的切入點,當下中國的縮影
畢竟,響沙灣是21世紀中國內(nèi)蒙古開發(fā)的一個攝影文化基地,它是有歷史時間坐標和地理坐標的交叉點,也因此具有了當下性。當下的中國,正在加足馬力開采、開發(fā)、建設、投資。響沙灣正是一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中國社會的縮影。在此問題上,顯然國際的攝影師比中國的攝影師更加敏感,比如自60年代就進入瑪格南的攝影師布魯諾·巴貝。他們豐富的職業(yè)經(jīng)歷給了他們強大的想象力,但是他們可能也沒有期待一個個沙漠中傲然挺立的、反射著耀眼白光的建筑物。他們或許有著許多關于自然的視覺經(jīng)驗,但是他們被沙漠縱深處高聳的工廠煙囪所震動。
因此,我們看到了一個建設中的沙漠景觀,遠處天空被灰色籠罩,工業(yè)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撲面而來。也有照片展現(xiàn)乘著車來沙漠拍照留念的游客,面對沙漠中新建的房子,如同面對埃及金字塔一樣。還有關于練瑜伽的年輕女子群的影像,人所組織出來的影調(diào)結構和背景處的建筑物甚至縱深處的沙漠的肌理結構都非常相似。瑜伽的活力與沙漠的熱情在這里可以相融嗎?金色的沙子襯托著白色的人體和白色的建筑空間,秩序井然,但同時也怪異而令人費解。
這些景象構成了響沙灣的第一現(xiàn)實。
超現(xiàn)實的沙漠
讓·波德里亞筆下“燦爛的、無根的、表面化的、而又似乎是處于變動中的、不無虛幻色彩的沙漠”是存在的,特別當人的活動豐富時。旅游是推動發(fā)展的重要項目,全球化促進旅游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平卡索夫(Pinkhassov)拍攝了一位女性游客用紗巾蒙上頭,如蒙面大俠,任由紗巾延展到整個畫面,不知道她是否沉陷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了。沙漠中的纜車也顯得格外的孤單,劉寬新從自己的腳上拍過去,透視效果有趣。無論是老鷹頭的風箏還是武警的腿與廣告照片結合使用。沙漠的現(xiàn)實碎片顯現(xiàn)出荒謬的一面。
關于蒙古族人的面孔與神情
三位國際攝影師,將鏡頭對準了盛裝的蒙古族女孩,不知是被攝者舞臺化動作的習慣,還是攝影師們的共謀,照片中的女孩眼簾低垂,手指纖細。她們都展現(xiàn)著東方女性共有的含蓄的嫵媚。這樣的符號化的女性形象,美麗,但會輕飄。
而中國攝影師劉寬新,則將鏡頭對準了時尚的蒙古少年。湛藍天空下,少年豎立的頭發(fā)、時髦的配飾以及充滿活力的身體,和周圍的一起,表現(xiàn)出了新一代蒙古人的風貌。
沙漠之舟
駱駝,沙漠生活中人類唯一的動物伙伴。沙漠駝隊成就了攝影的經(jīng)典,浩然天空凝重,李建惠再次塑造出史詩般的恢宏氣勢。
米沙·厄韋特(Misha Erwitt)的手法則很當代,作者利用特別的光源色溫,制造出一股神秘的氣氛,駱駝張開嘴,在向鏡頭傾訴著什么。沙漠的神奇,由駱駝的神奇而傳遞了出來。
更有意思的是,在沙漠上,還有另外一些不動的駱駝,它們與真的駱駝之間的“交流”顯得有些荒誕。平卡索夫(Pinkhassov)利用攝影角度制造了一匹真駱駝和一匹“假駱駝”互相“蹭癢癢”的假象。而王福春則幽默地拍下真駱駝被拴在垃圾桶假駱駝上。這張照片,把我們今天的消費時代的荒誕表現(xiàn)了出來。
關于影像語言的抽象化提煉
沙漠是因為人的思考而進入抽象世界的。無論東西方攝影師,無論過去的攝影風格和題材是多么具象,在這次大PK中,都鐘情于需在視覺語言上的高度提煉。樹是沙漠中的一個符號,人物也都轉化為符號,在光影的作用下,點綴畫面。
大PK將中外攝影師短暫地聚集在一起,本期豐富的影像作品為我們理解影像與現(xiàn)實的關系提供了鮮活的例子。他們六位的攝影切入點有很多不同,但是,也有共同的職業(yè)影像語言的探索和表達。來自外面的攝影師們,因為他們與中國社會的距離,而獲得了一個特別的觀察視點。他們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對旅游開發(fā)的景象的關注與表達超過了對沙漠景象本身的熱情。中國的攝影師則相反,更關注沙漠的表現(xiàn)。
(作者為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副教授,著名攝影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