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此言得之甚妙。人生一世,無論古人,還是今人,有誰能一錯不犯呢!余以為,人之錯有些情有可原,有的甚至因勢在難免,然有兩錯不可饒?。贺澵敽兔陨?/p>
貪財者,或貪污受賄,或損公肥私,或巧取豪奪,財欲無邊。迷色者,或養(yǎng)“小蜜”、“二奶”,或誘人妻女,或出入花街柳巷,色壑難填。此二者與認(rèn)識水平高低無關(guān),與情勢所迫無緣,與知識多寡無涉,完全是人格、品質(zhì)問題,故余認(rèn)為不可饒恕矣!
此二者又以貪財為首惡,許多迷色者乃因“財多”所致。人說:“男人有錢就學(xué)壞”,“一個腐敗分子的背后總站著一個風(fēng)流的女人?!贝嗽掚m不甚嚴(yán)密,卻也道出了一種事實(shí)。
錢的魔力是巨大的,錢的誘惑力是很強(qiáng)的。雖黨和政府對腐敗毫不手軟、嚴(yán)懲不貸,然仍有人為錢“前仆后繼”。對金錢的態(tài)度,常常成為走向崇高或墜入罪惡深淵的十字路口。
記得當(dāng)年江澤民總書記告誡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曾幾次說過“人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話。江澤民同志語重心長,以古喻今,由淺說深,很值得吾等好生思索一番。
赤條條,本指赤裸,身無片絲,引申為一身之外,別無所有。據(jù)查,“赤條條來去”之意,初出于佛家。《傳燈錄》與《續(xù)傳燈錄》是記述佛教高僧事跡與言論的著作。后者記載,無準(zhǔn)禪師將圓寂,“其徒以遺偈為請,乃執(zhí)筆疾書云:來時空索索,去時赤條條?!庇嘁詾?,此處“空索索”、“赤條條”,皆有一身之外別無他物之意。
佛法主張:“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保ㄒ姟督饎偨?jīng)》如理實(shí)見分第五)一切有形的、具體的東西都是虛妄的,連軀體都是一副“臭皮囊”,更別說錢財之類的身外之物了。余以為,佛家認(rèn)為“赤條條來去”,意云人赤身從空無中來,赤身到空無中去,除一心所悟之外,無物可需牽掛。
余并不信佛,然認(rèn)為佛學(xué)中游學(xué),多于人有啟迪、有教益的智慧之見。“不住于相”,有相就是有相,無相才能永遠(yuǎn)。若主張有形的,具體的事情是有限的,而世界是無限的,人之認(rèn)識不能局限于有形世界,事情的具體形態(tài),而應(yīng)深入本質(zhì),那就是很有道理了。余以為“不住于相”,含有這樣的意思(當(dāng)然,唯物論與佛學(xué)對世界本質(zhì)的認(rèn)識是對立的)。若“不住于相”,當(dāng)然不應(yīng)執(zhí)著于身外之物;希冀永遠(yuǎn),就應(yīng)該“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余孤陋寡聞,不曉道家是否有關(guān)于赤條條來去之類的說法,但勸人不要看重身外之物的說法是有的?!都t樓夢》開篇第一回“甑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fēng)塵懷閨秀”中,一位跛足道人(大概就是那位渺渺真人)對甑士隱唱了一支“好了歌”。歌中唱道:“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錢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羽化成仙,是道家的最高追求。世人也期長生不老,得到成仙。然而,期求神仙的逍遙長生,又迷戀于功名、金錢,豈非癡人說夢!金錢何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可為之所累。無累才能逍遙自在,這大概是“好了歌”要勸世人的吧!
余不信道。但余認(rèn)為,道家主張“道法自然”,有與無,永恒與短暫,富有與貧困,福與禍,高貴與低賤,都是相對的,不為身外之物所累,許多事不可強(qiáng)求,應(yīng)順其自然,是有道理的。
當(dāng)然,共產(chǎn)黨人講“赤條條來去”,只是借用了一句話,并且摒棄了這句話的唯心主義成分,境界要比佛、道高得多。
不要太看重身外之物,不可為名利金錢所累,這是共產(chǎn)黨人將“赤條條來去”與佛家、道家的相同之點(diǎn),也正是借用此語的原因。不看重身外之物,看重什么呢?在這方面,吾等與佛家、道家則迥然不同。佛家追求悟空成佛,道家追求得道成仙,共產(chǎn)黨人講求什么?余以為:
一曰:信仰。吾等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堅信未來必定是赤旗的世界,莫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將擁有一切。今天,有人的信仰可能動搖了,有人可能覺得理想世界遙不可及,因而迷茫。然吾等從今天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成就體會到了向理想前進(jìn)的步伐??纯瓷鐣倪M(jìn)步,看看今天大家住的、吃的、穿的、用的,社會主義的生命力勃然顯現(xiàn)。比起全人類的解放和進(jìn)步,個人的名利地位、金錢,又算得了什么呢!
二曰:氣節(jié)。偉大的理想,決定了共產(chǎn)黨人崇高的氣節(jié)。前輩們,特別是那些犧牲在戰(zhàn)場上、敵人刑場上的先烈,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作為他們的后來者,豈能做金錢的奴隸!古之賢者尚能不為五斗米折腰,何況今天的共產(chǎn)黨人!做人,不能沒有人格。無人格不足以立于世,不能“立”于世,又與四足之物何異?做共產(chǎn)黨人,不能沒有氣節(jié),無氣節(jié)何言高尚,不高尚何言先進(jìn)?
三曰:奉獻(xiàn)。共產(chǎn)黨員并不是清教徒,也不是苦行僧,有七情六欲,追求美好的生活。他們的特殊在于把大眾的福祉放在第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黨和人民為黨員、干部創(chuàng)造了基本的(甚至可以說是很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共產(chǎn)黨員也要吃飯、花錢,只不過不是為吃飯、金錢活著,他們的價值是為人民、為社會奉獻(xiàn)。
今天,講諸如此類的話少了,一些君子聽起來可能已感陌生,殊不知這些正是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之靈魂。這靈魂使前輩戰(zhàn)勝了無盡的艱難險阻,鑄就了輝煌的新中國。這靈魂將使后來者在權(quán)力與金錢面前,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本色。
君或會曰:“信仰、氣節(jié)、奉獻(xiàn),那是先進(jìn)分子的事,吾等僅蕓蕓眾生耳!”余為中共黨員,也是蕓蕓眾生之一。余嘗思之:金錢之于人若何?
而今,于市購物非錢不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哪一項離得開錢?更莫說某些本非交易之“物”,也需金錢打點(diǎn)。于尚未溫飽之人而言,金錢簡直性命攸關(guān)。黨和政府下大力氣使貧窮者脫貧致富,就根本而言,即要使群眾手里有點(diǎn)錢。于多數(shù)人而言,全面建設(shè)小康的首要之義,余認(rèn)為即是使大家的錢袋更鼓些。
于已經(jīng)小康甚至已經(jīng)比較富裕之人而言,金錢又如何呢?一些人可能“終朝只恨聚無多”。只要合法,諸君聚吧!不過,金錢幾多為多呢?若為錢殫精竭慮,傷身折壽,值得嗎?更何況若是“及到多時眼閉了”,豈不竹籃打水一場空嗎?
余已算衣食無愁。余不因已無能“聚財”而偏執(zhí)恨錢,只要為勞動所得,來者不拘。然也無強(qiáng)烈之“錢欲”。不知是否因余出身貧寒,一輩子脫不了“小家子氣”,聚錢無術(shù),花錢也“無方”。用于吃嗎?吃慣了大米飯、回鍋肉、滾豆花……反覺那些山珍海味不對胃口,何況減肥之事已提上日程。用于穿嗎?隨便慣了,著西裝革履,總覺得喉頭氣急,手足別扭,何況一身好衣服,也不是一年半載穿得壞的。用于玩嗎?帶著老伴看看祖國大好河山,雖是一筆開支,但還能承擔(dān)。留給兒女嗎?“兒孫自由兒孫福”。錢于今世有用,于身后無用矣,夠花則可。過上今天的日子,余很滿足。
當(dāng)然,這僅僅是就錢論錢,人生一世僅僅有錢是不夠的?!扒Ы痣y買是精神”。作為人,總是要有一點(diǎn)精神的。
錢的魔力極強(qiáng),錢的誘惑力巨大。余以為,在金錢面前,重信仰、氣節(jié)、奉獻(xiàn)為上。若不得為上,讀點(diǎn)佛、道之書,也無甚不好。明白“赤條條來去”,于治貪欲、解錢迷皆有補(b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