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杰 張兆明
[題目一]
圖1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示意圖。巖層的埋藏深度(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可以用以幫助恢復巖層的形態(tài)。讀圖回答1~2題。
1.屬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⑤處發(fā)生的地殼運動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斷裂下降 D.斷裂上升
解析:草草看題、讀圖后,考生往往只根據(jù)“同一巖層的埋藏深度線”,憑已掌握的向斜、背斜巖層形態(tài)的特點,簡單地畫一下圖或目測一下就大致判斷出①、②、④屬于背斜成谷,⑤處為斷層,但選擇答案時則犯難,選A還是選B?原先的思路肯定不正確。
仔細分析推敲,題中對于“巖層的埋藏深度”,括號內(nèi)注釋為“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其中的關(guān)鍵詞應該是“地面”,只有真正理解“地面”的含義,并將其與“同一巖層的埋藏深度線”結(jié)合起來繪制同一巖層的彎曲形態(tài),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地面,是指陸地的表面,它往往隨地勢的高低而起伏不平。這樣,圖中縱坐標上的“0”就暗藏玄機:從“0”往上去,“0”代表海拔的起點;從“0”往下來,“0”則代表“地面”的起點,而各地地面起點的海拔各不相同。所以,圖中“同一巖層的埋藏深度線”并不代表同一巖層的實際彎曲形態(tài),其上每一點埋藏深度的起點應該是其垂直對應的“地形剖面線”上的點。按此思路,選擇“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線”的一些標志點,從“地形剖面線”往下畫相應的深度,然后將這些點連接起來,即可得到同一沉積巖層實際的彎曲形態(tài)(圖2所示),至此,即可十分清楚地看出①、④為背斜成谷,②為向斜成谷,⑤處為斷層且相對下降。
答案:1.D 2.C
[題目二]
圖3所示為某日某時北半球a、b兩緯線上不同經(jīng)度的太陽高度示意圖,讀圖回答1~3題。
1.此日,太陽直射點和a緯線的地理緯度分別是:
A.0°,15°N B.15°N,30°N
C.15°N,45°N D.23.5°N,60°N
2.對于圖示時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倫敦夏日艷陽高照
B.北京日出東南方
C.悉尼太陽輻射強度達到一年中最低值
D.北京氣溫接近一天中最高值
3.6月22日,b緯線上的最小太陽高度為:
A.6.5° B.8.5° C.21.5°D.22.5°
解析:第1題,由圖可知,a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為60°。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H=90°-緯度差(當?shù)氐乩砭暥扰c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可以推斷出,a所在緯線的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相差30°,A、B、D選項均不符合要求,只有C項符合要求。
第2題,圖示時刻90°E的地方時為正午12時,倫敦(0°)此時的地方時為6時,夏日不可能艷陽高照;此日的太陽直射點在15°N,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全球除極晝區(qū)外均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北京日出方向不可能在東南方;由90°E的地方時為正午12時可知北京時間應為14時,當時也不是北京日出的時刻,恰好是氣溫接近一天中的最高值。悉尼的太陽輻射強度達到最低是太陽直射點在23.5°N時,而現(xiàn)在太陽直射的地理緯度為15°N。
第3題,在本組題中難度較大,由第1題圖示可知太陽直射點在15°N時,b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為30°,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H=90°-緯度差,可求出b地的地理緯度是75°N。
第一種方法可用公式法,極晝區(qū)的子夜太陽高度角(地方時0時的太陽高度角)可以用下面公式求得,H最小=φ+δ-90°(φ為當?shù)氐乩砭暥?5°N,δ為當天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23.5°N),H最小=75°+23.5°-90°=8.5°。
第二種方法可用推算法,當6月22日時,太陽直射23.5°N,66.5°N正好出現(xiàn)極晝,其最小太陽高度(地方時0時的太陽高度)為0°;b地的地理緯度是75°N,75°N與66.5°N相差8.5°,故75°N最小太陽高度(0時太陽高度)為8.5°。
答案:1.C 2.D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