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前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1基層組織本身對農村法制教育、法制建設的認識不足 當前社會是以發(fā)展經濟為主要工作目標,很大部分干部群眾認為農村基層法制教育對農村經濟發(fā)展沒有直接的促進作用,不能給他們帶來直接的政績、效益,不夠重視。更有一些村干部認識模糊,害怕群眾學法懂法用法以后,工作就難以開展,權力受到限制。因此,缺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2村干部法律素質不高,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滯后 部分村干部法制意識淡薄,以權代法、權大于法的官本位思想較為嚴重,認為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會削弱基層政權和基層組織的權力和威信,因而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不重視、不支持,導致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民主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加上農民自身文化和法律素質偏低,很難真正參與民主管理、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工作。再加上近年來農村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農民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極少數執(zhí)法不公、司法腐敗現象導致公平、正義難以得到體現,致使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難以深入開展。
1.3宣傳陣地萎縮,宣傳形勢單調,缺乏長效機制 目前,農村法制宣傳仍停留在宣傳欄、標語、廣播車這三大傳統(tǒng)宣傳形式,就是這三種形式的宣傳也因缺少創(chuàng)新而呈現滑坡、減弱甚至癱瘓的狀況。大部分鄉(xiāng)村都是在上級政府部門有布置、檢查的時候才開始進行法制宣傳,而不能有效的化“被動”為“主動”,缺乏真正有效的長效機制。所以,雖有農村法制宣傳,但很難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實質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1.4宣傳網絡不健全、宣傳體系不完善 鄉(xiāng)鎮(zhèn)普法機構對本級的領導干部、執(zhí)法人員、中小學師生等重點對象的普法工作比較重視,但對于村級的普法工作,由于存在普法經費和普法專業(yè)人員的制約,再加上農村普法點多、線長、面廣、工作難度大等原因,農村普法工作基本處于“無針對性宣傳計劃、無專門性宣傳人員、無單獨性宣傳經費”的“三無”狀況,農村普法效果當然很難顯現。一些村雖然有調委會、治保會等組織,但沒有真正負責法制宣傳的專門機構和人員,普法骨干網絡也很不完善。因此,很難組織象模象樣的法制宣傳活動,宣傳作用發(fā)揮顯然很不理想。
2.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2.1要更新觀念抓普法 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把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權利作為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內容上,要針對農村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宣傳,不求系統(tǒng)性,但求針對性,不斷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實效性。在方式上,通過在平時工作中開展法律宣傳進機關、進鄉(xiāng)村、進農戶、進學校、進單位的“法律五進”和法律資料送到家、法律條文講到家活動,并在充分利用墻報、橫幅、標語等傳統(tǒng)形式的基礎上,采取文藝匯演、現身說法、法律知識競賽、普法山歌、普法三字經等多種形式,寓法于事,寓教于樂,使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熏陶,從而使法律知識進入社會各個階層、各類人群,有力地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
2.2要培育人才抓普法 要培育一批面向農村、服務農村的高素質法律專業(yè)人才。要在著力提高基層司法助理員和法律工作者的法律素質和能力基礎上,鄉(xiāng)鎮(zhèn)、村組調解員進行法制培訓,引導文化素質相對較高的農民自覺學習法律知識,要依托村級黨員遠教系統(tǒng),通過播放影碟,組織廣大人民群眾認真觀看有關法律、法規(guī)知識,進一步擴大農村法律明白人隊伍,逐步形成以司法助理員、法律工作者為核心,農村法律明白人為骨干的農村法制宣傳隊伍,并積極組織引導鄉(xiāng)村兩級工作人員參與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提高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社會效果。
2.3要加大投入,提高重視抓法制宣傳 首先要充分發(fā)揮基層司法所在指導和參與普法依法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穩(wěn)定、提供基層法律服務、保障廣大農民合法權益中的法制宣傳教育前沿陣地作用。其次要加大對法制宣傳教育的經費投入,提高對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視,變“法律下鄉(xiāng)”為“法律常駐鄉(xiāng)”,使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使廣大群眾在法制宣傳教育中得到真正的實惠。
2.4要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對廣大農民工的法律宣傳率 加強對廣大農村的政策法制宣傳,擴大法律宣傳的覆蓋面和知曉率。采取喜樂見聞的宣傳方式,制作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傳資料,充分發(fā)揮廣播、電視、報刊等陣地在農村和農民工集中的地方定期進行宣傳。深入普及與農民工生活、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宣傳法律援助制度和如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法律知識。讓更多的農民兄弟了解法律,知道法律,引導他們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摘自《四川普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