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曦
因為地理學科的學習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所以對于大多數(shù)文科生來說,地理是文科綜合中最困難的學科。然而如果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地理學習也可以變得簡單。
聽課方法
地理偏向理科,需要理解的知識很多,所以聽課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理學習效果的好壞。學生學習能力參差,適合的授課速度差異很大。教師通常會選擇一個大眾化的速度進行講授,但事實上這并不能貼合每個學生的需求。所以學生需要靈活地掌握課上時間。以我的經驗,當教師重復講授簡單的知識時,學生可以選擇利用該時間進行相關內容深化復習。當教師講授速度過快時,應盡力跟上節(jié)奏,對于課上不能掌握的內容,應該課下及時向教師單獨咨詢,如果在課上一味糾結于某一個知識點,那么將會得不償失。
聽課過程中免不了記筆記,而記筆記與聽課不免會有所沖突,所以在課堂上應平衡好記筆記與聽課的時間。
有的同學喜歡將教師講授的內容原原本本地呈現(xiàn)在筆記本上,然后在課下進行消化;有的同學喜歡在課上完全不記筆記,課下再根據(jù)記憶進行補寫或干脆不寫。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因為運用前一種方法的學生無異于一臺復讀機,效率低下;而運用后一種方法,很可能會遺忘一部分知識。那么如何在二者中找到平衡?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認清筆記在學習中到底占多大比重。如果是一個不太喜歡利用筆記本復習且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那么筆記不必記得詳細,只需記下主干,在對知識有遺忘時翻看即可。而如果是一個依賴筆記學習的學生,那么筆記就需要記得詳細。但再詳細的筆記也必須做到詳略得當,細枝末節(jié)的知識就不必記下來。
其次,地理筆記的記法講究圖文并茂,特別是在學習各種定理、規(guī)律時,一定要將原理圖畫下來。圖不必精致,但在畫圖時最好用不同的顏色標注,這樣可以利用視覺上的沖擊調節(jié)長時間瀏覽文字的疲勞感。
再次,在課堂上選擇合適的時機記筆記也很重要。建議同學們可以在教師書寫板書的時候記筆記,而且要將自己的速度調試到跟授課教師相近,這樣可以高效率地利用課堂時間并且遺漏最少的內容。
復習方法
與聽課方法一樣,復習方法也因人而異。有的學生對圖很敏感,那么就該考慮以圖為依托進行學習。
在一張地圖上基本可以找到高中地理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要素,學生識記地圖既為培養(yǎng)基本能力也是進行知識整合的良方。然而單純記憶地圖是不夠的,更需要根據(jù)圖上的某一個要素回憶與此相聯(lián)系的其它內容。如在區(qū)域地理學習中,看到某一區(qū)域地形圖,就應該聯(lián)想其它區(qū)域的地形以及這樣的地形對該區(qū)域的影響。由于地理環(huán)境具有整體性,所以通過對一個要素的記憶整合,其它的要素也自然而然地熟記于心;而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又決定了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對各區(qū)域各要素的差異有所掌握。如果運用得法,對于應試來說十分有益。
在很多同學感到困難的自然地理部分,將文字轉化為圖則不失為一種解題良方。如大多數(shù)地球運動的題目文字艱深晦澀,而轉化為圖后卻非常簡單。個人建議,針對題目中不同的信息應該有針對性地畫圖,如在解與晨昏線有關的題目時畫側視圖;在解跟太陽升落有關的題目時畫天球圖;在解跟極點有關系的題目時畫極點俯視圖。
在自然地理的其它部分,畫圖識記定理也比死記硬背來得容易。如大氣的熱力環(huán)流,如果掌握了將定理轉化為圖的方法,又何需記住哪個空氣柱的氣壓高或者低?
如果感知圖像的能力不佳,那么可以考慮用知識點梳理法。所謂知識點梳理法,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分門別類地將知識點整合起來。很多教師都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框架梳理知識,但我并不建議這樣做。因為學生按照既有的框架進行知識點梳理就猶如知識默寫,依然是一種被動的學習,記憶也不能持久。所以梳理知識必須要換一個教師和教輔書都沒有采用的框架,在最初進行這樣的梳理時,可能會覺得難受,因為大腦被強迫思考,可如果持久行之,效果極佳。
在區(qū)域地理學習中,知識點整理則不僅僅是梳理框架,還有比較各區(qū)域。比較各區(qū)域的時候可以按照教師的框架逐個要素地進行,因為教師給出的框架通常是比較主流且貼合考試的,上文提到的學生自己的框架用于訓練思維。在選擇比較對象的時候,建議最好將上課未涉及的區(qū)域與涉及到的區(qū)域進行比較,這樣不但能夠檢驗學生對學過區(qū)域的熟練程度,也可以檢驗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
其實學好地理需要自我探索。上文所說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但勤奮絕對是學好地理的不二法門。只要各位同學刻苦努力,總有一天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而將學習地理變成一件輕松和令人愉悅的事情。
作者簡介:西南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畢業(yè)生,現(xiàn)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高考總分642分,文科綜合2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