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化敏 張忠役 黨姝 王小龍
水稻生產中合理施肥是水稻栽培調控的重要內容,合理運用肥料對于提高水稻產量、改善稻米品質具有重要作用。本試驗探討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稻米品質效應的變化特征。合理運用肥料對于提高水稻產量、改善稻米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合理施肥是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氮肥的合理施用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均有極大的影響,本試驗旨在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對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學依據(jù)。
1、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用大區(qū)對比的方法,試驗設6個處理,不設重復,單排單灌,試驗共用地20畝。各處理全期施肥總量相同,均為尿素14,0kg/畝(處理6的分蘗肥為硫酸銨),磷酸二銨8.0kg/畝,50%硫酸鉀8.0 kg/畝,磷肥100%做基施,鉀肥50%做基肥,50%做穗肥。供試水稻品種:龍粳26,插秧規(guī)格9~4寸,每穴4~5株苗。試驗各處理設計如下:
處理1常規(guī)施肥Ⅰ,氮肥按照基蘗穗肥4:3:3的比例施用,穗肥在9.1~9.5葉齡施用。
處理2常規(guī)施肥Ⅱ,氮肥按照基蘗調穗3:3:1:3的比例施用,穗肥在9.1~9.5葉齡施用。
處理3均衡施肥,氮肥按照基肥:蘗肥:促花肥:?;ǚ?:2:2:2比例施用,促花肥在7.5葉齡施用,?;ǚ试趧θ~露尖時施用。鉀肥穗肥在7.5葉齡施用。
處理4氮肥后移I,氮肥按照基蘗調穗粒3:2:1:3:1的比例施用,穗肥在9.1~9.5葉齡施用,粒肥在齊穗后5~10天施用。
處理5氮肥后移Ⅱ,基肥少施尿素,氮肥按照基蘗穗粒2:4:3:1的比例施用,蘗肥在插秧后1周內施用,穗肥在9.1~9.5葉齡施用,粒肥在齊穗后5~10天施用。
處理6速效蘗肥,插秧后不施尿素。用硫銨取代,分兩次施用(3+4kg/畝),為返青期和分蘗盛期,尿素按總量的70%施用,即14.0kg/畝X70%=9.8 kg/畝,具體為基調穗肥3:1:3的比例施用,穗肥在9.1-9.5葉齡施用。
2、試驗結果與分析
如表1、表2所示,本試驗分別于7月13日孕穗期、7月23日齊穗期和成熟期對各處理的不同指標做了調查,取其平均數(shù)記錄如下,用以分析總結各處理的生育動態(tài)等系列問題。
2.1穗數(shù)的結果與分析
由上表所示,各處理的水稻分蘗成穗在7月13日前就已完備,除處理6最多、處理1略少外,各處理整體上前、中、后期水稻分蘗莖數(shù)和有效穗數(shù)沒有大的差別,處理6分蘗最強,穗數(shù)最多,但無效分蘗莖也明顯較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分蘗期全部使用速效肥起到的效果。
2.2每穗粒數(shù)及千粒重的結果與分析
由上表所示,各處理的每穗粒數(shù)相差不大,以處理5的每穗80.1粒為最高,每穗粒數(shù)最少的處理4為76.4粒,比處理5少3.7粒。
龍粳26的千粒重普遍較高,最高的是處理5:29.3g,最低的是處理6:28.8 g,與處理5相差0.5g
2.3產量結果的總結與分析
處理4產量最高,改過去的前期炮轟式的常規(guī)施肥改為全程平衡施肥,各項指標均達到中上水平,這是增產的基礎。
處理2產量位居第2,10%調節(jié)肥施入的恰到好處,多項重要指標得以提高,這是本年度特有的現(xiàn)象,在常規(guī)年份與處理1之間不會如此顯著。
處理5產量位居第3,此處理的特點是基肥最少,分蘗肥最多,與處理4的氮肥后移比,是不設調節(jié)肥,產量比處理4略低,也說明了調節(jié)肥的重要性。
處理3因?;ǚ适┯眠^晚,對每穗粒數(shù)和結實率不起任何作用,從而導致產量不是很高。
處理6產量位居第5,僅比處理1的常規(guī)施肥略高,生長過旺,株高最高,葉面積最大,中期干物質積累最多,結果就是無效分蘗過多,千粒重過小,產量不高。
處理1在所有處理中產量最低,原因是將70%的氮肥用于生育的前期,沒有實現(xiàn)促使發(fā)生足夠多的穗數(shù)以求增產的目的,由于今年良好的氣候條件,水稻生育進程加快,但相對應的是中期氮肥相對地出現(xiàn)空檔,由上述的各結果分析中發(fā)現(xiàn),水稻生長發(fā)育中的多項重要指標受到制約。
3、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首先我們認為氮肥后移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理論上年際間產量也應該比較穩(wěn)定,但需要繼續(xù)加以深入探討研究,其次,常規(guī)施肥具有一定的不可確定性,適當?shù)哪攴?,適當?shù)姆椒ㄒ部赡塬@得高產,但減產的幾率也同樣存在,第三看似簡單的蠅頭小利,有時可作大文章,諸如,調節(jié)肥和粒肥的使用,處理2之所以比處理1增產,調節(jié)肥的功效是不可抹煞的,最后,關于處理6的速效蘗肥用硫銨取代尿素的問題,從上述論證中我們也應該能夠發(fā)現(xiàn)其優(yōu)異之處,希望對此繼續(xù)加以深入探討。
(作者單4i:156300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農業(yè)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