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絕對強的,也沒有一樣東西是絕對弱的,兔子還能登瞎老鷹的眼睛。植物沒腿沒手沒牙沒爪,可它也會反擊——只要你做得過了頭。飯是人吃的,可如果不依規(guī)矩,飯也會吃人的。這不是危言聳聽,鐵案如山。
吃的少是人吃飯,吃得多是飯吃人。飯吃得夠人體消耗了,而且在消化機器的負荷之內,就正好,有益,是人吃飯;如果吃多了,超出消化機器的負荷,就不舒服,時間一久,消化機器就會出問題,腸胃就會出現有名的病或無名的病。退一步說,消化機器質量好,馬力大,吃多點也不出問題,可是消化后的營養(yǎng)過剩,身體吸收不完,就會在經絡臟腑里積滯,積滯多了就是病。
吃的種類恰當是人吃飯,種類不當是飯吃人。所謂的種類,有共性和個性兩種。先說共性——有不少食物相克,有的甚至水火不容,比如雞蛋與糖精。這類相克食物,無論誰吃了都不好,都是“飯吃人”。再說個性——不同的體質,適合不同的食物,如寒性體質宜吃熱性食物,熱性體質宜吃涼性食物,吃反了,就是“飯吃人”。
吃的適時是人吃飯,吃的不適時是飯吃人。一日三餐,不但數量、種類有所不同,在進食時間上也有一定的科學,恰如其分,飯會被人體吸收;過早或過晚,比如早上九點才吃早飯,晚上九點才吃晚飯,就會嚴重妨礙人體吸收,會產生積滯,對人體造成危害。
吃的慢是人吃飯,吃的快是飯吃人?!澳腥顺燥?,狼吞虎咽” ——誤導!無論男女人,吃飯都應該細嚼慢咽。飯吃得太快,上一道工序該完成的任務沒有完成,草草地推給了下一道工序。時間久了,下一道工序上就可能發(fā)生問題。見好幾個資料說一口飯要嚼夠三十下再咽,這也有點膠柱鼓瑟。只有三顆牙的人和有三十顆牙的人,咀嚼的次數不可能一樣,一口豆腐和一口肉咀嚼的次數不可能一樣,病人和健康人、年青人和老年人、胃功能強和胃功能差的人,咀嚼次數不可能一律。
人是活的,飯是死的,讓死飯吃活人,用阿Q的話說,確實有點“媽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