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峰
賈平凹先生的《古爐》用慢火煉了四年方成,我讀《古爐》用了四個月的慢工始得。在快餐文化、速食主義橫行霸道的時下,我和賈平凹先生的腳步看上去都有些緩慢了。這是題外話,按住暫且不表。先生說,“四年里,出了多少事情,受了多少難場,當(dāng)我寫完全書稿最后一個字時,我說天呀,我終于寫完了,寫得怎樣那是另一回事,但我總算寫完了?!弊x完《古爐》,我也有一種長舒一口氣的釋然。
回顧閱讀《古爐》的一百二十多個日夜,無時無刻都在跟書中的人物、情節(jié)牽連著,蠶婆、善人、狗尿苔、霸槽、支書、水皮、灶火、天布、杏開、禿子金、麻子黑、守?zé)?、牛鈴……先生以他重劍無鋒的樸實無華和原汁原味的陜西風(fēng)情,為我們呈現(xiàn)了山水清明的古爐村如何演變成一個人文精神的廢墟,以及古爐村民文革前后的種種人性變遷,無不讓人為之糾結(jié)、不安、迷惑、關(guān)切?!肮艩t就是中國的內(nèi)涵在里頭。中國這個英語詞,以前在外國人眼里叫作瓷。與其說寫這個古爐的村子,實際上想的是中國的事情,寫中國的事情,因為瓷暗示的就是中國。而且把那個山叫做中山,也都是從中國這個角度整體出發(fā)進行思考的。寫的是古爐,其實眼光想的都是整個中國的情況?!辟Z平凹先生的作品,如《浮躁》、《廢都》、《秦腔》等,無一不是“對今日中國命運”有著“深切關(guān)懷和憂患”,這是我對先生最敬仰處。
以人性為線索,《古爐》的脈絡(luò)就漸漸清晰起來,很陜西,很中國,亦很世界,很人類。
順著賈平凹先生略帶荒誕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筆觸往下讀,讀著讀著,我的老毛病就犯了,開始愛憎分明不依不饒,開始情不自禁對號入座。狗尿苔遂成了童年的我,雖然我沒經(jīng)歷過文革,但狗尿苔的丑陋、矮小、苦難及他的那顆善心跟我小時候頗有一比。蠶婆則成了靈秀聰慧、從善如水的母親形象,世道沉淪時,母親的光輝向來是最靠譜最溫暖的。還有那個給人說病度人無數(shù)的善人,成了我夜不能寐促膝長談的智者與長輩。他們都是我至親至愛的人,“四類分子”的帽子讓他們很另類、邊緣化,只能生活在古爐村低得不能再低的低處,但他們的靈魂卻始終站在了高處。在世風(fēng)日下、人心不古的今日,很多人生活在物質(zhì)生活的高處,紙醉金迷聲色犬馬,靈魂卻不高貴,反是墮落不堪,貪得無厭縱欲無度道德敗壞人性淪喪浮躁瘋狂荒誕離奇。想到這里,我恍然大悟,賈平凹先生這是在借《古爐》給社會、與大家說病哩。“我們放不下心的是在我們身上,除了仁義理智信外,同時也有著魔鬼,而魔鬼強悍,最易于放縱。只有物質(zhì)之豐富,教育之普及,法制之健全,制度之完備,宗教之提升,才是人類自我控制的辦法?!焙笥浝?,賈平凹先生給出了他的治療處方,他也就成了我眼里的那個大“善人”。
竊以為,賈平凹先生讓狗尿苔永遠都長不高長不大,不僅僅是那頂“四類分子”的帽子壓迫著,其實更應(yīng)含著先生理想在里面的:人類如果永遠保持童年的純真、純潔、純粹,那該多好啊。這個苦水泡大的狗尿苔聽得懂鳥語、獸語、樹語甚至石頭的語言,他在這個完全擬人化的自然世界里反而比現(xiàn)實來的美好、精彩、幸福。他和那些阿貓阿狗阿豬阿雞都是好朋友,比跟人交流起來更無隔膜與心機,也更有安全感,他們坦誠相見,和諧相處,物我相通。大概也只有至善至純的狗尿苔才有資格能成為這理想國度的國王吧。作者借著狗尿苔借著這些動植物和白云藍天的視角,將一切美丑善惡進行了原生態(tài)的比對和裸呈,因此也更震撼?!拔蚁矚g著這個人物,他實在是太丑陋,太精怪,太委屈。他前無來處,后無落腳,如星外之客。當(dāng)他被抱養(yǎng)在了古爐村,因人境逼仄,所以導(dǎo)致想象無涯,與動物植物交流,構(gòu)成了童話一般的世界。狗屎苔和他的童話樂園,這正是古爐村山光水色的美麗中的美麗啊?!睍r刻手提一根火繩的狗尿苔,給點陽光就燦爛的狗尿苔,有著一顆比誰都熱切的心夢想融入人群,卻總是事與愿違,每每的熱忱換來次次無情的碰壁,一個四類分子的標簽分量之重顯然超乎了他單薄的承受力。好在狗尿苔有他的蠶婆,有他干凈的童話世界,有他的向善之心,這使他小小的軀體與那些惡頓成犄角之勢。在那個乾坤顛倒的年代,這棵理想的小樹苗歷盡種種劫難而不滅,曲曲揚揚地向上,韌勁十足。狗尿苔隨身攜帶的火繩或是賈平凹先生對未來光亮的寄托吧?
文中,描寫善人的筆墨并不多,但個人覺得善人才是《古爐》中最重要的角色。善人是鄉(xiāng)民中的智者,到處給人“說病”。他的“說病”,與其說是“看病”,不如說是宣講傳統(tǒng)的人倫之德、五行之道、從善之心,勸人除惡從善、清心寡欲、返樸歸真,可謂苦口婆心。他一念執(zhí)著,冒著被批斗的危險也要給人“說病”,對批判過自己的人也不計前嫌。他敬畏生命,愛惜古爐村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他心懷悲憫,即便自己處境不好,仍不忘關(guān)心和幫助周圍的人,疼惜比自己更弱小的狗尿苔。在小說中,善人是中山上堅忍不拔的道德守望者、受難者和傳承者。最后,善人鳳凰涅槃般地自焚,將自己充滿愛和道德的心留給了狗尿苔,算是修成正果、后繼有人,頗令人為之欣慰?!霸谌诵员l(fā)了惡的年代,他注定是要失敗的,但他畢竟療救了一些村人,在進行著他力所能及的恢復(fù)、修補,維持著人倫道德?!倍诘赖碌拙€被我們反復(fù)突破乃至無底的今天呢,讓善人來“說病”尚能治否?
如果說善人是傳統(tǒng)倫理道德體系的象征,那么,與狗尿苔相依為命的蠶婆就是愛與善的化身。能招魂的蠶婆,會接生的蠶婆,能剪花的蠶婆,視眾生皆平等的蠶婆,苦難生活中隱忍不垮的蠶婆,是古爐村最美的形象了,因為這個形象就是我們大家的母親。她的大愛又是古爐村最美的一道風(fēng)景:收養(yǎng)了又小又丑的狗尿苔;默默地為鄉(xiāng)民們的生老病死操勞不休;暗中關(guān)懷曾批斗過她的下臺老支書;照料著孤苦無依的杏開…蠶婆的淳樸、善良、隱忍正是維系鄉(xiāng)土中國千百年來生存與繁衍的血脈。
生活在低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靈魂也在低處。狗尿苔、蠶婆、善人自始至終的善和愛、干凈與平和,是中國人文精神傳承下去的希望所在,也是靈魂在高處的生動坐標!
責(zé)任編輯:王雷琰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