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清照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詞人,她的作品清新婉約,含蓄蘊藉。作品中,很多都把花作為寫作的意象,詞人以物詠人,以花借喻,通過“花”來襯托自己的美好和信心,同時表達出自己惜花傷春,思念親人的情感,以及用菊、梅象征自己高潔的品質和晚年悲慘的人生。
[關鍵詞]李清照;作品;“花”;寓意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2)1-0138-02
李清照是我國一代詞宗,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詞人。她的詞清新婉約,含蓄蘊藉,情真意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是我國文學中的一顆燦爛絢麗的明珠。李清照的詞一般把它劃分為兩個時期。以“靖康”之變,她南渡為界線,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的詞。這兩個時期的詞在內容和風格上都有明顯的區(qū)別。前期詞由于李清照出生官宦人家,家庭環(huán)境比較好;加之父親李格非是蘇門“后四學士”之一,深受蘇軾崇尚真情與個性的影響,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也表現(xiàn)出了不約束、不輕視女性,按照李清照自由發(fā)展的心身去教育、培養(yǎng)她,李清照就是在這樣一個被愛憐的幸福而寬松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結婚后,丈夫趙明誠也是北宋時期著名的金石學家,才華橫溢,他們兩人彼此欣賞,相敬如賓,恩愛有加。南渡之前的李清照生活上是優(yōu)裕、美滿的。因此,前期的作品綽約輕倩,自然嫵媚,以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為主要內容,表達出年輕女子的天真活潑,真實地反映出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情感。南渡之后,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國家的戰(zhàn)亂嚴重影響了她美滿、安定的家庭生活,丈夫趙明誠之死,對李清照的打擊是巨大的。她的后半生基本上是在國恨家仇,顛沛流離中孤獨地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生活狀態(tài)中,李清照的詞較之前的詞風和內容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內容主要寫悲今悼惜,感傷時事,也就形成了愁悶哀傷,凄苦沉郁的詞風。由此可以看出詞人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極大影響著作品的內容和風格。但是縱觀詞人的作品也不難看出,在她的詞作中有一個描寫對象幾乎貫穿她的作品的始終,那就是對“花”的描寫。在李清照的作品中,不論前期作品還是后期作品始終伴有花的影子,似乎花成了李清照的一種寄托、一種象征、一種思念。
1 前期“花”之寓意
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在父母親的百般呵護下,造就了她開朗活潑的個性,既有少女的羞澀,也有小孩子般的調皮,一切盡在無憂無慮之中,在她眼中的景色也是盡顯美好景象。《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苯o我們描繪了一個因蕩完秋千,顯得十分疲勞的少女形象。作者以“露濃花瘦”一語,一是要點名時間在早晨,地點在花園;二是以此來襯托人物的嬌美,在嬌而瘦的花枝上含有顆顆露珠,不正是象征著少女“薄汗輕衣”的形象嗎?《減字花木蘭》“買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弊髌穼懙没顫娗嘻?無一句直接描寫外貌。但詞中女主人公如花的美貌和嬌憨純真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即使在“猶帶彤霞曉露痕”的姿色動人的春花面前也不示弱,這是女主人公對自己美麗的自信。全詞人與花交相輝映,妙趣橫生,表現(xiàn)了年輕女詞人天真愛美和自信好勝的性格。美麗的花成為年輕詞人絕好的映襯和絕好的寫照。在《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把酒醉、花都表現(xiàn)的那樣清新別致。詞人因外出游玩歡愉盡興,以至于“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從藝術造景看,盛開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的美景,早已呈現(xiàn)到了讀者的面前,融情于景,表達了她對自然美的感受。
隨著年齡的增加,女詞人結婚了?;楹蟮睦钋逭辗蚱薅鲪?日子過得依然甜蜜、幸福。但丈夫趙明誠經(jīng)常外出,伴隨李清照的是思念和孤獨,面對屋外的景色,春夏秋冬,花開花落,和對丈夫的無限情思,詞人只能通過作品來排遣自己的情感。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通過問答的表現(xiàn)手法,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惜花傷春之情。海棠雖好,怎能抵擋得住風雨的侵襲?“綠肥紅瘦”正表明綠葉成蔭的盛夏即將到來,春天即將遠去。只有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這種情感才能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出來。其實,“紅瘦”不僅象征著花的稀少,也表達出了詞人因思念外出的丈夫而日漸消瘦。又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痹~的上片開頭用“紅藕香殘”描寫戶外的景色,同時襯托出詞人的情懷?;ǖ牡蛄泔h落,既是自然現(xiàn)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詞的下片開頭又寫道“花自飄零水自流”,與上片開頭的“紅藕香殘”遙相呼應,雖其展示了花落水流之景,但寓意著年華、愛情、離別,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晏殊《浣溪沙》),以及“流水無限似濃愁”(劉禹錫《竹枝詞》)。
前期詞中所描寫的花的意象很多,有荷花、梅花、海棠花、桂花等,甚至泛指五彩繽紛、絢麗多姿的各色花。如《點絳唇》“露濃花瘦”就是指花園中的各色鮮花;《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香稀少。”中的“紅”也是泛指花,是說已到深秋,花已很稀少了。詞人通過自然界色彩和氣味的變化,來點染深秋的景觀。大自然總是宜人的,深秋的季節(jié)卻別有滋味。此中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總之,李清照的前期詞總是給讀者以明麗而清新之感。我們從她筆下所描寫的“花”中就能體會到,或以嬌媚的花自喻,或以花來表現(xiàn)對大自然的喜愛,或表達對親熱的思念和惜花傷春的感情。
2 后期詞“花”之寓意
南渡之后,生活的巨大變化也讓詞人作品的內容和風格發(fā)生了變化。后期的作品所有對花的描寫,但已不像前期作品一樣,花之種類之多,花之色彩之艷。而更多的是以詠梅、菊為主要意象。晚年的李清照命運多舛,四處流浪,孤獨無依,身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在這樣的處境下,她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梅、菊作為主要描寫對象,筆者認為有兩點。
2.1 以菊、梅的品格自喻
菊花,以其高潔的品質,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尤其是被那些蔑視趨炎附勢、節(jié)操高尚的志士仁人、文人騷客所鐘愛。屈原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歌頌菊花高貴品質;以“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表明了潔身自好,永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品格。晉代詩人陶淵明贊美菊花:“懷以貞秀枝,卓為霜下杰?!北磉_他不趨勢俗,辭官回歸故鄉(xiāng)的思想。梅花同樣也是,人們常把它象征為孤清高潔,不懼凌寒,與隱士高人崇尚的“遺世獨立”品格相吻合。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大量的詠梅作品從不同角度描寫梅贊美梅,特別是宋代。宋人愛梅成癖,詠梅成風,由此產(chǎn)生了大量的詠梅作家和詠梅詞。這些作品不僅描寫刻畫了梅的形狀、外貌,更注重表現(xiàn)梅的精神品格。正如梅花文學研究專家程杰先生說的:在宋代“認識的最偉大進展是人格精神象征的意義逐步走向明確,梅花的形象韻味越來越受到主體品格意趣,思想認識的作用”,“梅花從一個高雅的花品形象走向高超的人格象征,簡單地說即從梅品走向人品?!崩钋逭仗幵谶@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下,自然受到很大的影響。她也是通過作品對菊、梅的刻畫來表達自己的意志品質。李清照在《多麗?詠白菊》中塑造的白菊形象就具有雙重意義,既是菊,又是人,且是高潔的象征,其人格化傾向十分突出。詞中一方面寫了白菊“微風起,清芬蘊藉”的高潔清芬;另一方面也寫了白菊所處環(huán)境的惡劣——“無情風雨”、“濃煙暗雨”,然而一句“雪清玉瘦”,便將這兩方面統(tǒng)一起來。白菊在寒秋中仍清白如雪,瘦姿如玉,因其“瘦”而香味不減,仍“清芬蘊藉”。這樣的詞句均是贊美白菊高潔清芬的氣質,也歌頌了白菊傲岸不屈的品格,而這恰是作者自身人格的藝術寫照。生活在“靖康”之變前后腐敗污濁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詞人,定然像白菊一樣遭到“無情風雨”的揉損,但仍能以白菊的冰清玉潔、端莊俊麗的品格自居自狀。尤其結句,用“澤畔東籬”來突出表現(xiàn)詞人對愛菊且高潔的屈原、陶淵明的仰慕和追隨之情。其詞“把白菊的風神雅韻與屈原、陶淵明的高風亮節(jié)、超凡拔俗相聯(lián)系”。
《滿庭芳》“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是李清照后期詠梅詞中的佳作,體現(xiàn)出她晚年的思想。作者首先寫了她的住處及心情寂寞無聊,接著通過“手種江梅漸好”將詞義一轉,進入了詠梅的主題。下片中的首句“從來知韻勝”是詞人給予梅花整體的禮贊?!绊崱笔巧耥?是形態(tài)與品格美的結合。因此說梅花“韻勝”,而且“從來”都是,是對梅花極高的贊美。詞的最后一句“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是作者想象在一個良宵之夜,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參差斑駁的優(yōu)美的姿影。從這些姿影里還顯示出梅的俊俏風流,突出梅花格調意趣的高雅。雖然在梅經(jīng)歷了“藉”、“揉”種種的磨難,仍然孤傲清高,對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品格。這首詞達到了意與境的和諧統(tǒng)一。此詞既是一首詠梅詞,又是詞人的自我寫照。
2.2 以梅喻自己飽盡磨難的人生
前面我們說過,南渡之后,李清照的生活如大海里的一葉小舟,無目的的四處飄零。再加上丈夫的離世,更使她的生活雪上加霜。生活上的孤苦無助,精神上的摧殘打擊,讓李清照苦不堪言、痛苦萬分。于是她在作品中常以花來比喻自己苦難的身世。如《清平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勢,故應難看梅花?!痹谠~中作者寫了往昔少女時的歡快,中年時的幽怨以及現(xiàn)在晚年的飄零,通過賞梅的不同感受傾訴了出來?!澳昴暄├?常插梅花醉”回憶往日賞梅的情景?!白怼笔翘兆?為何陶醉?李清照早年在《漁家傲》中說“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共賞金樽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边@里詞人將梅花孤傲清高之品性展示出來,也反映了詞人對自己的容貌和品性的一種自信。但接下來“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是表現(xiàn)丈夫外出,為排遣內心的孤獨與憂傷,把梅花放在手中搓揉,說明由于思念已無心賞花了。詞的下片寫了詞人晚年因四處飄零,居無定所,使她很快變得憔悴蒼老,兩鬢斑白。詞最后寫道:“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贝颂幖葘懥藝业拿\正遭淪陷,又表現(xiàn)了自己在這種生活的蹂躪之下,已經(jīng)遠不能和過去的花容月貌相比了,所以“難看梅花”。此處呼應了上一句“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如《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晚年的李清照生活是清冷凄慘的,“怎敵他晚來風急”傍晚屋外刮起了大風,所以使得“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所謂的“黃花”就是指的菊花。菊花因風力的作用,已凋謝飄零,還有誰去采摘它們呢?這里既說花,也說人。人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磨難,已變得憔悴,還有人再憐惜她嗎?自然流露出她的苦痛心情。
總之,李清照是非常喜愛花的,她把她的喜怒哀樂及個人的品行都托之于花中,既再現(xiàn)了當時的景物,但更多的是借物抒情,以物喻人,表達詞人的內心感受和寄托。足以看見詞人各個時期的心路歷程,花伴隨了李清照的一生。
[作者簡介]肖娟(1966—),女,漢族,湖南衡陽人,青海警官職業(yè)學院基礎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