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世界》是英國當代著名作家戴維·洛奇的一部代表作品,描繪了當代學術圈里學者的故事,本文試圖從精神生態(tài)入手,對小世界中學者精神真空化,心靈拜物化,行為無能化等精神病癥進行逐一刻畫,揭示出小世界中精神生態(tài)的失衡狀態(tài)。
關鍵詞:戴維·洛奇;精神生態(tài);精神真空化;心靈拜物化;行為無能化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3-0-02
一、引言
戴維·洛奇,是一位享有世界聲譽集文學家和評論家一體的學者?!缎∈澜纭肥锹迤娴拇碜髌分?, 描述了當代西方學術界中學者的生活。他們滿世界的飛來飛去,表面上是去參加學術活動,實際上是去追名逐利,尋歡作樂?!缎∈澜纭肥且徊拷浀涞奈谋?,所以有很多不同角度的研究。而本文試圖從精神生態(tài)批評的視角來重新分析和解讀小世界。
約翰·范·馬特認為:“神性本質存在于自然所有的王國中,這些王國一起就組成一個活生生的有機整體。而這個有機整體在絕大程度上是以精神生態(tài)為基礎的,生態(tài)學卻局限于有生命物質的物理的相互關系上?!雹?而精神生態(tài)學則是指“研究作為精神性存在主體(主要是人)與其生存的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一方面關涉到精神主體的健康成長,一方面還關涉到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在精神變量協(xié)調下的平衡、穩(wěn)定和演進?!雹赱93]人們逐漸意識到地球上人類社會的生態(tài)失衡、環(huán)境污染正在不知不覺地向著人類的心靈世界、精神世界迅速蔓延,下一個污染,將是發(fā)生在人類自身內部的“精神污染”。而在小世界中,大多數(shù)學者的精神都受到了污染,并且表現(xiàn)除了一些精神病癥。在下面的論述中,本文著重從精神真空化、心靈拜物化、行為無能化對小說中學者的精神生態(tài)作一闡述。
二、精神真空化
“精神真空化指的是現(xiàn)代人既失去了動物自信的本能,又失去了文化的傳統(tǒng)價值尺度,生活失去了意義生活中普遍感到無聊和絕望的一種狀態(tài)?!雹踇132]人活著總得信仰點什么,包括正當?shù)淖诮绦叛?,那也可以成為人的精神支柱,而小世界的大多?shù)學者以享樂主義這種不正確的信仰為信仰。他們在參加學術會議的掩飾下去追名逐利,追求感官快樂。這樣的生活會使他們感到充實和快樂么?下面分析一下小世界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史沃婁的心理活動狀態(tài)。
“在菲力浦的內心深處……我為什么在這里?”④[260]史沃婁問自己為什么會在這里,他的迷茫和空虛狀態(tài)流露了出來。我們知道,小說中的史沃婁通過到國外參加學術會議來尋求性冒險。他的信仰就是享樂主義。“從享樂主義本身來看,它自己就蘊含著巨大的矛盾。享樂主義使人們盡情地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和肉體上的快樂,他們想要更好地享受生活,但是精神追求的降低會使人喪失精神尊嚴,使人吃喝玩樂同動物的吃喝沒有區(qū)別,人們如行尸走肉一般,精神世界一篇荒蕪?!雹輀3]史沃婁精神真空化,所以他在想“也許,現(xiàn)在是該中斷旅行,放棄他曾經與扎普閑談過的對熱烈體驗的追求……”④[263]
這是史沃婁的精神狀態(tài),而小說中的另一個主要人物扎普也處于精神真空狀態(tài)。他同樣也以享樂主義為信仰。享樂主義這種信仰帶給扎普的是對權利地位的無盡的欲望。而正如伊壁鳩魯指出“無論是擁有巨額財富,還是榮譽,還是蕓蕓眾生的仰慕,或任何其他導致無窮欲望的身外之物,都無法去除心靈的煩擾,更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我們不可悖逆天性,而應率性而為;而所謂率性,乃是去滿足必需的欲望,以及自然的欲望,如果后者并不帶來危害,反之則應嚴加抵御?!雹薅盏倪@種追求不是自然的欲望,是對權利無盡的欲望,這種追求無盡欲望的生活沒有為自己的精神追求留一點空間。他的精神一片真空。而當他被綁架之后,他才意識到生活的意義,“我想我終于擺脫了懷抱野心的習慣。自從我遭遇綁架后,我感到只要我活著就足夠了?!雹躘403]他放棄了追逐權力地位,去過簡單的生活,他的精神不再真空。
這是小說中兩個主要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他們生活的大多數(shù)時候都處于精神真空狀態(tài)。而小說中大多數(shù)人都在追名逐利,尋求刺激,以享樂主義為信念,精神世界一片荒蕪,只有柏斯心中那份純潔的愛情去教堂祈禱,心中有正確的信仰。由此看見,小世界中大多數(shù)人們的精神真空,精神生態(tài)失衡。
三、心靈拜物化
“拜物化,是當年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時使用過的一個概念,被看做是資本主義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征:人把自己生產的產品當做異己對象盲目崇拜。拜物化使人的精神物欲化、心靈物質化?!雹踇157]下面來看一下這個物欲橫流的小世界。
“在城內最新最奢華的飯店里,卻像熱帶一樣溫暖。……這就是那種內外翻轉式的建筑。”④[114]
這是學術界的泰斗亞瑟的住所,我們只能用奢華來形容。他在享受現(xiàn)代文明所帶來的舒適生活。然而,“舒適”這詞應該有個尺度,然而對于這些以享樂主義為信仰的人來說,他們很難把握好舒適的尺度。他們無限的去追求舒適的物質生活條件及消費物質產品,一個物欲橫流的小世界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扎普是另一個心靈拜物化的代表人物。他總結的成功的途徑是“開始時你必須做的只是寫一本一鳴驚人的好書……這種多產使你更有資格得到穩(wěn)定的工職位,進一步的提升,以及更多和更著名的研究基金,從而更多的擺脫日常教學和行政任務?!雹躘186]成功之后,就可以參加很多學術會議。而在他眼中,“對于任何研討會來說吃和住是最重要的。”④[83]這句話把扎普的心理狀態(tài)描繪了出來,他參加學術會議的目的就是為了享受物質產品。物欲已經占據(jù)了他整個心靈。小說中大多數(shù)學者都像扎普那樣不停地追名逐利,他們享受消費物質產品帶來的快樂。
戴維·洛奇打開象牙塔的大門讓我們看到里面物欲橫流的畫面,剝下了精英的外衣,大學校園不再是一個純潔的象牙塔,物欲充斥著整個小世界。
四、行為無能化
“行為無能化是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描述現(xiàn)代人失去生存勇氣一味被動依賴時使用的一個用語,指現(xiàn)代人身心承受著無形的、無奈的控制和強迫,個人顯得越來越無能為力,越來越依賴成性,進而引發(fā)了內心無端的緊張和焦慮。”③[153]對于《小世界》中,學者們行為無能主要表現(xiàn)在他們創(chuàng)作力枯竭上。
北昆世蘭大學的羅伯特·溫賴特,為了一篇論文搜索枯腸,“他總是扯掉稿子,……他在一張空白稿紙上重新開始?!雹躘105]
戴維·洛奇生動的描寫了溫賴特創(chuàng)作力枯竭的情景。我們疑惑他是一個學者為什么會心浮氣躁的寫不出任何東西。書中告訴了我們答案。“只有論文被接受,溫賴特才有可能得到旅行資助……而這最終可能會為他在悉尼或墨爾本的大學贏得一個教授職位。”④[104]
由此可知,是他心中追求物質的欲望給了他一種無形壓力,使他行為無能化。除了他之外,扎普的妻子德絲麗,羅納德·弗諾比希爾也失去了創(chuàng)作能力,行為無能化。
然而,小說中一個行為無能化很嚴重的人就是登普賽了,他作為一個學者不只不再創(chuàng)作作品,整日向計算機訴苦,而不是去做學術。他的生活已經完全打亂。他對史沃婁的嫉妒和憎恨徹底的擊垮了他。我們可以看到,行為無能對一個人的生活會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是一種很嚴重的精神病癥。
結語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看到了一個精神生態(tài)失衡的小世界。大多數(shù)的學者們存在這很多的精神病癥:精神真空化,心靈拜物化,行為無能化。而且這些病癥相互之間也互相影響。如極度的拜物化也會使人行為無能。小世界反映了在西方宗教信仰耗散留下的精神空白下,被鎮(zhèn)壓蓄積的欲望噴涌迸發(fā)的世界,象牙塔的純凈不復存在。
參考文獻:
[1]、 李大艷,2011,從“回歸自然”到“精神生態(tài)” [J],外國文學研究,(8):144-145。
[2]、 魯樞元,2006,生態(tài)批評的空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魯樞元,2000,生態(tài)文藝學[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戴維·洛奇(英),1997,小世界[M],趙光育,羅貽榮審校,北京:作家出版社。
[5]、 唐代興,2002,利益?zhèn)惱韀M],北京大學出版社。
Epicurus”(Undated)
(http://baike.baidu.com/view/1412121.htm ) (download 10/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