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才
有人說:“好文章與其說是寫出來的,不如說是改出來的?!贝嗽掝H富哲理。古今中外許多名家精心改稿的軼事,就給我們以這樣的教益。
三改小標題
俄國十月革命前夕,列寧寫了一本題為《給農(nóng)村貧農(nóng)》的小冊子。為了能讓廣大農(nóng)民看懂,他以極為嚴謹?shù)膽B(tài)度,字斟句酌,精心修改。僅第一章的標題,就改了3次。
第一次標題是《許許多多人已經(jīng)聽到了城市工人的斗爭》:
第二次標題是((城市工人的斗爭、反對政府的斗爭》;
第三次標題是《城市中的工人斗爭》;
最后定稿壓縮成《城市工人的斗爭》。
隨著列寧的每一次修改,該標題愈臻完善、準確,文字也愈加精煉、明了。
作品與手稿
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作態(tài)度極其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他的每篇作品,都是反反復復修改而成的。這從他的作品與手稿中就看得十分清楚。
他寫過一篇《破壞地獄和建立地獄》的文章,手稿一共有400多頁,上面涂滿了修改的筆跡,最后發(fā)表時只有20頁。
他的小說《為克萊塞爾樂章而作》發(fā)表時只有5頁,可是手稿卻有800頁。
他寫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僅開頭就改過12次,最后才定稿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充滿生活哲理的名言。
他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寫作真是件艱難的工作。我不偷懶,可是整整一天,只改了 5頁,而這還需要再修改?!?/p>
只寫第一行
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初學寫作時曾帶著一篇新寫的短篇小說去向他的老師——法國大作家福樓拜請教。
他在福樓拜的書桌上看見一厚疊10行字的稿紙,上邊只有第一行寫有鉛筆字,而其余9行都是空白。莫泊桑見了十分吃驚,便問:“您這樣寫不是太浪費稿紙了嗎?”
福樓拜笑道:“親愛的,我一直有這樣的習慣,一張稿紙只寫第一行,而其余9行是留著作修改用的?!?/p>
莫泊桑似乎悟到了什么,匆匆向老師告辭,趕緊回家修改他的新作去了。
貼在墻壁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起初寫文章也寫不好,后來看到唐代杰出的散文家韓愈寫的文章,原稿改得一塌糊涂,才恍然大悟。從此以后,他寫文章就十分注意在修改上下苦功夫,每寫一篇文章,總要修改許多遍。
他還經(jīng)常將稿子貼在墻壁上,反復地看,逐步修改,有時原稿競改得一字不留,直到再無可改,才拿給別人看。他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記》,原稿中一句有數(shù)十字,經(jīng)他再三修改,只剩下“環(huán)滁皆山也”5字。
生命垂危時
我國文學大師魯迅認為,修改文章必須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他說:“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無可惜?!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而且堅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兑蛱紫壬肫鸬亩隆愤@篇文章,是他逝世的前兩天抱病所作。當時,他生命垂危,但仍奮筆寫作,并以驚人的毅力堅持修改。這篇文稿上,經(jīng)他修改的筆跡竟達63處之多,其中刪改38處,增加25處。
無怪乎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這樣贊譽道:“魯迅作品一字不能動,我的作品可以改得一字不留。”
九改題字
我國另一位文學大師郭沫若,寫作時在“改”字上狠下工夫也是頗為有名的。
他為四川省中江縣黃繼光紀念館題字就先后改了9次才定下來。起先題“永垂不朽”,后改為“浩氣長存”,又改為“氣壯山河”。他嫌一般化,又改為“火中鳳凰”,再改為“青年師表”,繼而改成“人民模范”。但感到流于空泛,遂改成“藩翰中朝”,又覺太生僻,乃改成“血鑄和平”、“國際英雄”。但仍不滿意,最后改為“凱歌百代”。郭沫若認為這4個字才寫出了黃繼光精神的深遠及其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