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娥
從邁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天起,當我們在書店翻閱各種各樣的圖書時,《大學——到底讀什么》《教你怎樣讀大學》等形形色色類似的圖書總會躍入眼底;每一次迎接新生,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過好大學生活……
其實吧,在我看來,大學生活就是由魯迅的四部作品組成。
大一:《彷徨》
大一,剛剛步入大學,興奮迎面而來:終于邁進了這個夢寐以求的象牙塔;耳邊終于沒了父母的嘮叨、老師的催促;終于有了展翅高飛的機會——那時仿佛自己變成了一只自由的小鳥,天高任我飛!
可是這種興奮勁兒沒持續(xù)幾天,就被接踵而來的茫然無措所代替,面對五彩斑斕的大學生活,我們卻不知道應(yīng)該干些什么,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自行解決”:
眾多的學生社團該“投足”于哪個門下?應(yīng)該讀些什么書?該怎樣安排突然多出來的課余時間?該跟哪些人交往?甚至今天要去哪個食堂吃午飯……
很快,一年光景一眨眼就要告一段落了,學期末有一個更大的抉擇等著我們?nèi)プ觯阂灰揠p學位?沒主意了,只能打電話詢問親朋好友。
總之,大一這一年我們也沒閑著,可除了money用了不少,老鄉(xiāng)認識了不少之外,其他的好像什么也沒干,懵懵懂懂的一年就這樣結(jié)束了。如今,尚待解決的依然是佛家都沒搞清楚的那個問題:向何處去?
大二:《吶喊》
彷徨的大一過去了,進入大二,我們眼前的迷霧散開了一些,不再那么茫然,我們順利地進入了“吶喊期”:
大二課程增多了,尤其是專業(yè)課,如果說大一你還沒有入門,那么大二你就要領(lǐng)到開啟這扇門的金鑰匙了。許多專業(yè)課一上就是四節(jié),待到第三節(jié)課時肚子就開始抱怨了,盼天盼地終于盼到老師說了句“好了,今天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奔出教室,沒有去食堂,而是在路邊買了一個大餅,邊啃邊奔向“下一站”,12點還有一個會要開呢,如今大小社團里我們可是主力,既要打理日常事務(wù)還要帶那些“小兵”。
這還不夠,有些同學更“?!?,又做了兼職,周六周日去當家教、去做代理、去當服務(wù)員。一句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此外,大二我們已經(jīng)開始把“魔爪”伸向各種證書,加入了“本本一族”,什么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三級、普通話一乙二甲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有些同學還學起了小語種,報了日語、韓語輔導班。
奔波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仍然久久不能入睡,在想:明天要不也跟他們?nèi)W拉丁,去練瑜伽?
大二這年,我們每天都在心里為自己吶喊。
大三:《傷逝》
奔三了,感覺自己一下子“老”了許多,再也找不到大一、大二時的那種激情了,班里往日的那些“活躍”分子如今也安靜了不少,看來大家都領(lǐng)悟了“沉默是金”的道理。
同學在一起聊天,除了嘆惜時間飛逝,就是說:“總是感覺我的大學生活才剛開始,沒想到已經(jīng)接近尾聲了!”我們開始后悔大一、大二時虛度了那么多的光陰;沒有充分利用學校里的各種資源;沒有好好學英語;也沒有把計算機當回事……嘆惜之余,還有幾分慶幸:還好有大三一年可以供我們“揮霍”。
以前,總覺得考研、找工作這些離我們還很遙遠,如今也開始關(guān)注各方面的信息,學校有招聘會,我們也會跑去湊湊熱鬧。聽到上一屆的師哥師姐有人找到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我們也暗自為他們高興,想著要是自己明年也這么幸運就好了……
大四:《朝花夕拾》
大四,課程基本都結(jié)束了,學校把大量的時間都留給我們自己去支配。以前總是覺得沒有充足的時間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如今徹底地從課堂中“解放”出來了,卻不知自己該干些什么。考研、考公務(wù)員?還是直接去找工作?《彷徨》《吶喊》《傷逝》這些早已“品讀”過了,到底該加入哪一族,“這的確是個問題”!
找一地方實習,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還欠缺很多,不僅是實踐能力,有許多理論知識也是一知半解,突然對知識有種如饑似渴的感覺。還沒徹底離校呢,就已經(jīng)開始留戀大學生活,懷念課堂上老師們的滔滔不絕,留戀古色古香的大學校園,舍不得宿舍的臥談會……真想回學校好好給自己充充電,可是一切都還允許嗎?
常常在想: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重來一次,我一定要把學校圖書館1/4的書給翻破;一定要多多考證;一定要充分利用每個實踐的機會;一定要……
選自《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