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蕓
黃褐斑是一種獲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膚病,屬于中醫(yī)“黧黑斑”、“面塵”、“肝斑”等范疇,中青年女性多見。其主要表現(xiàn)為顏面部對稱性褐色斑片,常無自覺癥狀。本病發(fā)病率較高,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損容性皮膚病。本病病因復雜,發(fā)病機制不明確,病情頑固,易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黃褐斑越來越受到重視。課題組用中醫(yī)藥治療黃褐斑,形成了以增白祛斑湯內(nèi)服,配合中藥增白祛斑粉劑外敷的治療方法,取得顯著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此次入選病例均為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就診于山東省滕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門診的黃褐斑患者,均為女性,共256例,按就診日期隨機分為治療組156例,對照組100例。其中,治療組年齡在25~52歲,平均(35.4±8.6)歲;對照組年齡26~50歲,平均(33.6±7.2)歲。治療組病程最長6年,最短4個月,平均4.2年;對照組病程最長5年,最短6個月,平均3.6年。經(jīng)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2組間年齡、病程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2003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修訂的《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及療效標準》[1]:(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對稱分布,無炎癥表現(xiàn)及鱗屑;(2)無明顯自覺癥狀;(3)主要發(fā)生在妊娠及哺乳期后,女性多見;(4)病情冬輕夏重;(5)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著。
凡符合黃褐斑診斷標準,年齡在18~55歲自愿接受治療的女性患者。
妊娠及哺乳期患者、伴有其他面部色素性疾病患者、伴有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以及對治療和對照藥物過敏患者均予排除。
治療組:采用以增白祛斑湯加減內(nèi)服配合增白祛斑粉劑外敷治療。增白祛斑湯藥物組成:柴胡10 g、當歸12 g、赤芍15 g、白芍15 g、云苓15 g、白術15 g、香附12 g、丹皮10 g、丹參15 g、紅花15 g、玫瑰花15 g、生龍齒30 g、牡蠣30 g、山藥30 g、熟地15 g、旱蓮草15 g、女貞子15 g;隨癥加減:腎陽虛者,加附子15 g、淫羊藿30 g;脾氣虛者,加黨參20 g、白術20 g;濕熱壅盛者,加桑白皮15 g、黃芩10g 、薏苡仁30 g、白花蛇舌草20 g;陰虛火旺者,加知母15 g、黃柏10 g;失眠者加炒棗仁30 g、合歡皮15 g。配合增白祛斑粉劑組成:白茯苓80 g、白菊花60 g、白芷60 g、白及60 g、白蒺藜40 g、山藥60 g、丹皮60 g、珍珠粉60 g(由山東省滕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制劑室提供)。對照組口服維生素C片200 mg,每天3次(山東新華制藥,生產(chǎn)批號:1202118);維生素E軟膠囊,100 mg,每天3次(浙江醫(yī)藥,生產(chǎn)批號:120202)。2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治療期間患者應忌食辛辣、油膩食物,多食水果、蔬菜,避免日光照射,忌用化妝品。
(1)觀察色斑的面積、顏色,采用評分法[2]。皮損面積評分:0分=無皮損;1分=皮損分布于面部雙側,面積<2 cm2,呈淡褐色;2分=皮損分布于面部雙側,面積2~4 cm2,呈明顯褐色;3分=皮損泛發(fā)于面部,面積>4 cm2,呈深褐色。皮損顏色評分:1=淡褐色;2=褐色;3=深褐色??傇u分=面積評分+顏色評分。(2)分別檢測治療前后患者月經(jīng)前1周(黃體期)的性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促黃體素(LH)及孕酮(P)。
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2003年修訂《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及療效標準》[1](1)痊愈:肉眼觀察色斑面積消退大子90%,顏色基本消失;(2)顯效:肉眼觀察色斑面積消退大于60%,顏色明顯變淡;(3)好轉:肉眼觀察色斑面積消退大于30%,顏色變淡;(4)無效:色斑面積消退小于30%,顏色變化不明顯。總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十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
使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方差齊時采用t檢驗,方差不齊時用校正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1.67%和65.00%,2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6 ,P<0.05)。治療過程中,2組均未見不良反應。見表1。
表1 2組黃褐斑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經(jīng)治療后,2組積分均有改善(P<0.05),但治療組改變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黃褐斑患者皮損面積與顏色積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差值比較,bP<0.05
治療前2組各指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各指標變化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治療后E2、LH水平明顯降低(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組治療后各指標比較,E2、LH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黃褐斑是臨床常見的色素代謝異常性疾病,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不明確?,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可能與內(nèi)分泌、遺傳、紫外線照射、口服某些藥物、使用劣質化妝品及肝臟疾病等因素相關。其病情頑固,容易復發(fā),無特效治療辦法。面部內(nèi)應臟腑,若七情內(nèi)傷致氣機逆亂,氣血運行不暢;或思慮過度、飲食不節(jié),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乏源;或先天不足、房事不節(jié)、孕育虧耗等致腎陰虧虛,水虧火旺,灼傷陰血,致面部氣血燥結瘀滯,結果均是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diào),面部失于榮養(yǎng)而變生黃褐斑。此外尚有因腠理感受風邪,致氣血不和,經(jīng)絡瘀滯,氣血不能充養(yǎng)面部而成。增白祛斑湯由逍遙散、二至丸為基礎方加減而成。柴胡疏肝解郁、調(diào)暢氣機;白芍養(yǎng)血柔肝斂陰;當歸理氣養(yǎng)血;三者合用,調(diào)和氣血,使肝柔而血充。云苓、白術健脾,使氣血生化有源;赤芍、香附、丹參、紅花、玫瑰花行氣、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速色斑的脫落;生龍牡、山藥、熟地、旱蓮草、女貞子滋陰補腎,清肝腎之虛火。諸藥合用,肝脾腎同調(diào),氣血兼顧,達到白膚祛斑的目的。黃褐斑病位在面,外治以增白祛斑粉劑,能使藥力直達病所,達到快速增白祛斑的功效。增白祛斑粉劑由白茯苓、白菊花、白芷、白及、白蒺藜、山藥、丹皮、珍珠粉組成。白茯苓補氣行血,是歷代常用的美白外用藥物。白芷外用能夠榮養(yǎng)潔凈肌膚,祛斑散晦。白及藥質黏膩,有較強的成模性。白菊花疏風清熱;白蒺藜祛風止癢;山藥質潤,能夠滋養(yǎng)面部;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珍珠有清肝寧神,收斂生肌。諸藥配伍,能夠補氣行血、祛瘀消斑,使經(jīng)絡暢通,面部皮膚得以滋養(yǎng),從而達到改善面部膚色,美白祛斑養(yǎng)顏的功效。
組別E2(pg/ml)P(ng/ml)FSH(U/L)LH(Mu/ml)治療組 治療前245.21±64.6821.89±0.278.95±0.2918.21±0.22治療后125.57±74.12ab21.27±0.238.87±0.3110.69±0.36ab對照組 治療前238.74±68.3421.92±0.298.84±0.3318.16±0.29治療后219.47±70.3421.89±0.258.86±0.3617.89±0.25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有研究統(tǒng)計表明,逍遙散能夠影響皮膚黑素細胞NOS和酪氨酸酶mRNA表達,減少皮膚黑色素的生成[3],能夠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和平衡激素水平[4]。本實驗通過對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增白祛斑湯能夠降低患者血清E2、LH水平,這可能也是其治療黃褐斑的機理之一。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芷、白及均能夠抑制絡氨酸酶的活性,起到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5]。珍珠能夠降低血中過氧化脂質降解產(chǎn)物MDA含量,提高血中SOD活力[6]。
本實驗研究增白祛斑湯粉劑內(nèi)外合用治療黃褐斑總有效率91.67%,優(yōu)于對照組65.00%;在皮損面積及顏色積分上治療組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且增白祛斑湯粉劑內(nèi)外合用能降低患者血清E2、LH水平。綜上所述,增白祛斑湯粉劑內(nèi)外合用治療黃褐斑療效顯著,值得進一步研究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黃褐斑的臨床診斷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志,2004,3(1):66.
[2] 王永炎,王沛.今日中醫(yī)外科[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430.
[3] 汪南玥,陳家旭,吳曉丹.逍遙散防治肝郁脾虛型黃褐斑的實驗研究[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4(12):867-869.
[4] 楊玉峰,楊瑛.加味逍遙散對女性黃褐斑患者血清性激水平的影響[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0,23(5):41.
[5] 唐海誼,何冠邦,周美林.美白中藥之水及乙醇提取物對絡氨酸酶抑制功效之比較[J].中國藥學雜志,2005,40(5):342-343.
[6] 錢榮華,竹劍平.珍珠粉延緩衰老作用的實驗研究[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3,5(9):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