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守忠
貴州省畢節(jié)市大方縣雞場鄉(xiāng)衛(wèi)生院,貴州大方 551611
胃食管反流病為因下食管括約肌功能障礙而產(chǎn)生胃內(nèi)容物反流引起的一系列慢性癥狀及食管黏膜損傷[1]。反流性食管炎是指酸、堿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損害。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上消化道動力障礙性疾病,在西醫(yī)上主要予抑酸、促胃動力治療,少數(shù)伴有嚴重并發(fā)癥者則采用手術治療,但其具有療程長、患者病情反復、費用高的限制[2-4]。因此,筆者選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探討藥穴指針療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齡30~65歲,平均(46.2±3.7)歲;病程 10~53 個月,平均(28.1±5.0)個月。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患者采用藥穴指針療法治療,方劑組成:郁金24 g、丁香 10 g、香附 20 g、吳茱萸 10 g、黃連 6 g、半夏 24 g、陳皮18 g、厚樸 24 g、檳榔 24 g、旋覆花 15 g、生姜 10 g,上述藥物置于棕色瓶裝中,加入1 L 50度白酒浸制2 d即得。醫(yī)生采用少許的棉花纏指后,沾適量藥液涂敷于患者的雙側足太陽膀胱經(jīng)膽俞、肝俞、脾俞和胃俞穴上,以按揉法、扣法、捏法操作,15 min/次,2次/d,上午及下午各1次,3周為1個療程。實驗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禁止睡前3 h進食,禁食脂肪類、咖啡、巧克力及含酒精飲料等能夠導致胃食管反流的“核心”食物,禁食辛辣、酸性等刺激性食物;限酒、戒煙;禁止餐后馬上臥床,睡覺應抬高床頭10~20 cm;控制體重,保持大便通暢。對照組患者則采用奧美拉唑腸溶片(山東魯南制藥廠,10 mg/片,28 粒/盒)、西沙比利片(西安楊森公司,10 mg/片,24 片/盒)治療,奧美拉唑腸溶片2片/次,每天2次,早晚間隔12 h口服;西沙比利片1片/次,每天3次,飯前15 min口服,3周為1個療程。
采用Syneeties DISitrapper動態(tài)pH監(jiān)測儀監(jiān)測兩組患者24 h食管的pH變化。檢查前當日禁食6~8 h,先給予食管測壓,確定食管下括約肌位置,pH電極置于食管下括約肌上5 cm處,記錄連續(xù)24 h食管的pH變化。同時叮囑患者在檢測期間注意正常飲食,患者日常生活行為需正常。病理反流標準為以pH小于4反流時間率(%)、最長反流時間、pH小于4而反流時間>5 min的反流次數(shù)。
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H小于4反流時間率、最長反流時間、>5 min的反流次數(shù)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pH小于4反流時間率、最長反流時間、>5 min的反流次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中醫(yī)學不存在胃食管反流病這一病名,中醫(yī)辨證分型無統(tǒng)一、公認、規(guī)范的標準,因此治療尚無統(tǒng)一規(guī)范[5-6]。藥穴指針療法采用指針代替毫針,減少了針刺產(chǎn)生的創(chuàng)傷,但不降低對臟腑氣血功能作用,穴位外擦藥酒結合按摩刺激,能夠促進藥物的吸收,使臨床療效更佳。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H小于4反流時間率、最長反流時間、>5 min的反流次數(shù)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pH小于4反流時間率、最長反流時間、>5 min的反流次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P<0.05)。藥穴指針療法可調(diào)整脾胃平衡,通經(jīng)活絡,增加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食管酸反流;還可促胃動力,改善食管胃運動協(xié)調(diào),其治療作用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24小時食管pH的變化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24小時食管pH的變化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n) pH小于4反流時間率(%)治療前 治療后最長反流時間(min)治療前 治療后>5 min的反流次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對照組30 30 13.93±12.56 11.40±7.26 0.79±1.03*#2.32±2.20*39.40±41.05 33.90±23.01 3.27±4.01*#10.26±11.47*8.25±5.47 6.65±4.10 0.32±0.63*#1.07±1.50*
[1]計國銘.重新認識、深入研究胃食管反流病[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1):5-6.
[2]魯寧紅.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莫沙比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7):143-144.
[3]吳國嶺.兩種質(zhì)子泵抑制劑分別聯(lián)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3):218-220.
[4]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72.
[5]李勇,朱曉燕,朱生梁,等.胃食管反流病辨證論治及相關問題探討[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2,26(3):20-23.
[6]謝勝.66例酸堿混合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yī)證型分析[J].北京中醫(yī),2004,23(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