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軍
這是發(fā)生在虛幻世界里的一場虛幻游戲。
一個未來大國的12個地區(qū),每年都會有一個饑餓游戲的比賽,每個地區(qū)選出兩名未成年的男童女童,到首都比賽。這不是一般的比賽,是相互廝殺,殺剩到最后的一位就是勝出的英雄。
24個孩子通過海選來到首都,電視直播盛大的開場儀式。
他們坐著馬車入場,衣衫亮麗,精美,一個個猶如天神來到人間。一旦開口,羞澀和茫然便出賣了他們的年齡。
每個孩子背后都有輔導老師和團隊領隊,想盡方法包裝訓練他們,以求贏得更多的贊助,可以讓他們多活上一時三刻。
比賽開始。瞬間,一半的孩子給殺了。
一對沒有任何關系的孩子,在全國觀眾面前扮起情侶,甚至她知道她深愛的男友也在看著,但還是深深地吻在一起。這一刻,收視率到達頂峰。為了更高的收視率,游戲操控者不惜修改規(guī)則,允許最后可以活下來兩個人,但兩個人必須來自同一地區(qū)。
最后,只有他倆活下來的時候,游戲操控者說:“只能有一個活下來的勝者……”
女孩和男孩最終像英雄般回到家鄉(xiāng)。她遠遠地看到她的男友。雖然只過了一個月,她看著他,覺得如此遙遠。她環(huán)顧如潮水般涌來的人群,淡定地舉起她的合作伙伴的手。
這就是電影《饑餓游戲》。坐在影院,看得我渾身發(fā)麻,手腳冰涼。因為,這一切就在真實地發(fā)生。
七八年前夏天的那場選秀大家還都歷歷在目吧。那時候,全國有七八個賽區(qū),最后,二十幾個孩子走上總決賽舞臺。那是個光怪陸離的夏天,有條件很好的、家境富裕的孩子,稀里糊涂被淘汰;有家境貧寒、唱功很差的選手靠各種話題走到最后;還有靠選手之間互傳緋聞、丑聞讓人記住的……而真正腳踏實地靠唱功的孩子,卻最沒有收視率,節(jié)目組也會適時讓他消失。看著落敗者淚灑舞臺,大家一掬同情淚,轉(zhuǎn)身就去投別的選手。
為何會有這樣的“盛況”?
看完《饑餓游戲》,我明白了。電影里,游戲操控者對手下說:“你要管理他們就要讓他們——恐懼!”恐懼能讓人心生敬畏。貧窮的人恐懼饑餓,恐懼被殺,恐懼家園被毀,恐懼骨肉分離。因為恐懼,他們無奈地接受著各種不公平的對待。
而操控者又說:“過多的恐懼會產(chǎn)生暴動和反抗,所以,還要給他們一樣東西,就是希望。”他頓了一下,厲聲說:“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就是——希望,只有希望才能讓他們活下去,但是,這種希望他們只能看到,卻絕不能讓他們得到!”
轟轟烈烈的選秀,仿佛給了我們希望。而我們選出的不是英國達人、美國偶像,是我們自己。
黃雅莉參加選秀時16歲,她后來在節(jié)目里對我說:“我一看跟我PK的是葉一茜,我就知道我贏了?!眴査碛?,她笑著說:“她那么美,哪里會有女孩子給她投票啊?!蔽颐C然起敬,才16歲啊,她已看到選秀的深層核心。
血淋淋的《饑餓游戲》,大家還是趨之若鶩。
兩個月,搭上你的純真、愛情和干凈的生活,去玩這個游戲,你會去嗎?
你會去,你抵抗不了誘惑。但是這個希望的單子太大,你買不起?。?/p>
(何平摘自《心理月刊》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