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麗,古力巴哈爾·阿不力米提,顧 霞,郭祥萍
B 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系統(tǒng)腫瘤中最常見的類型,分類繁多、復雜,診斷困難,臨床預后較差。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是催化環(huán)腺苷酸(c-AMP)和(或)環(huán)鳥苷酸(c-GMP)水解的蛋白酶超家族。PDE4B 對c-AMP 水解失活從而廢除c-AMP 對B 淋巴細胞的抑制作用,導致B 淋巴細胞過度增殖[1]。PDE4B 在炎性反應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其抑制藥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而作為藥物研究的新靶點[2]。BCL-2 是一種抗凋亡蛋白,在多種類型的淋巴瘤中存在高表達,認為與預后不良有關。本研究應用免疫組化技術檢測B-NHL 中PDE4B 和BCL-2 的表達,探討二者在淋巴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對臨床診斷、分型的意義。
1.1 對象 收集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和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病理科2001-2007 年診斷為B-NHL 的石蠟標本93 例,另選10 例淋巴結反應性增生做為對照。所有病例均做免疫組化CD3、CD5、CD10、CD20、CD23、CD30、CD38、CD79α、BCL-2、BCL-6、MUM-1,按照WHO2008 年淋巴造血組織腫瘤分類方案進行重新分類診斷[3]。
1.2 試劑 PDE4B(美國SIGMA 試劑公司);BCL-2(ZAME 試劑公司);S-P 超敏試劑盒(北京中杉試劑公司)。
1.3 方法 組織用10%中性緩沖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厚度4 μm 切片,采用S-P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常規(guī)脫蠟至水化;枸櫞酸緩沖液(pH =6.0)中微波加熱10 min(95℃)進行抗原修復;一抗(PDE4B、BCL-2 稀釋濃度分別為1∶35,1∶50)4℃過夜,DAB 顯色,蘇木素復染。膽囊癌切片作為陽性對照,以PBS 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
1.4 結果判定 根據(jù)腫瘤細胞中陽性細胞所占的百分比分為:≤4%為0 分,5% ~15%為1 分,16%~30%為2 分,31% ~50%為3 分,≥51%為4 分;陽性細胞的著色強度分為:無著色或與背景均勻一致的淡黃色為0 分,淺棕黃色為1 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 分。兩積分相乘,0 分為陰性(-),1 ~4 分為弱陽性(+),5 ~8 分為中等陽性(+ +),9 ~12 分為強陽性(+ + +)[4]。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應用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采用確切概率法,以P <0.05 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PDE4B 在B 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各亞型中的表達 有兩種定位表達模式:彌漫性細胞質著色和核旁細胞質中類似高爾基體的點狀著色(點狀著色較彌漫性著色強度強)。PDE4B 在B-NHL 中表達強度存在差異,以LPL 最高,2 例均為強陽性(++)(圖1);DLBCL 陽性率為44.26%(27/61)(圖2)、LBL 為40%,3 例BL 均不表達(表1)。
2.2 BCL-2 在B 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各型中的表達 BCL-2 在淋巴瘤瘤細胞的細胞質和部分細胞膜定位表達。在FL 中全部表達;在DLBCL 陽性率為83.61%(51/61)(圖3);3 例BL 均為陰性表達(表2)。
表1 PDE4B 在B 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各型中的表達
表2 BCL-2 在B 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各型中的表達
圖3 BCL-2 在DLBCL 中的陽性表達(HE,×400)
2.3 PDE4B、BCL-2 在彌漫大B 細胞淋巴瘤中的表達 PDE4B 在DLBCL-GCB (生發(fā)中心型)的陽性表達率為61.54%(16/26),在DLBCL-non-GCB(非生發(fā)中心型)的陽性表達率為31.43%(11/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482,P <0.05)。BCL-2在DLBCL-GCB 亞型中的陽性表達率為80.77%(21/26),在DLBCL- non-GCB 亞型中的陽性表達率85.71%(30/3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PDE4B 和BCL-2 在性別、民族、年齡、發(fā)病部位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3)。
2.4 PDE4B 在DLBCL 不同亞型中的表達形式在GCB 和non-GCB 亞型中點狀表達分別為(5/16),(5/11);彌漫表達分別為(5/16),(3/11);兩種同時表達分別為(6/16),(3/11)。表達形式在DLBCL-GCB 和DLBCL-non-GCB 亞型中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94,P >0.05)。
圖4 PDE4B 在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的表達(HE,×100)
2.5 PDE4B 和BCL-2 在淋巴結反應性增生中的表達 PDE4B 在反應性增生的濾泡生發(fā)中心吞噬細胞呈較強陽性表達,中心母細胞和中心細胞呈弱陽性表達,套區(qū)細胞呈陰性,副皮質區(qū)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呈陽性表達,并可見散在的小淋巴細胞呈陽性表達,竇組織細胞呈陽性表達(圖4)。BCL-2 在淋巴結反應性增生中套區(qū)小淋巴細胞和副皮質區(qū)的小淋巴細胞呈較強陽性表達,濾泡生發(fā)中心細胞(中心細胞和中心母細胞)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呈陰性。
表3 PDE4B,BCL-2 在彌漫大B 細胞淋巴瘤中的表達
PDE 催化c-AMP 和c-GMP 水解開環(huán)分別生成AMP 和GMP,這是細胞內降解c-AMP 和c-GMP 的主要途徑,通過調節(jié)細胞內c-AMP 水平,從而抑制c-AMP 誘導的凋亡[5];同時PDE4B 選擇性刺激單核細胞產生TNF-α,促進T 淋巴細胞增殖,在炎性反應、過敏反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已作為藥物研究的新靶點[2]。Smith 等[5]研究發(fā)現(xiàn),在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生發(fā)中心的中心細胞和中心母細胞PDE4B 的水平很低(與本研究在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的表達一致),而DLBCL-GCB 型PDE4B 的表達水平也較低。文獻[6]報道,對化療藥物耐藥的DLBCL 為PDE4B 高表達,高表達的PDE4B 抑制了c-AMP 誘導的細胞凋亡,可促進腫瘤細胞增生。Adam Lerner 等[7]研究認為PDE4B 可作為B-NHL 的治療靶點和判斷預后指標。
本實驗中,PDE4B 在LPL、FL、MZL 中表達較高,在DLBCL、LBL、MALT 和BL 中表達較低。不同類型的淋巴瘤,PDE4B 表達變化不一,似乎與淋巴瘤侵襲性的關系不密切。病變過程呈惰性的LPL、FL、MZL,臨床上病程進展較慢,侵襲性較弱,PDE4B表達率較高;而在惡性程度較高的LBL 中表達較低,在高度侵襲性的BL 不表達。因此,筆者認為,PDE4B 與淋巴瘤的侵襲性可能呈負性相關,在判斷惰性淋巴瘤分期和預后方面可能具有一定意義。
本研究發(fā)現(xiàn),PDE4B 陽性表達的均為中等大小的瘤細胞,而惡性程度高、細胞增殖旺盛、核分裂明顯的大瘤細胞一般沒有表達;在DLBCL-GCB 中PDE4B 表達較高于non-GCB 亞型,3 例CD5+DLBCL 全部為陰性,進一步說明PDE4B 與淋巴瘤惡性程度和侵襲性呈負性相關。這與Smith 等[5]和Adam Lerner 等[7]的研究結果不一致。由于PDE4B 與淋巴瘤關系的研究報道較少,筆者推測其發(fā)生機制可能與cAMP 的活化和水解有不同途徑有關:在non-GCB 亞型中淋巴瘤細胞c-AMP 的活化路徑可能除了PDE4B,還可能有別的成員(如PDE4A 或D等)參與[8];而在GCB 亞型的活化路徑PDE4B 可能起著主要的作用,所以表達較高。另外,61 例DLBCL 中有23 例為維吾爾族患者,是否可能存在別的作用機制,有必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發(fā)現(xiàn),PDE4B 在淋巴瘤腫瘤細胞有兩種定位表達形式,有報道PDE4B 在鼠胚纖維母細胞內水解c-AMP 存在不同的亞細胞定位[9],推測兩種表達形式可能反映了PDE4B 在細胞內功能上的變化。本研究中這兩種表達形式單獨或同時存在,在DLBCL-GCB 和non-GCB 亞型的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DE4B 的不同表達形式是否存在功能上的差異,與腫瘤的惡性程度是否有關,尚不清。
BCL-2 也是一種原癌基因,其異常表達可促進腫瘤的發(fā)生[10]。在DLBCL 中BCL-2 陽性率為83.61%,與文獻報道及筆者前期的研究一致[11,12]。雖然在GCB 和non-GCB 亞型中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但兩者表達的機制卻不同,GCB 亞型通常與t(14;18)(q32;q21)染色體易位有關,易位的BCL-2 基因位于IgH 增強子調控下,導致BCL-2 過表達。而另一種表達機制是由于BCL-2 的基因擴增。Muris 等[13]推薦在GCB/ACB 相關CD10 和MUM1中加入BCL-2,進行新的預后分型,認為BCL-2可以作為DLBCL 預后的一個輔助參數(shù)。
本研究中BCL-2 在FL、LPL、MZL 表達較高(多為強陽性),其中在FL 全部陽性,推測BCL-2對診斷FL 具有重要意義。但大多數(shù)低級別B 細胞性腫瘤均表達BCL-2,故不能作為淋巴瘤鑒別診斷的指標。
[1] 鮑紅娟,張燕玲,喬延江. 磷酸二脂酶4 抑制劑藥效團模型的構建[J]. 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2008,3(4):266-272.
[2] 湯慧芳,陳季強,王 鵬. 磷酸二脂酶4 作為抗炎藥物靶點的研究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方向[J].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6,37(1):9-13.
[3] Jaffy E S,Harris N L,Stein H,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M].Lyon:IARC Press,2008:168-268.
[4] 孟 偉,石雨薇,顧 霞,等. PKC-βⅡ、NF-κBp50在彌漫性大B 細胞淋巴瘤中的表達與其意義[J].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1,27(1):56-59.
[5] Smith P G,Wang F,Wilkinson K N,et al. The phosphodiesterase PDE4B limits c-AMP associat-ed PI3K/AKT-dependent apoptosis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J]. Blood,2005,105(1):308-316.
[6] Lerner A and Epstein P M.Cyclic 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s as targets for treatment of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Biochem J,2006,393(Pt 1):21 –41.
[7] Dou A,Wang X.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ignal pathway in targeted therapy of lymphoma[J]. Chin Med J,2010,123(1):95-99.
[8] Whitaker C M,Cooper N G.The novel distribution of phosphodiesterase-4 subtypes within the rat retina[J].Neuroscience,2009,163(4):1277-1283.
[9] Blackman B E,Horner K,Heidmann J,et al.PDE4D and PDE4B function in distinct subcellular compartments in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J]. Biol Chem,2011,10:328-329.
[10] Green D R,kroemer G. The pathophysology of mitochondrial cell death[J]. Science,2004,70:626-629.
[11] 陽文捷,宋向群.BCL-2 和BCL-6 與淋巴瘤相關性研究進展[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6,13 (22):1756-1759.
[12] 顧 霞,林漢良,沈 艷,等. 不同類型淋巴瘤中survivin 和bcl 2 的表達及意義[J].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5,21(2):159-163.
[13] Muris J J,Meijer C J,Vosw,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profiling based on BCL-2,CD10 and MUM1 expression improves risk strat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nod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J]. Pathology,2006,208:71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