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艷娥
中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里的好之,樂之,其實指的是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提高地理學習興趣就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核心。那么,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是我的體會。
第一,教師要勇于展示自己的魅力,從情感上得到學生認同。要讓學生喜歡地理課,首先要喜歡你這個地理老師。老師的魅力是很重要的,要在學生面前多多展示。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在上地理課時,學生對地理總是不能進入狀態(tài),我也想了很多辦法。在元旦晚會上,我的一曲口琴曲博得滿堂彩,讓學生驚訝不已,許多學生找我學樂器,我的地理課一下子活躍起來,都開始喜歡上地理了。從這一點上讓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魅力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每節(jié)課前,我都用地理小知識來導入,與歷史、時事政治、物理化學相關(guān)的地理知識是我的首選。
第二,多用語言藝術(shù)感染學生。在地理教學中,我們倡導要運用地理語言。每一本地理書都是用嚴謹?shù)恼f明文所寫的。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使用書上的語言。比如,在教學中北方不能隨便說的,因為北方包括東北、正北、西北三個方向;在說長江中下游農(nóng)業(yè)區(qū)的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時,課本上“地形平坦開闊,土壤深厚肥沃”說得就很經(jīng)典。其次,在教學中,地理也應用有趣味性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比喻來表述,對于提升課堂氣氛的效果很有用。在講沙漠風光時我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黃沙直上白云間”來描述;在講溫帶大陸性氣候時我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闡述;在講東南季風在西北的影響范圍時,我用“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來總括。為了表達出草甸草原與荒漠草原的區(qū)別,我用《敕勒川》中的一句“風吹草低見牛羊”來講述:一陣風吹過,草兒隨風飄蕩,牛羊在草叢中時隱時現(xiàn)。那么,這草至少有約50厘米高,原因是這里距海近,水汽充足,又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較多。而荒漠草原則是“淺草才能沒馬蹄”。在講長江三峽水流速度時,我用“千里江陵一日還”來推算:白帝城距江陵約600公里,那么水流速度約為一小時25千米。
除此以外,我們要認識到作為文科的地理,地理的教學也要注意到教師語言應具有審美趣味,富有啟發(fā)性,表情豐富,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講課時,就會啟發(fā)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也才能開創(chuàng)“親其師,信其道”的局面,活躍課堂氣氛。
第三,精心設計教案。針對課文內(nèi)容,精心選取相關(guān)的圖片、音頻、視頻是有效提高課堂氣氛的手段之一,但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也是核心問題之一。在設計教案時,首先應把握好課標、教材和學生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爭取做到每個學生都有任務,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能做。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首先,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導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旨在引趣、生疑,引發(fā)求知欲。這就要求我們充分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拓寬自己的教學思路,帶動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有興趣投入到新的學習情景中去。在講必修3《森林的開發(fā)和保護》時,我用《阿凡達》的一段視頻作導入,畫面中森林郁郁蔥蔥,各種生物眼花繚亂,然后畫面一轉(zhuǎn),出現(xiàn)現(xiàn)在亞馬孫雨林被毀的畫面,再出現(xiàn)課題:開發(fā)還是保護?學生的興趣一下就上來了。
其次,提問是一個很好的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的手段,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而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精彩的提問是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動機,能開啟學生學習的大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師生情感的交流,優(yōu)化課堂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提問不能過于簡單,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類的提問,表面營造了熱烈的氣氛,實質(zhì)流于形式,有損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有的提問超出學生的知識范圍,又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熱情和信心。那么應怎樣提問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我以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嘗試。
首先,由簡入難的提問方式。學生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對于有些問題,應用由簡入難的方式把一個問題肢解成幾個問題來提出。在講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時,我對圖2.2《西北地區(qū)自東向西的降水和植被景觀的變化》讀圖提問是這樣設計的:1. 該圖畫了哪些物體?它們自東向西有什么變化?2. 該圖中有哪些文字?自東向西有哪些變化?3. 由以上2題,結(jié)合圖片你得到哪些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圖片反映的內(nèi)容。其次,熱情鼓勵,提供線索,引發(fā)學生思維。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如果總是處于一種興奮狀態(tài),他的思維就會超常發(fā)揮,接受外面的信號的速度就會非???。當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的提問回答不出或表達不流暢時,會影響學生的發(fā)揮。教師應適時點撥、解惑,幫助學生整理思路,運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因答出問題而振奮,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再者,在提問時教師應多用可量化的詞提出,如說出、指出、歸納、繪制這些動詞都是可測量的動詞,學生易于理解。同時重視和凸顯核心名詞(主題名詞和目的名詞)建立概念體系。如“通過……比較……指出……,從而對……進行合理的判斷。”這樣學生就會易于掌握,懂得怎樣去回答問題。
總之,要活躍課堂氣氛,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只有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探索問題,進入最佳課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