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敏
靜脈輸液時針頭滑出血管外,造成液體外滲,形成局部腫脹、疼痛及皮下淤血是常見的輸液故障。這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也給靜脈輸液增加難度。近年來,我科采取新鮮馬鈴薯片貼敷治療液體外滲所致的局部腫脹,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住院進行靜脈輸液治療并液體外滲的患者隨機抽取100例,男66例,女44例,年齡18~82歲,平均年齡35.8歲。液體外滲的部位:手背靜脈68例,前臂靜脈22例,足背靜脈10例。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單雙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年齡、液體外滲的部位、腫脹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1 治療方法 觀察組:取新鮮的馬鈴薯1個,清洗干凈,用刀切成0.15~0.20 cm的薄片放入保鮮袋中,限當天使用。將馬鈴薯薄片貼敷于腫脹的區(qū)域,并能緊貼皮膚為宜,再用保鮮膜固定,日間1~2 h更換一次,夜間4~6 h更換一次。對照組:用50%硫酸鎂浸濕紗塊,直接濕敷腫脹區(qū)域,在用保鮮袋覆蓋固定,日間1~2 h更換一次,夜間4~6 h更換一次。兩組均持續(xù)外敷至腫脹、疼痛癥狀消失。
2.2 效果評價 分別取治療24、48、72 h后的效果進行觀察比較。顯效局部腫脹疼痛消失,壓之不痛,皮下淤血完全消退;有效:局部腫脹明顯減輕,疼痛消失,壓之輕痛,皮下淤血明顯消退;無效:局部腫脹稍減輕,輕疼痛,皮下淤血消退不明顯。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秩和檢驗的方法對兩組療效進行比較。
兩組在治療24 h,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48 h和72 h,兩組治療效果比較,P<0.0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使用馬鈴薯片貼敷治療液體外滲所致局部腫脹療效較使用50%的硫酸鎂濕敷好,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點局部腫脹治療效果比較
4.1 作用機制 馬鈴薯用于治療液體外滲所致腫脹,因為其含有大量淀粉,具有高滲作用,能緩解局部腫脹,且馬鈴薯內含有膽淄烷衍生物茄堿及龍葵堿,具有興奮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通、緩解疼痛、減小滲出等作用[1]。馬鈴薯內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能參與糖、蛋白質及脂肪的代謝,可保護皮膚免受炎癥侵害[2]。另外,據文獻報道馬鈴薯內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營養(yǎng)物質,貼后可經皮膚吸收,補充滲出部位細胞營養(yǎng),促進損傷組織細胞修復,從而使局部紅、腫、疼痛癥狀消失至痊愈。50%的硫酸鎂濕敷,因其高滲作用能促使組織水腫消退,且鎂離子、硫酸根離子有良好的穿透性,可以通過皮膚滲入皮下組織及血管,能擴張血管,鎂離子能降低神經興奮性,以減輕疼痛。兩組對治療局部腫脹均有效,但觀察組療效明優(yōu)秀于對照組。
4.2 應用體會
4.2.1 馬鈴薯的選擇 貼敷用的馬鈴薯應挑選新鮮、表皮光滑完整。不能選用變質、長芽或變綠的,因為這類馬鈴薯種含有大量龍葵素可被皮膚吸收引起中毒。
4.2.2 過敏反應預防 使用馬鈴薯應注意其過敏反應[3],可先將馬鈴薯片貼于遠離患處或對側前臂正常皮膚處,試用20 min,觀察局部皮膚反應,如無瘙癢、紅腫、皮疹等可使用。我科應用一來暫無1例中毒及過敏反應發(fā)生。
[1] 李玲,曹立新,安紅.對馬鈴薯外敷治療液體外滲的臨床探討.解放軍護理雜志,2000,17(1):5.
[2] 蘇鳳秀.冰敷及馬鈴薯治療諾維本滲漏損傷的護理.天津護理,2003,11(1):46.
[3] 朱秀賢,王瑜,王秀岷.馬鈴薯貼敷治療靜脈炎過敏反應1例.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2,18(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