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潤潔[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學院, 山東 青島 266555]
作 者:江潤潔,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學院講師。編 輯:張晴 E-mail:zqmz0601@163.com
勞倫斯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呈現(xiàn)多受到女性主義評論家的質(zhì)疑,而現(xiàn)有文章多從結(jié)構(gòu)主義二元對立的視角下呈現(xiàn),鮮有后結(jié)構(gòu)主義視域下的分析。作者認為勞倫斯的作品是開放性的,是“雙聲的”,需從新的視角與理論下詮釋。
后結(jié)構(gòu)主義視域下后拉康理論認為個體的形成會產(chǎn)生對母性——雌性的壓制。Fernihough認為,對于像Julia Kristeva和LuceIrigaray這樣的后結(jié)構(gòu)主義理論家來說,對于個體身份的驅(qū)動會引發(fā)對母性的壓制,會否定母性的生產(chǎn)力:為了成為一個主體,孩子必須脫離母體并抵制與其的所有聯(lián)系。Irigaray在她的《他者的反射》中認為母性——雌性是威脅個體的形成的起源,尤其是雄性個體的形成。雄性個體須勇猛抵御消解與“深淵”的威脅以建構(gòu)自我,而威脅往往與雌性的性與繁殖力相關(guān)。然而,在拉康所提出的個體發(fā)展的“前俄狄普斯”階段,孩子無法將自我與環(huán)境相區(qū)分,把它看成是母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一階段,孩子還未進入拉康所說的語言和文化的“象征性的秩序”,這是一個法律、獨立與分類的領域,在此領域中,說話的“主體”把自身與世界這個“客體”明顯區(qū)分開來。為進入象征性秩序的世界,為了可以說“我是”,孩子必須也要說“我不是母親,不是他者,不是剩下的世界”。然而,直到孩子真正進入象征著語言與文化的秩序中,之前的母子是處于前語言的交流領域的。
JuliaKristeva認為這種前語言的胡言亂語通過“詩意”的語言進入成人期,“把它的過程作為一種理性與非理性,語言與節(jié)奏之間的不可決定的過程”并“將漫步引入語言”。拉康與克里斯蒂娃的理論為我們看待勞倫斯在《虹》中的敘事方法與獨特語言提供了新的視角。Salgado認為《虹》中存在兩個基本的敘事模式:一個是按時間順序進行線性發(fā)展,基于環(huán)境的變化,一個人物緊接著一個人物;另外一個為螺旋模式,每個人物都在為實踐自己的成就而奮斗,為追求合適的男女關(guān)系而戰(zhàn)。以我之見,在后結(jié)構(gòu)主義的視域中,線性敘事模式可以理解為個體壓抑母性——雌性的嘗試,這是實現(xiàn)從田園(自然)到機械和工業(yè)化的社會(語言與文化)的前進。而螺旋式模式則可理解為對母性——雌性的頌揚。因此,螺旋模式中作者的語言,變化的節(jié)奏,場景的選擇與人物的描繪值得探究。
在語言上,勞倫斯本人宣稱一定要不同于《兒子與情人》的語言。他在給EdwardGarnett的一封信中解釋道:“我不再有《兒子與情人》中創(chuàng)作生動場景的愉悅。我不關(guān)心積累日常存在物以表達強烈情感并大肆渲染。我必須寫得不同。”這種不同的語言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不同尋常的句式,二是為貫穿始終的變化。Nin認為這種語言屬于女性的范疇。Siegel認為對女性身體與性隱喻性的表征是前象征符號語言對以男性生殖器為中心話語的顛覆。Siegel認為Nin的觀點尤其類似于Irigary的觀點。Irigaray認為男性在女性語言中無法“識別任何意義的連貫”。勞倫斯在《虹》中的語言與Irigary所描述的女性語言相比較,可見文本中的語言也總是有重復低語,有驚嘆,有未完成的句子,這與Irigary所描繪的女性語言十分類似。
在勞倫斯給Garnett的信中,曾提到他對人物個體的建構(gòu):“你不要在我的小說中尋找以往所呈現(xiàn)的人物的舊式的穩(wěn)定的本我……”因此,勞倫斯《虹》的主題是:自我之下隱藏的與晦澀難解的部分。Ben-Ephraim認為勞倫斯把這種人物的描述稱為“非人性的”,因為它的本性就是不自覺的,完全超出了有意的自我決定。因此,虹的主題要求作者使用一種獨特的技巧來實現(xiàn)對小說中人物本能的塑造。對人物本能塑造的實現(xiàn)也表明了這是對父權(quán)秩序的一種挑戰(zhàn)。可以說這種獨一無二的“炭芯技巧”是對母性——雌性的頌揚。
在敘述模式上,有兩條線存在。一條是象征著對母性——雌性壓抑的線性敘事模式,而另一條則為對母性——雌性頌揚的螺旋式模式。作者通過省略對話,描述儀式性宗教場景;通過獨特的雌性、詩意的、前象征性語言實現(xiàn)了“碳芯”的敘述技巧,成功實現(xiàn)了對母性——雌性的頌揚。而小說螺旋式模式的主導地位更突顯了母性——雌性的勝利。
后結(jié)構(gòu)主義否認了對統(tǒng)一的,固定的,前后一致的自我的定義。相反,他們把主體看做是多樣復雜的,流動的,矛盾的……
《虹》的開篇便呈現(xiàn)出一種矛盾。布萊文家族所勞作的一望無際的土地與遠處隱約可見的直沖云霄的教堂形成了鮮明對照。土地可以說是象征著對母性——雌性頌揚的母體大地,而象征著父權(quán)秩序的代表文化與知的教堂則是對母性——雌性的頌揚。這種雙重對照在文本細節(jié)上也有體現(xiàn):
男人坐在房間的篝火旁,女人則自信地踱步?!腥说念^腦呆滯,但在白天因與牛群、土地、植物、天空融為一體,熱血沸騰。
……女人則不同。她們的體內(nèi)也有血性意識……但女人把目光從火熱盲目的農(nóng)場生活轉(zhuǎn)向了之外的話語世界。她們意識到了外部世界的聲音,傾聽著遠方的召喚。
對男人來說,只要土地肥沃,適時耕種……就足夠了;只要他們能助母牛生產(chǎn),搜出谷倉下的老鼠或用手狠狠一擊使野兔斃命便足夠了?!?/p>
而女人要的不是血性意識而是超于此的生活。
男人對生命與田園生活的向往與女人對知識、外面世界的向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農(nóng)場上,布萊文男人向往的是象征著母性——雌性頌揚的田園式前語言前象征性世界,而女人則向往著代表父權(quán)秩序?qū)δ感浴菩詨阂值耐庠谑澜?。布萊文男人對農(nóng)場的依戀正如拉康提到的處于“前俄狄浦斯”階段孩子對母親的依戀。
而布萊文的女人們則不同,她們渴望知識與個體獨立,展現(xiàn)出對母性——雌性壓抑的沖動。為了進入農(nóng)場之外的象征性世界,她們意識到了壓抑母性-雌性的必要。只有通過對母性——雌性的壓抑,女人們才能夠成為農(nóng)場之外世界的“不斷奮斗的主人”。與布萊文的男人相比,她們似乎從前意識階段到了意識階段。然而,這種轉(zhuǎn)變的代價便是對母性——雌性的壓抑與田園生活的脫離。
下面將從布萊文家族第二代人威爾與安娜的關(guān)系上闡述雙層沖動。首先,威爾與安娜在蜜月時的關(guān)系可以從拉康的理論入手。威爾像拉康理論里無法離開母體的孩子,而安娜則象征著母體。
……他的心下沉了。他想要繼續(xù)維持住原來的狀態(tài)。他想與外在世界隔離,宣布它與他一輩子無關(guān)。他處于深深的渴望中,想要與她同在無時間感的自由完全的身心融合之中……他靠近她,痛苦不堪。他想要她回來。想要她的強烈欲望與對她依賴的恥辱感使他憤怒……
以上可見威爾對安娜想要成為外在世界的行動有一種不理智的態(tài)度。他們的世界實際上可以用拉康所提到的“前象征”世界來表示,在這里,前意識、最本能的人類欲望與代表著語言、文化、文字與法律的父權(quán)制社會的“象征世界”形成了鮮明對比。威爾對安娜想要掙脫他們世界的敵意可看做是對象征世界的抵制。因此威爾可被理解為母性——雌性宣揚的“傳教士”。
因此,教堂和安娜是威爾對自我身份認同的來源。威爾就像一個不愿意構(gòu)建自我進入母體外世界的男孩子。因為據(jù)Irigaray的理論,一個男孩要想進入外在世界通常會防御象征著瓦解與“深淵”的女性意識與生殖力。而威爾恰恰相反。顯然,他非但沒有防御,更是對其有深深的依賴。如果說安娜映射了女性性意識,那威爾深深眷戀教堂又說明什么呢?Fernihough說到在“大教堂”這章中,孕育這個意象是貫穿始終的。當威爾進入教堂時,“他的靈魂被俘獲,如同在母體中顫抖,像生殖的一顆種子那樣狂喜?!北砻餍≌f中所有的教堂與大教堂都與安娜的生殖力緊密相關(guān):林肯大教堂就是個“完美的孕育處(女性子宮)”。因此,教堂是孕育與生殖力的象征,這屬于母性——雌性的范疇。威爾對教堂的激情依戀可說是對母性——雌性宣揚的沖動。
長久以來對勞倫斯作品中女性形象呈現(xiàn)的質(zhì)疑促使我們從新的視角下去重新詮釋作者的文本。因此,我以后結(jié)構(gòu)主義視域下的理論,尤其是拉康的理論去分析《虹》,可見此小說呈現(xiàn)了雙重沖動,即對母性——雌性的宣揚沖動與對母性——雌性壓抑的沖動,無論是小說的風格、敘事模式還是情節(jié)都表現(xiàn)出這個特點。勞倫斯的《虹》文本本身是開放性的、“雙聲的”,需要各位讀者自身的解讀。
[1]Luce Irigaray,Speculum of the Other Woman(1974),trans.Gillian C.Gill.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5.
[2]Gamini Salgado,A Preface to Lawrence.London:Longman,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