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譚恩美小說《喜福會》中文化沖突與化解過程解讀

2012-08-15 00:42李嫣然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100081
名作欣賞 2012年27期
關鍵詞:喜福會母女女兒

⊙李嫣然[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北京 100081]

⊙任中棠[歐道明大學外語學院, 諾??耸?弗吉尼亞州 美國 23529]

作 者:李嫣然,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2010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任中棠,博士,美國歐道明大學講師、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跨文化、跨學科、不同學習環(huán)境下的認知信念與外語習得研究。

母女關系的主題是無數(shù)女性作家特別偏愛的寫作題材,尤其在美國少數(shù)族裔的文學作品中大量出現(xiàn)了母女沖突、融合的主題。在白人文化為主流的美國社會里,華裔女性作家所處的社會地位非常特殊,生活在美國種族歧視和中國傳統(tǒng)男權主義的夾縫之間,一要忍受多年來的白人至上的思想影響;二要受到男尊女卑、厭女癥的傳統(tǒng)中國文化影響,女性地位更為低劣。母女關系的主題是她們用于抗爭兩種壓力、夾縫求生、期望提高華裔婦女社會地位的重要手段。

湯亭亭的《女勇士》、黃玉雪的《華女阿五》以及譚恩美的三部小說《喜福會》《灶神之妻》和《接骨師之女》都是借用母女關系的主題來表達情感的。在她們的作品中,故事的前部母女之間矛盾深厚,互不理解。在女兒眼里,母親是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載體,是歷史的記憶,因此,是落后的、愚昧的、中國的。在母親眼里,女兒則是美國現(xiàn)代文化的代表,“只說英語,吞下的可口可樂多于憂傷”,“原來的華人身份在美國的土地上已經(jīng)被抽盡,黃皮膚之下被填充的是白人的價值觀念……完全脫離了東方文化,覺得吸收、同化是融入美國主流的前提”。后來,女兒通過聽母親講故事、閱讀母親的書信或日記等,逐步了解母親并接受自身的華夏文化血脈。華裔女性作家們就是這樣一方面通過母親的中國情結來保護中國文化不要在美國的大熔爐里抹殺掉、融化掉,達到中國文化在異域里的堅挺;另一方面,通過女兒的反抗來表達多年來中國女性對被奴役在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厭女癥等思想里的厭惡和反叛。女兒們最終在美國社會里獨立的、融貫東西的新形象是作家們追求的理想,也體現(xiàn)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一、母女矛盾的主要體現(xiàn)

譚恩美的小說《喜福會》講述了第一代華人移民母親與在美國出生成長的女兒各自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她們母女之間矛盾的故事。四位母親在中國都曾經(jīng)歷過婚姻或生活上的苦難,當她們懷著美好的愿望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時,卻面臨著生存困難、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等種種的困境,她們一直被排除在主流社會之外。失望之余,她們把一切夢想都寄托在女兒們身上,希望女兒們“總應該像中國人一樣思考問題,又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樣才能利用環(huán)境”。然而,她們與女兒在日常生活中充滿了矛盾與沖突。

1.倫理觀念差異

中國文化提倡尊老愛幼,認為子女孝順父母、聽從父母的訓導是天經(jīng)地義的。深受這種文化影響的母親希望女兒們能像自己在中國時一樣遵從長輩的意愿,但在美國的文化背景下,這些女兒們深信獨立意識,不為任何人活著,只為自己,并不支持母親的指導和示范,她們怨恨和曲解母親“怪異”的中國式行為方式和信仰,沖突由此而起。小說中,吳宿愿為女兒精美設計的未來是成為一名鋼琴家,并深信她有這種天賦。吳宿愿靠幫人打掃房間、干雜活換回精美每周一次的鋼琴課和一架可以每天練習的鋼琴??删郎L在美國,深受美國文化影響,崇尚自由、平等和民主,“我從不相信,我能成為任何我想成為的人,我只可能是我自己”。在她看來,母親的家長制是侵權性的,絕對不能容忍。為了挫敗母親“愚蠢的傲氣”,她故意在練習時偷懶、表演時出丑,讓母親丟臉,并且“打定主意,再也不聽她擺布了?!也皇撬呐`,這里不是中國”。母親當然不會輕易讓步,她把女兒拎到鋼琴前,并用中國話說:“世上從來只有兩種女兒:聽話的和不聽話的。在我家里只允許聽話的女兒住進來?!迸畠翰活櫼磺械胤磽簦骸澳敲?,我希望不做你的女兒,你也不是我的母親!”見還不能奏效,甚至不惜抬出母親遺失在中國的雙胞胎殘忍地給母親致命一擊:“我希望我沒有出世,希望我已經(jīng)死了,就跟桂林的那對雙胞胎一樣!”女兒的回答充分地表達了她強烈的獨立意識和無處不在的自主觀念。

2.語言差異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傳達不同的文化信息,也擁有著不同的文化身份。在《喜福會》這個小說里,語言是籠罩在兩代人之間的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阻礙了母女之間相互了解。母親們要么說著蹩腳的英語,要么是漢語式的英語,要么是英漢疊加的語言。雖然她們的女兒說一些漢語,然而她們都在美國長大,在美國接受教育,說的是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這就導致了母女之間的沖突。

精美不止一次地指出,她和她的母親不能用同一種語言溝通。精美用英語同媽媽講話,而媽媽卻用漢語回答,語言是表達情感的最重要的方式,不同的語言表達著不同的文化,因為不能擁有相同文化的語言,母女便被關在了順暢溝通的大門之外。生活在美國使母親感覺到自己被英語這門語言的無形力量所包圍,甚至與家人的交流都舉步維艱。她們知道當自己用漢語說話時,女兒們會變得很不耐煩;當她們用支離破碎的語言講述事情時,女兒們又會認為她們很愚笨。在這種情況下,母女便進入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矛盾必然會降臨。

3.思維差異

女兒薇弗萊從小就展露出下棋的天賦,屢屢在比賽中獲獎,還作為封面人物出現(xiàn)在雜志上。薇弗萊的媽媽龔琳達為此感到非常驕傲,竟然拿著封面載有自己女兒照片的雜志,對不經(jīng)意投來眼光的每一個陌生人問道“你認識嗎?這是我的女兒薇弗萊”。聽到別人的贊揚,龔琳達更是得意洋洋??墒牵淖龇ㄗ屌畠汉芊锤?,甚至為此感到尷尬、恥辱。她對媽媽說:“作為你的女兒,我覺得有點……有點感到恥辱。既然你那么想炫耀,那你為什么不自己去學象棋呢?”龔琳達聽到女兒的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氣憤極了。在這里讀者看到的不僅是龔琳達和女兒薇弗萊之間的代溝問題,還有中美文化差異的問題。

中國文化重視集體的力量,家族的力量,一家人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個人獲得了榮譽,全家人也就獲得了這份榮譽。而美國文化則更加重視個人奮斗、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他們認為自己的成功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跟家人沒有任何關系,家人也沒有任何權利來炫耀自己的成功。

二、母女矛盾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

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文化差異是導致譚恩美小說中母女矛盾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喜福會》中的龔琳達會隨時造訪女兒家,在這個中國母親眼里,母女之間沒有任何界限,女兒的家就是自己的家。中國是一個以家庭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社會,媳婦在家中或許沒什么地位,但母親卻有很高的地位,她們行動自由,想去哪里就去那里,更不用說到自己女兒的家里了,根本沒有預約之說。但對在美國社會里長大的女兒們來說,預約是美國人毫不含糊的規(guī)矩,是對個人尊重的體現(xiàn),凡串門、看病、購票、住旅館、談生意等事宜,均需預約。家與個人的獨立、自由、權利及隱私相關,無論何人來訪,都要提前預約。所以女兒薇弗萊對母親這種“不速之客”忍無可忍:“至少應該事先打個招呼?!痹S安梅要到女兒露絲家倒是提前打電話,可女兒卻說自己很忙,根本抽不出時間招待母親,這讓母親覺得荒唐可笑,一個沒有親情的人活在世上有何意義?更讓這位母親匪夷所思的是,女兒的婚姻出現(xiàn)了問題,她不去請教自己的媽媽,反去求助心理醫(yī)生。

同樣,對美國的女兒來說,母親的為人處世原則和含蓄委婉的語言表達方式也讓她們難以理解。吳宿愿用中國的五行理論分析人的性格,而且常玩文字游戲:明明自己不高興,非說自己很開心;明明是東方,她非說是西方。她那中國式的占卜預言讓吳精美覺得荒誕不經(jīng)。當然,最典型的莫過于龔琳達與女兒薇弗萊之間的差異行為。龔琳達要求女兒學習中國傳統(tǒng)謀略,“萬事要不露聲色,才會成功”,“聰明人就會察言觀色,不會頂著風硬干。你至少得學會見風使舵。風,最厲害了,它無影無蹤,卻最有力度”,讓女兒在無形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然而,這一切在女兒看來既可笑又荒謬。

三、母女矛盾的最終化解

譚恩美從小生長在東西方文化的雙重環(huán)境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和白人的差異。在青少年時期,她強烈地想要融入到美國主流文化當中,對于父母給她灌輸?shù)闹袊鴤鹘y(tǒng)思想特別抵制。1989年4月17日《新聞周刊》對譚恩美有一次訪談,在訪談中她說:“這是一種矛盾,美國號稱大熔爐,但同化的結果卻是讓我們刻意選擇典型的美國式東西,像是熱狗、薯條,而忽視中國式東西?!彼貞浺郧疤貏e希望與美國同伴交往,然而等待她的卻是來自他們的冷落,這令她時常感到孤獨無助。由此可見,華裔作家親身經(jīng)歷了兩種文化夾縫中的生活,無比的傷痛促使她們不得不尋求中國性和中國文化。

像譚恩美一樣,《喜福會》中的母親們,為了幫助女兒們尋找文化的共同性,開始采取有效手段與女兒們交流,幫助她們解決問題。例如:露絲和丈夫婚姻發(fā)生危機,打算去找心理醫(yī)生咨詢,她母親許安梅告訴她:“母親是最好的,母親知道你內(nèi)心所想的一切。心理醫(yī)生只會讓你糊里糊涂,讓你黑蒙蒙。”同樣,另一位母親映映,在女兒莉娜生活遇到困難時告訴女兒自己在中國經(jīng)歷的一切,教育女兒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不要去依靠任何人,也不要活在任何人的陰影下。母親們這些積極的行為,使得她們與女兒之間的矛盾得到化解。

華裔女兒們出生在美國,她們對于中國和中國文化并不是很熟悉,也沒有認同感。但是,她們的母親竭力讓她們認識中國文化,這才使得她們在情感和意識上漸漸地對這種文化有所了解,并最終接受。在母親們的努力下,女兒們逐漸意識到了她們的良苦用心,特別是精美在母親去世后,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母親之間的關系,開始想要了解母親過去的生活,并最終決定回中國探訪同母異父的一對孿生姐姐,也正是這一舉動激起了精美內(nèi)心的中國性?!爱斘覀冏疖囯x開香港邊界,駛入中國深圳的那一剎那,我感到自己與以往有所不同。我感覺到前額的皮膚在不停地顫動,全身的血液正順著一條全新的通道在奔騰,渾身骨頭也陣陣作痛,那是一種舊有的、熟悉的疼痛。我想,媽媽以前說的話是對的,我正在變成一個中國人。”

正是母女間的這些為化解矛盾所做的努力,《喜福會》以母女的和解結尾。譚恩美把《喜福會》的最后一章,也就是中國母親和美國女兒的矛盾得以化解的這一章定名為“西方天空的母后”,這傳遞出一個信息:美國女兒認為中國母親最終從“可怕的女妖”變成為“神圣的天后”。林瑛女士曾經(jīng)說:“譚恩美的小說以消除沖突與和解為故事的結局。斗爭、戰(zhàn)斗結束了;當塵煙消盡時,以前被認為是令人憎惡的束縛現(xiàn)在變成了值得珍惜的聯(lián)結?!?/p>

以華裔母女間的關系為視角,透視中西文化、價值觀的異同,是譚恩美小說獲得華人圈以及主流白人文化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小說中傳統(tǒng)中國代言人的母親和深受美國文化熏陶的女兒之間這種和解的大團圓結局,不僅體現(xiàn)了作者對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繼承,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出了一種正確對待文化的態(tài)度:繼承母文化,吸收新文化,一定要在文化沖突中找到平衡點。

[1]吳冰,王立禮.華裔美國作家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7.

[2]李雪梅.華裔女作家譚恩美作品中的母女主題[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1,21,(03):53-54.

[3]王小紅.從《喜福會》的母女關系看東西方文化的對立與融合[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4):51.

[4]張偉.東西方文化沖突在母女之間的反映——論譚恩美小說《喜福會》中的母女關系[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05):198-199.

[5]魏紅.從《喜福會》中的母女關系看中美文化差異[J].外國文學,2011,(05):86-87.

[6]周聰賢.煩惱與憂傷:《喜福會》中的母女關系[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6):228-229.

[7]楊先平.譚恩美作品中母女關系的文化內(nèi)涵解讀[J].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01):91.

[8]趙文書.華裔美國的文學創(chuàng)新與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J].外國文學研究,2003,(03):69.

[9]Tan,Amy.The Joy Luck Club [M].New York:G.P.Putnam's Sons,1989.

[10]Huntley,E.D.Amy Tan:A Critical Companion[M].Westport,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1998.

猜你喜歡
喜福會母女女兒
??(母女)?? ??? ??
大三的女兒
搞笑母女檔
賣水果的母女(外二首)
海的女兒
母女小劇場
跨文化視閾下的中美文化沖突
淺析《喜福會》的敘事結構
從《喜福會》看華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電影《喜福會》中母女雙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尋
施甸县| 衡阳县| 都江堰市| 开封市| 多伦县| 大姚县| 长海县| 宿州市| 青神县| 克东县| 乡城县| 资源县| 革吉县| 共和县| 张北县| 克东县| 竹山县| 菏泽市| 微山县| 民权县| 太和县| 长葛市| 开化县| 东丰县| 平谷区| 蕲春县| 长子县| 平远县| 循化| 孝昌县| 汝城县| 开远市| 屏东市| 奉新县| 定结县| 马公市| 鄂托克前旗| 德阳市| 泸水县| 读书| 华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