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改偉
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不能丟
文/田改偉
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克服重重困難,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銳利武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對于克服和戰(zhàn)勝各種錯誤社會思潮,不斷發(fā)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保持黨的先進性,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進步,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
(一)堅持批評的武器不能丟,是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的必然要求。我國雖然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國際上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利用各種途徑更加變本加厲地加強了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企圖顛覆馬克思主義對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地位;在國內,由于經濟成分多元化帶來的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一些人利用我國在深化改革的時機,不斷削弱、攻擊、丑化馬克思主義,企圖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體系和價值觀來指導我國的改革。有些時候國際和國內的因素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呈現(xiàn)錯綜復雜的局面。對這些各種錯誤思潮進行批評,不斷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在這方面我們黨有著豐富的歷史經驗。
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毛澤東就清醒地看到,“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階級斗爭,還是長時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雹偎赋?,正確的東西是在同錯誤的東西的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在斗爭中才能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在人們的批評中間,在同各種錯誤思想的斗爭中間,鍛煉自己,發(fā)展自己,壯大自己。②所以,毛澤東在建國后十分注意對各種錯誤思潮的批評和斗爭,以此來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但后來由于認識偏差和方法不恰當,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在粉碎“四人幫”和結束“文化大革命”以后,為了打破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僵化理解,鄧小平支持并領導了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對那些“左”的思想進行了認真的批評,他指出,“馬克思、恩格斯沒有說過‘凡是’,列寧、斯大林沒有說過‘凡是’,毛澤東同志自己也沒有說過‘凡是’?!雹垡岢偌覡庿Q,“辯證法嘛,不‘辯’怎么能‘證’呢?經過‘辯’才能‘證’。”④經過真理標準的討論,重新恢復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改革的進程中,對待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潮,他一再強調:“批評的武器一定不能丟?!雹?0世紀80年代初,針對一個時期一些人對錯誤傾向不敢批評,一批評就有人說打棍子的現(xiàn)象,鄧小平就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指出:“一定要徹底扭轉這種不正常的局面,使馬克思主義的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宣傳,特別是在一切重大理論性、原則性問題上的正確觀點,在思想界真正發(fā)揮主導作用?!雹匏麖娬{,解決這種問題,中心的辦法是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強理論上的爭鳴。“允許宣布資產階級這一套,不允許共產主義者出來爭?現(xiàn)在是共產主義者不出來爭。”“既然叫百家爭鳴,馬克思主義至少算一家嘛”。⑦
針對在20世紀80年代逐漸興起的自由化思潮,鄧小平多次警告全黨要警惕這些錯誤思潮,他指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我講得最多,而且我最堅持?!薄白杂苫旧砭褪琴Y產階級的,沒有什么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自由化,自由化本身就是對我們現(xiàn)行政策、現(xiàn)行制度的對抗,或者叫反對,或者叫修改?!雹噜囆∑竭@些話現(xiàn)在聽起來還是擲地有聲,依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由于堅持不丟批評的武器,對錯誤思潮敢于斗爭,保證了我國改革的正確方向,使我國最終經受住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低潮的沖擊,并且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
(二)堅持批評的武器不能丟,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內在要求。人們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總有一個過程,在沒有認識客觀規(guī)律以前,人們的行動總是不自覺的,帶著盲目性的,這種認識指導下的實踐活動就不免會違背客觀規(guī)律,行動就難免會出錯誤,干蠢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尤其如此。解決的辦法就是要對實踐中證明錯誤的東西進行批評和反思。對待錯誤,“別人批評了要欣然接受,別人不批評,也不能安然無事,也要做自我批評,‘自己罵自己’,并真正引以為鑒,從而變得更聰明一些”⑨認識到不足,在實踐中加以改正,這樣才能推動實踐的發(fā)展。中國的民主革命是這樣,社會主義建設依然需要這樣的精神。正如毛澤東在20世紀50年代指出的:“現(xiàn)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也必須要經過一個很長的過程,要翻過筋斗,碰了釘子,有了成功和失敗的比較,才能比較主動、比較自由?!雹饨▏螅鐣髁x改造完成后的十年探索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保持著這種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風氣。而一些建設的失誤,特別是一些大的失誤,是與在實踐中聽不得不同意見、聽不得批評有關的。雖然如此,黨內總是存在著不斷努力總結、批評、糾正實踐中的錯誤的積極力量。即使在文革期間,這種積極因素也還是始終存在的,并沒有完全消失,正是這種力量為結束文革,總結文革的教訓,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重點總結了“左”的指導思想給國家和黨帶來的深刻教訓,在各個領域批評和糾正了長期“左”的錯誤,做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決策,使我們黨的中心轉移到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正確軌道上來。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非常注意總結實踐中的經驗,始終關注實踐中的問題,并進行及時的批評糾正。改革開放開始不久,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些人提倡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經濟犯罪現(xiàn)象也逐漸增多。有些人認為這些現(xiàn)象是改革不可避免的,應該聽之任之,否則會影響我國的建設。鄧小平對此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他說:“有一種議論,說反對資產階級思想腐蝕,懲治嚴重經濟犯罪分子,會妨礙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這種議論是沒有道理的。聽任資產階級思想腐蝕我們的黨員、干部,把我們的黨員、干部改造成資產階級思想的俘虜,還怎么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同資產階級思想腐蝕、嚴重經濟犯罪分子進行斗爭,正是保衛(wèi)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只有堅決制止他們在各種領域采取各種手段進行的破壞,只有毫不留情地把犯罪活動打下去,我們的建設事業(yè)才能沿著社會主義方向順利進行?!?11)鄧小平始終強調,我們改革的前提是社會主義,不能為改革而改革。沒有社會主義這個前提,我們的改革就會走向資本主義,就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那樣可以使少數(shù)人富裕起來,而大量的人仍然擺脫不了貧窮,甚至連溫飽都不可能解決。在他晚年,他尤其關注改革中分配領域出現(xiàn)的問題。他敏銳地指出:“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xiàn)。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薄艾F(xiàn)在看,發(fā)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fā)展時少。”(12)鄧小平批評過的改革開放實踐中出現(xiàn)的錯誤和危險傾向,不少至今依然存在。
(三)批評的武器不能丟,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內在要求。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的標志之一,也是我們黨能夠保持自身的先進性的重要條件。首先,黨的性質本身要求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作為由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其根本利益與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其追求的事業(yè)是偉大的、正義的。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就可以經常檢查、審視自己方針、政策是否合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難道還有什么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舍不得丟掉的嗎?”(13)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使群眾敢于說真話,只有善于傾聽群眾的批評、意見,黨才能實現(xiàn)好,維護好群眾的利益,全心全意依靠群眾,為人民服務才能落到實處。毛澤東曾經指出:黨“要讓群眾講話,讓群眾批評,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怕群眾的道理?犯了錯誤,就要真正把問題敞開,讓群眾講話,哪怕是罵自己的話,也要人家講。”(14)鄧小平在領導我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也是善于總結群眾的意見和經驗,走群眾路線,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不斷開拓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
其次,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還是發(fā)揚黨內民主,保持黨的活力,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的必然要求。我們黨是執(zhí)政黨,黨委的領導是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的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不是“一把手”的獨斷專行。而要發(fā)揚黨內民主,首先就是要讓每個黨員敢于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并從制度上來進行保證?!拔幕蟾锩敝园l(fā)生,跟黨內民主生活日益不正常有密切的關系。鄧小平就總結說,“四人幫”和林彪等的破壞,最嚴重的后果就是“他們弄得我們黨內同志不敢講話,尤其不敢講老實話,弄虛作假”。(15)他提出,一定要打破這種不良的風氣,“要改變那種看氣候,看風向說話的傾向。”(16)只有人人敢講真話、實話、心里話,真正的發(fā)揚民主,才能更好地集中正確的意見,更好地加強黨的領導,培養(yǎng)好的黨風,從而帶動整個社會風氣的好轉。
二
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并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正本溯源、糾正錯誤、提高認識,有利于黨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保持清醒頭腦。在如何開展正確的批評的問題上,我們黨也有非常豐富的歷史經驗。
(一)堅持批評的武器不能丟,不搞群眾運動。首先,不搞運動是因為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解決的是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工作中的是非問題、正確和錯誤問題,是屬于人民內部矛盾,解決這個問題,不能用拳頭、不能用咒罵,不能用刀槍,唯一可用的就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用民主的方法,不能用群眾運動的方法。建國后歷次反對錯誤傾向之所以出現(xiàn)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采取了群眾運動的方法,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后果。其次,不搞運動是因為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一個長期的、經常的過程。一方面,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不會自己退出歷史舞臺,對這些錯誤東西的批評和斗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鄧小平就說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題。“既然這是個長期的任務,我們就不能搞運動,方法以教育、引導為主。當然,如果有人搞得我們總是不安寧,也不能排除使用某種專政的手段,使用紀律、法律手段?!?17);另一方面,工作中的是非問題,不正確的方式、方法問題等也不會自動消失,只有長期的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夠提高認識,減少錯誤的發(fā)生。
(二)堅持批評的武器不能丟,領導要勇于帶頭承擔責任。這方面我們黨有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在一些錯誤和失誤面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人就是帶頭搞批評與自我批評,并勇于承擔責任的典范。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出現(xiàn)了不少的失誤。毛澤東首先作了檢討,他說:“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別人推卸責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責任,但是,第一個負責的應當是我?!敝芏鱽硪沧髁俗晕遗u,認為“近幾年所犯的錯誤,國務院要負主要責任?!?18)在總結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的時候,鄧小平多次強調:“講錯誤,不應該只講毛澤東同志,中央許多負責同志都有錯誤?!筌S進’,毛澤東同志頭腦發(fā)熱,我們不發(fā)熱?劉少奇同志、周恩來同志和我都沒有反對,陳云同志沒有說話。在這些問題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種印象,別的人都正確,只有一個人犯錯誤。這不符合事實。中央犯錯誤,不是一個人負責,是集體負責。”(19)總結1989年的政治風波時,鄧小平指出:對于這場風波“我們從未責怪學生、青年,主要問題出在黨內,甚至是黨內某些高層人物。沒有什么理由責怪青年,對青年工作做得太少了?!?20)這種中央領導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主動承擔責任的精神,展現(xiàn)了共產黨員寬廣的胸懷,有著巨大的示范作用。
(三)堅持批評的武器不能丟,就要勇于改正錯誤。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指出:“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么錯誤不能拋棄嗎?”(21)不管批評別人還是接受批評,目的都是為了糾正錯誤。我們黨正是在重要的歷史關頭,糾正了自己的錯誤,推動了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不斷前進。犯了錯誤,就嚴肅地認真對待,勇于正視,努力糾正,這是一個鄭重的政黨的標志。鄧小平指出:“有錯必糾是毛主席歷來提倡的?!薄坝掠诩m正錯誤,這是有信心的表現(xiàn)。”(22)正是有這樣的認識,所以鄧小平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努力糾正那些“左”的錯誤,同時,警惕右的錯誤的危險,對文革進行了全面的撥亂反正,恢復了馬克思主義的本來面目,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重新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以后的改革過程中,更是注意對各種錯誤傾向的批評,并有錯必糾,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失誤,給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保持先進性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鄧小平還是辯證地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典范。他既強調不要在什么問題上都進行無原則的批評與爭論,也強調在重大問題上共產黨員要勇于開展批評與爭論。有些人僵化地看待鄧小平思想,認為在什么問題上都不要批評與爭論,只要經濟發(fā)展,可以不問改革的方向如何,不問姓“資”姓“社”,不問姓“公”姓“私”,甚至連對改革反思都不行,認為這是在反對改革,否定改革,否定黨制定的基本路線。這其實是與鄧小平的思想相違背的。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對那些在一切問題上都要問個姓“資”姓“社”,以至于使改革邁不開步伐的現(xiàn)象進行了批評后,他接著就說:“特區(qū)姓‘社’不姓‘資’。從深圳的情況看,公有制是主體,外商投資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資部分,我們還可以從稅收、勞務等方面得到益處嘛!……只要我們頭腦清醒,就不怕?!?23)可見,鄧小平在一些涉及我國改革的根本方向問題的時候是一定要問個姓“資”姓“社”的,是要批評、是要爭論的。
鄧小平一再指出:我國的改革,如果“放棄社會主義,中國就要亂,就喪失一切”。(24)因此,我國的改革要“走一步,回頭看一下是必要的”。(25)這種回頭看就是要認真反思以前的改革,對的就堅持,錯的就改正?,F(xiàn)在我國的改革正處在關鍵時期,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如果不適時推進,就會有回到體制僵化、失去活力的危險,但如果貿然推進,也會有蹈蘇聯(lián)覆轍,造成國變衰、黨變色的危險。如何推進改革不斷深化,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和主張,讓不同的觀點之間進行爭論,對于深化對我國改革的認識很有幫助,但是如果放棄批評的武器、反對爭論,只讓一種聲音說話,甚至給那些批評者扣帽子、打棍子,都是百害而無一益的。那些認為在我國改革中可以不問姓“資”姓“社”,不問姓“公”姓“私”,對改革不能進行反思的人,不僅是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放棄了黨保持先進性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歷史經驗,對于錯誤熟視無睹,最終只能害了黨、害了人民、害了國家。?
注釋:
① 《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0頁。
② 《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2頁。
④ 《鄧小平年譜》(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60頁。
⑤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90頁。
⑥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6頁。
⑦ 《鄧小平年譜》(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930頁,931頁。
⑧《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81,182頁。
⑨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第1031頁。
⑩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第1030頁。
假設存在一個概率多項式時間的被動敵手 A,已掌握Bob的與交易相關的隨機數(shù)tB。若A獲得了Alice的秘密值wA,A可通過計算得到會話密鑰,然而 A無法獲得didA的任何信息。
(11) 《鄧小平年譜》(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810頁。
(12) 《鄧小平年譜》(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364頁。
(13)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7頁。
(14)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第1034頁。
(15) 《鄧小平年譜》(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63頁。
(16) 《鄧小平年譜》(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402頁。
(17) 《鄧小平年譜》(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173頁。
(18) 參見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第1027頁。
(19)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96頁。
(20)《鄧小平年譜》(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314—1315頁。
(21)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7頁。
(22) 《鄧小平年譜》(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436頁。
(23)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頁。
(24)《鄧小平年譜》(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316頁。
(25) 《鄧小平年譜》(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3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