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辭職決定有必要報下屆人大備案嗎?
縣、鄉(xiāng)人大換屆之際,一些地方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因工作變動向人大常委會提出辭職請求,按地方組織法規(guī)定,人大常委會接受辭職的決定要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備案”。有人認為,已近屆末,不可能再開本屆人代會,而辭職人是由本屆人大代表選舉產生的,本屆人大常委會作出接受辭職的決定后公告即可,報下屆人民代表大會備案,不合法理,因此沒有必要。
貴州省德江縣人大常委會 黎啟海
筆者認為,在屆末,人大常委會接受辭職的決定,應該報本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備案,不應報下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備案。理由有:
其一,在地方組織法中,均有“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下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每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上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等提法,從立法用語的角度來看,它們在法律文本中的使用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不難看出,“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是指本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并不包括下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
其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任期從每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開始,到下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為止。在屆末,雖然本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任期即將屆滿,但是在下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之前,本屆本級人大代表仍然肩負著代表職責。如果遇到涉及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重大事項確需討論決定,本屆本級人大代表有權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提議臨時召集本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即使人大常委會事先預料不會出現(xiàn)臨時召集會議的情況,也不可向下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呈報備案。否則,從主觀和客觀上都忽視了本屆本級人大代表的存在,否定了其任期的法定截止時間,有悖于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
其三,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依法選舉產生,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法律并沒有賦予其職權對下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地方組織法雖然規(guī)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行使職權到下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新的常務委員會為止”,但事實上,下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開始舉行第一次會議時,已依法由大會主席團主持,你再向下屆大會呈報本屆接受辭職決定的備案報告,法理何在?
筆者認為,在屆末,接受辭職的決定在書面上仍須依照法律規(guī)定“報本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備案”,人大常委會可以將接受辭職決定通報本屆本級人大代表,或者在主流媒體發(fā)布公告即可。
河南省汝州市人大常委會調研室 閆旭輝
筆者認為,人大換屆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管是屆初當選的,還是屆中補選的,都會隨著新一屆人代會的召開自行終止原職務,因此,對于臨近換屆時人大常委會決定接受辭職的特定情形,一般報本屆人代會已不可能,也毋需報下屆人代會備案。
辭職決定報人代會備案的目的,一是保障人大代表的知情知政權。閉會期間常委會接受辭職的情形,人大代表并不知情,這就需要向本屆人代會全體代表進行備案報告。而換屆后新當選的人大代表,對上屆選舉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務變動,沒有必要知情。二是要保證選舉工作的邏輯一致性,遵守選舉罷免權的一致性原則。本屆人代會選舉的地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理應向本屆人大負責,受它監(jiān)督。屆末常委會作出接受辭職決定,如果報下屆人大備案,物是人非,邏輯對應關系不成立,也沒有備案的必要。
本屆人大常委會接受辭職決定報下屆人大備案不僅于理不合,而且,按照法律規(guī)定,隨著新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的召開,上一屆人大選舉產生的所有人員的職務全部自行終止,需要重新選舉,此時再進行辭職備案,向大會報告,實屬多此一舉。山東省陽信縣人大常委會 李紅星
筆者認為,辭職決定需依法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備案,無需深究“本屆”還是“下屆”。
其一,法律規(guī)定明確,依法操作即可。地方組織法規(guī)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和人民政府領導人員,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辭職,由常務委員會決定是否接受辭職。常務委員會決定接受辭職后,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備案”??梢?,法律規(guī)定的是“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備案”,并非“本屆人民代表大會”。況且,無論“本屆”還是“下屆”,都是“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不必過于細分和深究。
其二,實踐中按程序做好備案就行。對于屆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辭職,一些省級人大常委會的做法可供借鑒。如2011年10月22日安徽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接受梁熱辭職請求的決定》,決定中規(guī)定:“接受梁熱的辭職請求,報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備案”。可見,在具體實踐中,不必太在意到底是不是“本屆”?!皞浒浮钡哪康闹饕褪菆蟾媸掠稍诎敢詡洳榭肌R虼?,人大常委會只要將辭職請求、辭職決定等文件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備了案,就完成了其工作程序。至于有的地方人大常委會所做決定報下屆人民代表大會備案,只是具體實踐中的不同做法,都是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備案”,都是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難以界定誰對誰錯。
松陽縣人大常委會法工委 錢明龍
筆者認為,換屆之時,人大常委會作出接受辭職的決定報下屆人民代表大會備案的做法不僅合法而且合理。
首先,向人民代表大會備案是履行法定程序的需要。地方組織法明確規(guī)定,地方人大常委會決定接受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的辭職后“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備案”。這一報備程序,對地方人大常委會來說,是履行程序上的義務,對人民代表大會來說,接受報備是履行程序上的權利。法律設定這一程序,目的是為了地方國家機關人事的變化有一個完整的過程檔案。采用人大常委會“公告即可”的形式,人民代表大會的檔案就難以保證其完整性;同時,“公告即可”的做法也缺乏法律上的依據(jù)。
其次,法律規(guī)定“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備案”,并未對“本級”作限制性的規(guī)定,這從語言邏輯和法理上理解,既包含“本級本屆”,也包含了“本級下屆”,而人民代表大會又是通過舉行會議來履職的,沒有舉行會議就無法實現(xiàn)履職??梢?,法律之所以不作限制性的設定,主要是因為,接受辭職的決定,有可能發(fā)生在屆末,在屆末特地舉行本屆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可能性很小,由下屆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時履行接受備案就成為可能和必要。這就是法律未作限制性規(guī)定的主要原因,也是現(xiàn)實性合理性之必然。
再次,向人民代表大會備案更是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性質所決定的。眾所周知,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其辭職本應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提出請求,但在其閉會期間,將其接受辭職等部分職權賦予人大常委會行使,并設定接受辭職的決定報自身備案的程序,這完全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職權所決定,是國家權力機關權威性的體現(xiàn)。至于備案程序的履行是“本屆”還是“下屆”,本身并不重要,因為人民代表大會是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其職權履行具有連續(xù)性、持續(xù)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