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土地上走出的開國將帥
巍巍太行,泱泱汾水,養(yǎng)育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三晉兒女。在這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熱土上,也曾升起輝耀共和國的一顆顆將星。1955年至1964年,有47位山西籍開國將領(lǐng)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人、上將2人、中將1人、少將43人:
徐向前(元帥1901~1990),五臺縣東冶鎮(zhèn)永安村人。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最高職級為國家軍委副主席。
趙爾陸(上將1905~1967),崞縣(今原平市)解村鄉(xiāng)北三泉人。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大區(qū)。
董其武(上將1899~1989),河津市樊村鎮(zhèn)固鎮(zhèn)村人。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大區(qū)。
常乾坤(中將1904~1973),垣曲縣王茅鎮(zhèn)下毫村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谷景生(少將1913~2004),猗氏(今臨猗)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大區(qū)。
史進(jìn)前(少將1917~2008),原名薄禎祥,字恒溫,定襄縣河邊鎮(zhèn)芳蘭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大區(qū)。
張文舟(少將1912~1986),原名霍昭漢,沁縣郭村鎮(zhèn)郭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胡榮貴(少將1913~2004),定襄縣蔣村鄉(xiāng)蔣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閻捷三(少將1905~2006),原名閻潤法,澤州縣南村鎮(zhèn)東常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劉靜海(少將1916~2002)。壽陽縣安公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李懋之(少將1907~2009)襄垣縣王槨鎮(zhèn)五陽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張子明(少將1918~1991),離石縣(今呂梁市離石區(qū))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高德西(少將1915~2005),原名高德喜,古交市神堂巖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薛克忠(少將1914~1988),洪洞縣淹底鄉(xiāng)北卦底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王展(少將1920~2011),原名王煒,汾陽市城子鄉(xiāng)東河頭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王慶生(少將1914~1998),平遙縣寧固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史景班(少將1918~2001),汾陽市城關(guān)鎮(zhèn)昌寧宮村人。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牛明智(少將1917~1981),芮城縣王窩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呂義山(少將1912~1991),崞縣(今原平市)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吳效閔(少將1921~1977),太谷縣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張獻(xiàn)奎(少將1916~1999),忻縣(今忻州市忻府區(qū))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茹夫一(少將1916~2007),猗氏(今臨猗)縣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梁中玉(少將1918~1980),嵐縣劉家莊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大區(qū)。
王蘭麟(少將1912~2008),解縣(今屬運(yùn)城市鹽湖區(qū))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車敏瞧(少將1912~2005)垣曲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張梓楨(少將1913~1982),靈石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根據(jù)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司的統(tǒng)計,截至2018年4月,前四批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去世人數(shù)已經(jīng)超過400位。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主要方式為傳承,但現(xiàn)在全國很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出現(xiàn)傳承斷層,因此搶救性保護(hù)已經(jīng)刻不容緩。祥云縣傈僳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七人節(jié)”和傈僳族傳統(tǒng)紡織技藝現(xiàn)在也出現(xiàn)了傳承人斷層現(xiàn)象,其中就傈僳族傳統(tǒng)紡織技藝最為嚴(yán)重,現(xiàn)在整個村能夠完整掌握此項技藝的不及10人,且這些傳承人平均年齡為62歲左右,年齡最高的為73歲,年齡最小的為51歲。
王曉(少將1913~),定襄縣受祿鄉(xiāng)東作村人。1961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白云(少將1917~),洪洞縣人。1964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劉忍(少將1915~1978),應(yīng)縣薛家營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許志奮(少將1920~2008),汾陽市三泉鎮(zhèn)南馬莊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張子珍(少將1918~1967),應(yīng)縣楊莊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張中如(少將1919~),原平市西鎮(zhèn)鄉(xiāng)沙城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張柱國(少將1913~1992),繁峙縣東山鄉(xiāng)蛟坨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范富山(少將1914~1996),定襄縣河邊鎮(zhèn)芳蘭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胡尚禮(少將1915~2003),解縣(今屬運(yùn)城市鹽湖區(qū))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賀明(少將1919~),臨猗縣閆家莊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柴啟琨(少將1919~2005),河津市連伯村人。1964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正軍。
張廷楨(少將1909~1983),原平市蘇龍口鎮(zhèn)長樂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張世珍(少將1902~1956),原名張卓吾,聞喜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李文一(少將1907~1975),萬榮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馮梓(少將1909~1989),平定縣鎖簧鎮(zhèn)東鎖簧村人。1959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楊文安(少將1912~1967),芮城縣劉堡村人。原名楊輅。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劉蘇(少將1913~1992),原名劉仲義,應(yīng)縣城關(guān)鎮(zhèn)龍泉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張政(少將1915~2005),曾用名張公漢、章震,陽曲縣北鄉(xiāng)赤泥社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段士楷(少將1919~1991),霍州市下樂坪村人。1964年晉升為空軍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智生元(少將1914~1975),定襄縣神山鄉(xiāng)管家營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最高職級為副軍。
(靜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