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興爽 張振江
(滄州市委黨校 河北滄州 061000)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推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遲興爽 張振江
(滄州市委黨校 河北滄州 061000)
如何推動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因社會管理的多層面、多層次、多因素而呈多路徑選擇,從社會道德建設切入就是其中之一。
道德的社會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對社會具有積極的規(guī)范、教育、導向作用。道德建設是社會生活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既為社會管理提供堅實的文化、價值基礎,又是社會管理的基本組成部分。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向社會提供了一套善惡價值標準系統(tǒng),能夠對社會運行方向產生導向作用。因此,加強道德建設,使人們獲得豐富的道德知識,樹立科學的道德價值觀,營造社會管理的良好氛圍、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對物質利益的需求是人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增強全社會創(chuàng)造活力的首要條件。但絕不能因此就忽視精神的激勵功能,道德建設作為精神激勵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和支持人們干事業(yè)的良好氛圍,有助于激發(fā)各行各業(yè)人們的創(chuàng)造活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chuàng)造愿望得到尊重。
當前隨著一些新問題和新矛盾,出現(xiàn)了浮躁、喧囂、暴戾、冷漠等不良社會心態(tài),雖然并未成為社會思潮的主流,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緩解、消除,就有可能使人產生過激行為,對社會造成危害,這就要求我們綜合運用政策、 法律、經濟、 行政和道德等手段妥善處理。其中, 道德建設有著自己相對獨立的功能,它有助于作出道德評價和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選擇,有助于人們主動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并使之由不適應、不平衡向適應平衡轉化,從而建立起新型的人際關系,保持和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
強有力的道德建設,可以在主體思想意識和外部行為的狀態(tài)發(fā)生以前,對主體進行有效控制,未雨綢繆,把各種錯誤的思想傾向消除在發(fā)生之前;可以增強道德主體的自覺意識,提高全社會應對各種突發(fā)事件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降低防范危機成本,減少社會震蕩。
由于公民生活實踐、受教育程度等不同,價值取向表現(xiàn)出明顯的多元化特征。雖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但也必須看到價值多元化對公民道德建設的影響和由此帶來的問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使人們自然會首先關注那些能夠帶來顯性功效的生活價值,如金錢價值等,并相應地弱化對精神價值、信仰價值等的追求,制約了精神生活的發(fā)展;又由于現(xiàn)階段人們的價值選擇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易受社會潮流和時尚的左右,多數(shù)人往往用經濟活動的價值觀來衡量生活價值和道德價值,有人甚至把金錢和財富價值作為評價生活意義的最重要參數(shù),嚴重影響了公民道德建設。
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對物的依賴性在不斷膨脹,欲望也在不斷地強化,現(xiàn)代人功利性的逐利心態(tài)幾乎彌漫整個社會,社會成員潛意識地變得實際、功利,過分的物欲追求必然導致對自我精神世界的忽略,淡化或放棄對理想和信仰價值的追求,對理想的理解趨于務實和功利,理想對個人生活的激勵作用被庸俗地實用化,一些人沒有任何信仰,與此相關體現(xiàn)理想和信仰價值的道德對一般民眾精神生活的影響呈弱化趨勢,政府、主流媒體對理想與價值的重視與引導程度遠遠不夠,雖然現(xiàn)實中宣傳了大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典型,但英雄和模范人物的事跡和品德對人們的激勵和教育作用卻不明顯。
雖然多次強調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要協(xié)調發(fā)展,又提出了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并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可是在公民道德建設的實際過程中,貫徹得總是不盡如人意,更多關注的是經濟的發(fā)展、 財政的增收、基礎設施等能體現(xiàn)形象和政績的建設,而對于公民道德建設往往只僅僅強調而已。
目前現(xiàn)代公民道德的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人們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并未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帶有被動服從的色彩,不能自覺地把自身融于公民道德建設之中,不能主動地關心公民道德事務,因而,能夠被大多數(shù)人所承認的協(xié)調公民道德關系的倫理共識尚未形成。
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 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規(guī)章制度,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按照道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切忌一陣風走過場。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規(guī)范,主要通過造成社會輿論,樹立道德榜樣, 塑造理想人格, 培養(yǎng)內心信念等方式,調整人們的行為,調節(jié)和規(guī)范不同層面的社會關系,從而保持和維系一定的社會秩序。因此通過宣傳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揭露和批判有損社會倫理道德的現(xiàn)象和行為,使抽象的道德理論滲透到人的內心,讓枯燥的信條具體化、形象化、實踐化,激發(fā)公民的道德情感。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價值理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道德倫理的重構不只是靠讀經和灌輸所能奏效的,而必須通過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通過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及時總結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的實踐成果。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積極營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使人們的自覺行動起來,引導人們增強道德意識,提高道德素質。
個體的道德行為畢竟對社會產生不了多大的作用,充其量是獨善其身的手段而已,除非是公眾人物或具有引領作用的官德的缺失;而道德制度的不科學、不合理所造成的精神損失卻是面狀形的。因此制度、機制建設至關重要。一是推進機制創(chuàng)新。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育等各種措施,逐步形成引導與約束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長效機制。一方面通過政策引導、制度約束,提倡和獎勵道德高尚的行為,防止和避免道德缺失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另一方面,加大執(zhí)法力度,嚴懲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經濟,生活秩序,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二是積極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的手段創(chuàng)新,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等高科技手段和渠道,傳播先進思想文化,通過生動、形象的道德宣傳,通過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內化為公民的道德品質,外化為公民實際的道德行為,提升群眾道德素養(yǎng),化解潛在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