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兵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廣西貴港 537100)
國際上,關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診斷以及防治的相關策略中,全部可能患有COPD的病患均要做肺功能檢查。臨床診斷COPD的標準是進行肺功能檢測。本院對2011年上半年呼吸內(nèi)科對COPD的診治,應用肺功能檢測法,臨床效果令人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以本院的呼吸內(nèi)科在2011年上半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病患全部通過臨床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120例病患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齡均在35~75歲,平均年齡為45.6歲。按照病重來分為如下幾類:(1)有44例為輕度的肺氣腫病患;(2)39例為中度的肺氣腫病患;(3)37例為重度的肺氣腫病患。
應用肺功能儀對12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做常規(guī)的彌散功能、通氣功能檢測與支氣管擴張。常規(guī)的通氣功能主要:VC(肺活量)、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氣容積以及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全部以實測值占預計值的具體百分比表示出來。彌散功能通過一口氣法進行測肺,檢測CO的彌散量,結(jié)果以實測值占預計值的具體百分比表示。在進行常規(guī)肺功能的檢測之后,病患經(jīng)適量的氣霧劑吸入定量的沙丁胺醇,體息30min,再重復進行肺功能檢測。而在支氣管擴張之后,用力呼氣容積增加15%,而且≥250mlde,則為陽性。
以中華醫(yī)學會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診治指南委依據(jù),但凡吸入定量的沙丁胺醇后,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50%的,則是氣流受阻,病患的疾病程度可分4級。(1)Ⅰ級,為輕度,即用力呼氣容積%≥70%;(2)Ⅱ級,為中度,即40%≤用力呼氣容積%<70%;(3)Ⅲ級,為重度,即20%≤用力呼氣容積%<60%;(4)Ⅳ級,為極重度,即用力呼氣容積%<20%或用力呼氣容積%<60%,并且伴有較為嚴重的呼吸衰竭。
2010年上半月,我國呼吸內(nèi)科收治的120例疑似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經(jīng)過肺功能檢測,120例病患中,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72例,檢出率為60%,31例為Ⅰ級,32例為Ⅱ級,24例為Ⅲ級,13例為Ⅳ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氣流受限,是臨床最常見的疾病,并且肺功能有不斷下降的現(xiàn)象,對人的身體健康產(chǎn)生嚴重威脅,因此,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檢出率以及治療水平很重要。近年來,肺功能檢測廣泛用于鑒別診斷COPD上,例如在鑒別哮喘過程中,支氣管擴張實驗、晝夜肺功能的波動以及支氣管試驗等全都要進行測定1s用力呼氣容積。肺功能檢測是COPD的患病程度的一個重要分級指標,進而依據(jù)指標進行治療。在COPD的臨床過程中,只有存在不可逆的氣流阻塞時方可確診為COPD。通常氣流受限,僅是以1s量以及1s率的降低來做最后明確,其中1s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是診斷COPD的重要敏感指標,一般會產(chǎn)生輕度的氣流受限。1s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具體百分比,為中度和重度的氣流受限的一項指標,其的變異性小,比較容易操作,可作為臨床肺功能檢測診斷COPD的一個基本項目。除此之外,肺功能檢測具有重復性好的特點,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診斷檢測,所以,在診斷中,患者沒有痛苦,普遍容易接受,值得在臨床檢測中推廣使用。目前,我國臨床上在應用肺功能檢測來診斷COPD方面,情況不是很樂觀,使用率并不高。這是由于其在臨床上的漏診率、誤診率還是比較高的,所以要提高臨床上通過肺功能檢測COPD的確診率,還是要通過廣泛應用,并在應用中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進而加以改正,方可提高確診率,減少誤診率,從而達到對COPD的早期診治的目的,提高病患生存率以及降低病患病死率。需要強調(diào)的一點是,要注意不可濫用肺功能檢測,這有可能會造成過度診斷。
[1] 漆波,余巍,羅明興,等.二級甲等醫(yī)院醫(yī)生對COPD診治指南知曉度調(diào)查[J].西部醫(yī)學,2010(12).
[2] 王建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56例臨床觀察[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6).
[3] 廣圣芳,趙祥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CRP與動脈血氣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9(12).
[4] 柳明坤,劉婷,裴復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64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