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山觀中學 陳羲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以問題為線索,以探究為手段,以創(chuàng)新為目的。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嘗試、體驗、實踐,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思考探究解決問題,從而構建新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去理解而又切合實際地去合作探究呢? 筆者以為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英語課堂教學中,一般說來初中學生合作探究的勁頭不夠足,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未能很好地把握學生合作探究的著火點。那么學生合作探究也就不能燃燒起來了。我們怎樣去點著這把火呢? 要創(chuàng)設好利于學生去合作探究的情境。平時的課堂教學,堅持多渠道多門路地創(chuàng)設情境,取得良好的合作探究的效果,例如教學牛津英語8A Unit 4 Wild animals 的Reading 時,在教師告訴學生Here is the story of Xiwang,A lovely giant panda 后播放錄音,學生聽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去分組研究,有小組研究希望的成長過程,有小組研究希望在生存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小組研究保護大熊貓的措施,并故意讓一部分學生自個兒研究。在交流時,不少自主研究的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探究結果與同伴有一定的距離,這時教者便趁熱打鐵,示意學生知道產生這種迥異結果的原因,告訴同學們合作探究的重要。隨后在完成課程資源的教學后,筆者又按學生原來的分組,用研究報告的形式去共同完成英語小論文,即介紹大熊貓,在研究報告的寫作時,我發(fā)現(xiàn)小組同學的分工明確,合作探究的興趣濃厚。
英語課堂教學中,較好地設計問題情境能使我們的學生產生合作探究的興趣,但興趣能否保持是能否讓我們的學生永遠保持亢奮的狀態(tài)的基礎。人人都能發(fā)揮一定的作用,不讓合作探究成為一種表面的現(xiàn)象,這是我們的英語課程教學所必須研究的話題,筆者所接觸到的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合作探究的興趣自生自滅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而這自生自滅在英語學習方面較困難的學生身上顯得尤其嚴重,如果不解決這樣的問題,學生的合作探究結果不可能讓我們感到樂觀。針對這個問題,筆者有意識地把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后,對部分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角色進行了分工,并對一些合作探究能力較弱的學生提出分層的要求。這樣使得合作探究小組中的成員,人人有事做,更為可喜的是事事有人做,而且人人樂于事事,人人樂于完成自己的任務。還以教學Unit 4 Wild animals 為例,Main task 要求學生利用學生調查所得信息寫一份報告,并對處于危險中的野生動物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雖然教師在學生寫作前提醒學生注意在構思,信息,詞匯等方面進行選擇,也對行文的結構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在這些方面都有缺失,因此在學生完稿之后,把學生的文稿交叉還給學生,讓學生著手進行修改。修改后的文章采取課后海報的形式展覽,而修改處仍保持原樣,學生走到海報面前,對修改后的文章進行品評。然后我又挑出其中的一篇,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獨到的見解,通過輪番作戰(zhàn),學生能在報告中呈現(xiàn)真實信息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由此我感到在學生合作探究中,作為教師要勇敢地讓風來的更猛烈些,風助火矣。
有人說:“課堂是煥發(fā)師生生命活力的開放場,它不應受教師事先的主觀設計去框定。”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也充分地說明學生合作探究需要我們以一定的問題情境來點燃學生的心。但由于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體驗,就初中學生學習英語而言,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差異,乃至英語文化積淀的不同,其生成可以說是多彩的,我們又如何去面對生成呢? 筆者以為要善于運用機智去煽起引領學生合作探究的火,我看到小組合作中不少性格外向的學生,他們極易表達自己的觀念,有時他們表達的則是我們所想象不到的,也極易引起我們學生的哄堂大笑。這時教師應該做的是什么? 首先應當充分地肯定,這是放飛自己的夢想的表現(xiàn),探究就需要這種勇氣,也極需要這種在同伴面前表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的表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煽起諸多學生對不同見解的承認乃至于去進一步探究的情感。
[1]王曉援.給新教師的50 個忠告[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