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培
(武漢大學 哲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梁啟超的早期議會思想
龔 培
(武漢大學 哲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19世紀中國經(jīng)學的變革與外來議會思想的傳入,既構(gòu)成梁啟超早期議會思想的來源,也形成了其比附中西、推本于古的解釋模式。戊戌時期的梁啟超對于西方憲政制度基本上沒有真正的了解,而是在傳統(tǒng)經(jīng)學中尋找理論依據(jù)?!豆抛h院考》、《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是這一時期關于憲政制度的代表作。這種雜合了公羊三世說、儒家經(jīng)世學、進化論和明清啟蒙思想的解釋模式基本上不能算作憲政理論,但已經(jīng)包含了近代憲政尤其是議會制度的思想萌芽,并在梁啟超后來的政治哲學理論中結(jié)出了豐碩的果實。
梁啟超憲政思想;早期議會思想;比附中西;古議院考;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19世紀,伴隨著太平天國運動和西方列強的入侵,使中國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發(fā)生了巨大的裂變。這種精神裂變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思想運動。一是傳統(tǒng)經(jīng)學的變革,與開眼看世界是同一個精神路向。春秋公羊?qū)W結(jié)合經(jīng)世之學已經(jīng)在相當?shù)某潭壬贤黄屏藗鹘y(tǒng)經(jīng)學的思想框架,為中國應對外來刺激并作出回應、實現(xiàn)思想轉(zhuǎn)變做好了精神上的準備。與19世紀經(jīng)學變革相伴隨的,就是西方憲政思想的傳入,在當時主要表現(xiàn)為西方議會思想的傳入,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思路和現(xiàn)實的可能。
兩相結(jié)合,基本上構(gòu)造出了梁啟超早期憲政思想的形態(tài)與內(nèi)容,也就決定了梁啟超早期憲政思想的主要特點: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在這個歷史階段,可以說,梁啟超對于西方憲政思想的邏輯理路和主要內(nèi)容不甚了解,基本上還停留在一個傳統(tǒng)士大夫的文化視角和理論形態(tài)上。
19世紀的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士大夫們,在傳入西方議會思想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歷史貢獻。從馮桂芬、鄭觀應,到徐繼畬、王韜,再到嚴復,構(gòu)成了一個清晰地思想主線。這些優(yōu)秀的中國知識分子和熱忱的西方傳教士廣為傳播自己的思想,成為開眼看世界的梁啟超早期議會思想的來源。
馮桂芬作為林則徐的學生、李鴻章的幕僚,對西方已經(jīng)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但總體說來,馮桂芬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tǒng)士大夫的知識視野和文化情懷中。《校邠廬抗議》有兩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一是,馮桂芬已經(jīng)完全脫離了“天朝中央”的地理觀,繼承魏源,為世人展開了一幅客觀真實的世界圖景,與之并行的就是把眼光從傳統(tǒng)“經(jīng)世”之學移到了“格致”學科。二是,馮桂芬明確提出改革科舉制度、建立新式學校的政治主張。我們可以從梁啟超戊戌時期的政論文章看到,馮梁二人在思想內(nèi)容、改革主張等諸多方面一脈相承。但正因為馮桂芬作為直接繼承魏源、林則徐、李鴻章這一批傳統(tǒng)士大夫思想血脈的過渡人物,也就定格了他的歷史局限性,注定了他必將為王韜、鄭觀應、梁啟超等后起之秀所批判、所超越。
在《盛世危言》中,鄭觀應從改革經(jīng)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入手,系統(tǒng)闡發(fā)了建設現(xiàn)代化中國的構(gòu)想。鄭觀應明確介紹了西方社會的核心:以商業(yè)為中心的市場經(jīng)濟和以民權(quán)為核心的憲政制度。鄭觀應清晰地介紹了西方憲政尤其是議會制度,明確指出西方憲政是近代泰西列國興盛的制度保障?!妒⑹牢Q浴分袑S小蹲h院》篇,以英國為藍本,對于西方議會制度的組織、意義和運行做了比較確切的介紹。所以說,鄭觀應的《盛世危言》是一部具有近代憲政意義的著作,對后世影響當然是直接的、深遠的。后來梁啟超也在上海開辦的《時務報》,直接反映出憲政改良思想和近代民權(quán)主張。
就憲政思想尤其是議會制度而言,徐繼畬與王韜對梁啟超的影響則更是直接的。徐繼畬(1795—1873)與魏源是同時代人。其重要著作《瀛環(huán)志略》出版于1848年。因此在當時能夠有《瀛環(huán)志略》這樣客觀清醒的敘述是很了不起的。
徐繼畬在《瀛環(huán)志略》中比較準確、全面的介紹了議會的組織和權(quán)限、議會的運作程序和決議的內(nèi)容。該書是梁啟超了解西方議會制度的直接來源。據(jù)梁啟超回憶:“道上海,從坊間購得《瀛環(huán)志略》,讀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國。且見上海制造局譯出西書若干種,心好之,以無力不能購也?!盵1]是年(1890年)任公虛歲18。梁啟超從19世紀末到流亡日本前期,他對英國議會制度的了解基本上沒有超出徐繼畬的范圍。
在這個方面有同樣貢獻的還有在馮桂芬和鄭觀應之間的王韜。相對于以上歷史人物,王韜的思想更加直接地影響到了梁啟超。因為在梁啟超《變法通議》中干脆就借用了諸多王韜的說法,文字表述非常接近,思想上的影響自不待言。我們可以隨便舉幾個例子對照來看。首先在確立“變法”的哲學原理上,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開篇就說:“法何以必變?凡在天地之間者,莫不變……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盵2]以《周易》哲學中的辯證法原理作為變法的哲學根據(jù),其實早就很明確地為王韜所提出:“易曰:‘窮則變,變則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變者也。上古之天下一變而為中古,中古之天下以變而為三代?!盵3]梁啟超繼承王韜,在傳統(tǒng)經(jīng)學和哲學典籍中尋找“變法”哲學原理。其次,在政體模式的解釋上,王韜從傳統(tǒng)“君——民二元模式”出發(fā),對于西方歷史上的政體模式,歸納為“君主之國”、“君民共主之國”、“民主之國”,分別指代封建君主專制、君主立憲與民主共和。梁啟超的早期憲政思想,很明顯地把以王韜為代表的解釋模式和康有為的公羊“三世說”相結(jié)合,來闡發(fā)他的“君主立憲”的政治理論。東渡日本早幾年里依然能看到王韜模式的印記:“世界之政體有三種:一曰君主專制政體,二曰君主立憲之政體,三曰民主立憲政體。……是故君主立憲者,政體之最良者也?!?/p>
[4]再次,就是反思洋務運動,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王韜早就指出,中國要真正自強,不能僅僅限于“師夷長技”,根本問題在于改變中國政治體制。到了梁啟超就已經(jīng)開始清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合理性,明確要求變革政治體制和社會結(jié)構(gòu)?!稌r務報》、《清議報》處處洋溢著反思洋務運動的思想,已無需贅言。
如果說,馮桂芬和鄭觀應使梁啟超與上海有不解之緣;徐繼畬與王韜對梁啟超西方議會制度有直接影響,那么,嚴復則把“正宗”的西方憲政制度和諸多社會情形“傳入”至梁啟超。
嚴復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近代中國哲學本體論,他通過建立天演論哲學體系徹底擺脫了傳統(tǒng)士大夫模式的宇宙觀,從而使中國傳統(tǒng)本體論走出已有的困境,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本體論的超越。嚴復對西方哲學、憲政制度和世界局勢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他以自己的學識和親身閱歷批評了梁啟超“比附中西”的陳舊解釋模式,不能按照“推本于古”的模式來理解西方議會制度。梁啟超在給嚴先生的回信中,向嚴先生檢討了自己的這種傳統(tǒng)士大夫的文化心理和解釋模式的過失:“《古議院考》,乃數(shù)年前讀史時偶有札記,游戲之作。彼時歸粵,倚裝匆匆,不能作文,故以此塞責。實則啟超生平最惡人引中國古事以證西政,謂彼之所長,皆我所有?!盵5]從中可以看出梁啟超接受了嚴先生的指點,但梁啟超當時還是轉(zhuǎn)不過彎來,因為他還沒有明了西方議會制度里的憲政思想。不過,東渡日本之后,梁啟超確實做到了潛心了解西方議會制度。
戊戌時期的梁啟超對于西方憲政思想和憲政制度沒有真正的了解,而是以“中西比附”、“古已有之”的模式來為西方議會制度尋找經(jīng)學上的依據(jù),并用來作為他政治改良運動的理論依據(jù)?!豆抛h院考》、《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是這一時期關于憲政制度的代表作。這種雜合了公羊三世說、儒家經(jīng)世學、進化論和明清啟蒙思想的解釋模式基本上不能算作憲政理論,大體上還停留在一個傳統(tǒng)士子的理論框架和政治情懷當中。但是,戊戌時期的政治理論中已經(jīng)包含了近代憲政尤其是議會制度的思想萌芽,如君主立憲、建立議院、伸張民權(quán)、講求法律、興辦實業(yè)等等。
19世紀末的中國知識分子已經(jīng)深刻認識到政治制度的變革才能使中國走出積貧積弱的境地,梁啟超以其對西方議會制度的一知半解,寫下《古議院考》,反映出傳統(tǒng)士大夫們的文化情結(jié)。文章開篇就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明確了“議院”是“西方各國何以強”的根本原因,擺脫了前人在器物上“師夷長技”的思路,也表達了其“自強”才能“制夷”的內(nèi)在訴求。緊接著,點明了他對議院制度意義的理解:“問議院之立,其意何在?曰:君權(quán)與民權(quán)合,則情易通;議法與行法分,則事易就,二者斯強矣?!盵6]這種“不中不西”的憲政思想很明顯是簡單幼稚的。一方面,這段話明顯反應了王韜、鄭觀應等前輩的思想成果,并且?guī)в幸环N濃厚的君民相合、上下通情的“治世圣主”的觀念。但另一方面,又確實包含了西方主要是英國議會制度的內(nèi)容。如在君主立憲、自由憲章的保證下確立民權(quán)、三權(quán)分立、分權(quán)制衡的理論。緊接著,梁啟超就按照“古已有之”的思路到經(jīng)學典籍中尋找“議院制度”的來源,得出了“無議院之名、有議院之實”的結(jié)論。
梁啟超按照經(jīng)學研究的一貫法則,梁啟超首先在《周易》中尋找哲學依據(jù):“其在《易》曰:‘上下交泰。上下不交則否’”;在《尚書》中尋找圣哲先王的微言大義:“其在《書》曰:‘詢謀僉同’;又曰‘謀及卿士,謀及庶人’”。然后把經(jīng)學典籍中表面類似的思想言論與議會制度并列比附,再由“經(jīng)”及“史”,列舉《通典》、《史記》、《漢書》、《鹽鐵論》等典籍中所記載的“有關”管制,指出:“然則博士主議論,其制不始于漢……然則國家有議之官,其制又不始于秦……此良法美意,豈能特創(chuàng),蓋必于三代明王遺制,有所受之矣?!狈泊朔N種,總算滿足了“法先王”的經(jīng)學要求。但問題是,古今是一脈相承的,而且從梁啟超戊戌時期的文字來看,他基本上是一個文化決定論者。這就與他自己要求政治變革、反對科舉制度、封建集權(quán)專制相矛盾了。對此,梁啟超在《古議院考》的結(jié)尾解釋說,是因為這“無名有實”的良好制度早就“亡”于專制的淫威下,以至于今天中國積弱不振。既然議院如此有意義,但是現(xiàn)在還不具備“復議院”的條件:“凡國必風氣已開,文學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設議院。今日而開議院,取亂之道也,故強國以議院為本,議院以學校為本?!边@就是梁啟超《古議院考》的最后結(jié)論。
梁啟超的這種比附中西、推本于古的思路隨后即遭到嚴復的批評。嚴復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西方近代憲政制度根本是兩回事,而且各自擁有完全異質(zhì)的思想理論淵源。梁啟超的這種陳舊解釋模式只能導致那種“不中不西”的尷尬,乃至于一種誤讀。梁啟超也認為這種理解和解釋模式深有不妥,接受了嚴先生的批評,說《古議院考》是“游戲之作”,自己也是“生平最惡人引中國古事以證西政,謂彼之所長,皆我所有”。
我們一再看到:梁啟超始終在這種“善變”超越自己,調(diào)適理論和實踐;但此時梁啟超還沒有擺脫19世紀以來的解釋范式。梁啟超真正理解西方憲政理論和制度,則是在東渡日本以后。
《古議院考》之后,梁啟超在理解“西政”、比較中西這一問題上有所修正,接受了嚴復的觀點和指點,開始正視“議會制度”這一論題,并涉及到了中西政治制度的源流考辨。但還是沒有走出原有的解釋模式,對嚴復的批評指點也很難真正領會。這一憲政思想特點為他所著《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所集中反映出來。其對西方政治的了解也就可見一斑。
梁啟超開篇就搬出了“公羊三世”的模式,作為全文的解釋原理:“博亦哉,《春秋》張三世之義也。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為政之世,二曰一君為政之世,三曰民為政之世?!盵7]此段文字明顯反映出梁啟超推本于古、不中不西的解釋模式。他把人類歷史階段與政治形態(tài)相糅合、把西方政體與中國政治相比附,來進行一種比附的歸納和統(tǒng)一的解釋,極力地把康有為的“三世說”作為解釋全人類政治形態(tài)的一般性原理,以便為他們鼓吹君主立憲提供合理性依據(jù)。老實說,戊戌時期的梁啟超對“西政”、“西學”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很膚淺的。這段文字說明此時他還沒有清楚國體與政體、君主立憲與民主共和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究竟何在。
接著,梁啟超就以中國歷史為底本開始論述“人類歷史”的政治“進化”。首先,“酋長之世”是人類政治形態(tài)的起點,各民族皆然。美洲印第安人、非洲澳洲土著,就和中國苗黎土司一樣。“封建”社會具有相對進步性,隨時隨處的戰(zhàn)爭變成了地方諸侯與天子之間的戰(zhàn)爭,這是戰(zhàn)爭兼并的結(jié)果。這些都屬于“多君之世”,“其民皆極苦?!碑敋v史進化到“變多君而為一君,謂之小康?!钡煜乱琅f不太平,于是進化到“君民共主”是理所當然的了。
說完中國再說西方。梁啟超中西比附的謬誤在這里也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他不能理解有的學者所說的西方歷史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傳統(tǒng)。故而對于西方議會、法治為什么要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梁啟超是懵懂的。于是他又回到比附中西、推本于古的老路子上來表達自己對歐洲早期的議會制度的看法。梁啟超哪里知道,西方哲學史和政治史也和中國一樣是一脈相承的,倘若把進化論貫徹到底,自然就能夠理解西方民主憲政在歷史進程中的特殊性和一致性。
通過梁啟超緊接著引用的嚴復的觀點來看,嚴復其實說得很清楚,但梁啟超沒有真正理解?!皣缽驮唬簹W洲政治,向分三種。曰滿那棄者,一君治民之制也。曰巫理斯托格拉時者,世族貴人共和之制也。曰德謨格拉時者,國民為政之制也。德謨格拉時又名公產(chǎn),又名合眾。希羅兩史,班班可稽。與前二制相為起滅。雖其時法制未若今者之美備,然實為后來民治濫觴。且天演之事,始于胚胎,終于成體?!眹缽突旧习盐樟宋鞣矫裰?、憲政和法治的發(fā)展脈絡,揭示了歷史進化的階段性和統(tǒng)一性。但梁啟超非要把中國歷代專制制度與西方歷史比附為一,反過來懷疑自己奉行的進化論,自然就出現(xiàn)了解釋危機。這就注定了梁在東渡日本之后要放棄這種解釋模式,也是梁啟超與康南海的區(qū)別之一。
不過,《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中,有兩點思想傾向值得肯定:一是,既然梁啟超把中西比附為一,那么就潛在地認為西方憲政、民主具有一種世界性。這就為后來梁啟超吸納西方憲政理論留下了思想空間,也為梁啟超考察中國現(xiàn)實國情提供了文化情感?!墩摼裾噫又怼肺恼陆Y(jié)論中的“天下”很明顯是指全世界。而傳統(tǒng)經(jīng)學語境中的“天下”在文中已經(jīng)被替換為“中土”。19世紀末中國知識分子的世界觀、地理觀和歷史觀都在變。二是,這種陳舊的“三世進化論”盡管很僵化、保守,但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傳統(tǒng)的歷史循環(huán)論。這就使他在伸張民權(quán),問鼎政權(quán),呼吁“君民共治”,在當時可堪“石破天驚”。此外,正因為以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派對西方憲政理論缺乏深入了解;探索保國救亡的出路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也就注定了戊戌維新的命運。
[1] 梁啟超. 三十自述[A]. 飲冰室合集(十一)[C]. 北京:中華書局,1989. 16.
[2] 梁啟超. 變法通議·自序[A]. 飲冰室合集(一) [C]. 北京:中華書局,1989. 1-2.
[3] 王韜. 變法中[A]. 陳恒,方銀兒評注,弢園文錄外編[C].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53.
[4] 梁啟超. 立憲法議[A]. 飲冰室合集(五)[C]. 北京:中華書局,1989. 1.
[5] 梁啟超. 與嚴幼齡先生書[A]. 飲冰室合集(一)[C]. 北京:中華書局,1989. 108.
[6] 梁啟超. 古議院考[A]. 飲冰室合集(一)[C]. 北京:中華書局,1989. 94.
[7] 梁啟超. 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A]. 飲冰室合集(二)[C]. 北京:中華書局,1989. (7).
The LIANG qi-chao’s Parliament Thought in his Early Years
GONG pei
(Philosophy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 China)
The LIANG qi-chao’s parliament thought in his early years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namely, research in ancient congress and harmony between emperor and civil. This thoughts were Liang’s surface understanding about west Constitutional system in his early years, not truly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at all. But this thoughts contained Liang’s outstanding Constitutional theory in its future.
LIANG qi-chao’s Early Years; Parliament Thought; Surface Understanding; Research in Ancient Congress; Harmony Between in Emperor and Civil.
D909.2
A
2095-414X(2012)05-0058-04
龔培(1976-),男,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哲學和法理學.
book=61,ebook=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