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中文言文教學中虛詞“與”字的用法和意義

2012-08-15 00:42申端中
文教資料 2012年8期
關鍵詞:妻書鴻門宴連詞

申端中 李 琢

(清遠市英德中學,廣東 清遠 513000)

高中文言文的學習,一個很重要的內(nèi)容是對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的掌握。《高考考試說明》也對高中階段必須要掌握的18個文言虛詞做了明確說明,但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比較難以掌握的是在特定語境下,“與”字究竟是介詞還是連詞,這成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因此,本文試著對“與”字的用法和意義做一個盡可能詳盡的梳理整合,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用作介詞

“與”字用作介詞,相對于“以”字而言,較為簡單,用法較為單一,常常用在動詞前面作狀語,引進施事者(即發(fā)出動作或發(fā)生變化的人或事物)發(fā)出動作時所涉及的對象??筛鶕?jù)具體語境, 譯為:“跟”“和”“同”“對”“向”“隨 (隨著)”“依著”“替”“為”“給”等。

(一)引進主語在發(fā)出動作時與其相對立或相應和的一方,這時可以譯為“跟”“和”“同”等。 如:

(1)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

(2)令將軍與臣有郤。 (《鴻門宴》)

(3)懷王與諸將約曰。 (《鴻門宴》)

(4)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國語越語上》)

這幾個句子中,主語分別發(fā)出動作 “飲”“有郤”“約”“知”,“與”后所跟的賓語都是用來應和主語的動作的。

(5)臣請入,與之同命。 (《鴻門宴》)

(6)以與賊抗而不降乎?《〈張中丞傳〉后敘》

(7)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心術》)

在這幾句子中, 主語發(fā)出動作 “同命”“抗”“?!薄敖恰保芭c”所跟的賓語都是與主語相對立的。

(二)引進與主語同為一方而偕同動作的對象,可譯為“跟”“和”“同”。 如:

(1)沛公……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鴻門宴》)

(2)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游褒禪山記》)

(3)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張中丞傳〉后敘》)。

(4)于是與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區(qū)區(qū)不足較也?!保ā读痪邮總鳌罚?/p>

在這幾個句子中,“與”所跟的賓語,均與主語屬于同一方,偕同主語完成謂語的動作。

(三)引進主語動作朝向的對象,這時可譯為“對”“跟”“向”等。 如:

(1)吾今與汝無言矣。 (《與妻書》)。

(2)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雨霖鈴》)

(3)又常與安道言,每見前世有名人,當論事時,感激不避誅死。(《與尹師魯?shù)谝粫罚?/p>

謂語“無言”朝向的對象即為“與”后的賓語?!芭c何人”即為謂語“說”朝向的對象?!芭c安道”即為謂語“言”朝向的對象。

(四)引進主語進行比較的對象,這時可譯為“和”“同”“跟”等。 如:

(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過秦論》)

(2)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 (《〈張中丞傳〉后敘》)。

(3)又謂龍眼凡果,而與荔枝齊名。

(4)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保ā而欓T宴》)

(五)用在謂語之后,連同后面的賓語,作謂語的補語,這時可譯為“給”“予”“與”等。 如:

(1)涇大將焦令諶取人田,自占數(shù)十頃,給與農(nóng)。(《段太尉逸事狀》)

(2)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與妻書》)

(六)引進主語動作行為所依據(jù)的對象,表示主語完成這個動作所憑借的條件、方式等,可翻譯為“隨”“隨著”“跟”等?,F(xiàn)在常用的詞語“與時俱進”便是這種用法。

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

(七)引進主語動作行為服務的對象,可譯為 “替”“給”“為”等。

(1)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陳涉世家》)

(2)毋與齊東國,吾與子出兵矣。(《戰(zhàn)國策》)

二、用作連詞

“與”字用作連詞時,連接的前后幾項之間是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這種結構可在句子中共同主語、賓語或定語。有時,連接謂詞性成分或分句,表示選擇或并列關系,可譯為“或者”“還是”。

(一)連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表并列關系,共同在句子中作一個成分。

1.連接的成分在句子中共同作主語。

(1)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前赤壁賦》)

(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前赤壁賦》)

(3)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 ”(《逍遙游》)

(4)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與妻書》)

(5)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季氏將伐顓臾》)

(6)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勸學》)

這些句子中,“與”字所連接的多為名詞、代詞,連接的成分共同在句子中作主語。

2.連接的成分在句子中共同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

(1)扈江離與辟芷兮。 (《離騷》)

(2)雜申椒與菌桂兮。 (《離騷》)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赤壁賦》)

(4)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5)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游褒禪山記》)

(6)所欲忠者,國與主耳。 (《<張中丞傳>后敘》)

(7)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張中丞傳>后敘》)

(8)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游之。(《游褒禪山記》)

(9)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日等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以上句子中,“與”所連接的成分在句子中共同作謂語的賓語。

(10)王使問禮于左師與子產(chǎn)。(《左傳》)

這個句子中,“與”所連接的成分在句子中共同作介詞“于”的賓語。

(1)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孟子梁惠王上》)——用木棒或刀殺人,有什么區(qū)別嗎?

這個句子中,與字連接兩個名詞,表選擇性的并列,共同作“以”的賓語。

3.連接的成分在句子中共同作定語。

(1)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與妻書》)

(2)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與妻書》)

(二)連接謂詞性詞組或分句,表選擇關系,有時也表示并列關系,可譯為“或者”“還是”等。

1.連接謂詞性詞組。

(1)殺晉君與逐出之,與以歸之,與復之,孰利?(《國語晉語三》)——殺死晉君或者把他驅(qū)逐出秦國,或者把他送回晉國,或者使他恢復君位,哪樣有利?

這個句子中,“與”字連接三項動詞性成分,表示選擇性的并列,作謂語。

(2)不知有功德與無也。(《世說新語》)

(3)三十年春,晉人侵鄭,以觀其可攻與否。(《左傳》)

(4)然事有未可知者,但在陛下行與否爾。(《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

從以上句子中可以看出,與字所連接的兩項大多是一正一反。前項大多是動詞性成分,后項大多只用一個否定副詞如“否”“不”“無”等,表示選擇關系。

2.連接分句或句子,并與其他虛詞配合使用,構成選擇復句,常見的有 “與……無寧……”“與……不如……”“與……寧……”“與其……不如……”“與其……無 (毋)寧……”“與其……孰若……”“與其……豈若……”等,在粵教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中,出現(xiàn)的例句較少。僅在《與妻書》出現(xiàn)了“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一句。

三、“與”作介詞和連詞的區(qū)別。

(一)“與”作介詞,必定與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組成介賓短語,這時它的前面可有各種修飾成分,而連詞“與”前則不能有任何修飾成分。

(1)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ā杜c妻書》)

(2)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氓》)

(3)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與妻書》)

(4)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與妻書》)

(5)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6)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 (《鴻門宴》)

(7)“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鴻門宴》)

(8)唉! 豎子不足與謀。 (《鴻門宴》)

(9)又常與安道言,每見前世有名人,當論事時,感激不避誅死。(《與尹師魯?shù)谝粫罚?/p>

以上例句均為“與”字作介詞用,通過例句可以發(fā)現(xiàn),“與”字前有介賓短語“以此書”、副詞“無”“誠愿”“今”“未得”“安”“不足”“常(通“嘗”,曾經(jīng))”等修飾,除此之外,經(jīng)常見的副詞還有“欲”“必”“將”等。

(二)“與”字連接名詞、代詞或名詞詞組,組成介賓短語時,其前主語或其后賓語有時省略,而連詞“與”所連接的前后成分都不能省略。

(1)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鴻門宴》)

(2)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

(3)與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

(4)與吳興釋皎然為緇素忘年之交。

(5)又常與安道言,每見前世有名人,當論事時,感激不避誅死.

上述例句,主語均承前省略,都可根據(jù)文義補充出來。

(6)唉! 豎子不足與謀。 (《鴻門宴》)

這個例句中,“與”后賓語省略,也可根據(jù)文義補充出來。這時“與”字作為介詞的用法。

作為連詞,連接的前后幾項均不能省略,且?guī)醉椫g不能拆開,補充其他成分。

(三)連詞“與”所連接的前后成分一般都是平等并列關系,可以共同充當句子中的一個成分,不能拆開來用,詞序可以互換而意義不變;介詞“與”前面的主語和后面的賓語在語法和語義上不是平等并列關系,而有主次之分,后面的謂語側(cè)重其前的主語一方,不能共同充當句子中的一個成分。

(1)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賦》)

(2)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與妻書》)

(3)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 ”(《逍遙游》)

(4)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季氏將伐顓臾》)

(5)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游之。(《游褒禪山記》)

(6)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游褒禪山記》

(7)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赤壁賦》)

(8)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與妻書》)

前六句,“與”字所連接的前后成分共同作句子主語,共同發(fā)出謂語動作,謂語動詞對于其中的任何一項都無側(cè)重。第(7)句,“與”字所連接的前后成分共同作賓語,一起接受謂語動詞。第(8)句“與”字所連接的前后成分共同作定語,修飾中心詞“福利”。這些成分,前后顛倒順序,語意沒有發(fā)生變化。

(9)令將軍與臣有郤。 (《鴻門宴》)

(10)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

(11)懷王與諸將約曰。 (《鴻門宴》)

這幾句中,通過語意可知,謂語動詞均有所側(cè)重,在這幾句中,都側(cè)重于主語,即“與”前成分,“與”后所接成分只不過是主語所發(fā)動作的參與者。如,謂語動詞是“有郤”,由文意可知,當時項羽和劉邦之間的誤會,主要是項羽認為劉邦想稱王,故這個謂語動詞側(cè)重于主語“將軍”;第(10)句,謂語動詞“飲”,項羽為主,劉邦為賓,且項羽勢力較大,項莊此處應側(cè)重于指主語“君王”;第(11)句謂語動詞“約”的發(fā)出者是主語“懷王”,如果將語序調(diào)換,則“諸將”變成了主動者,顯然不成立。

(四)在多個并列成分之間,連詞“與”都位于最后兩個并列成分之間,介詞“與”一般位于并列成分的前面。如:

用作連詞:(1)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保ā顿Y治通鑒漢紀獻帝建安十三年》)

用作介詞:(1)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鴻門宴》)

(2)燕王……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戰(zhàn)國策燕策一》)

四、用作副詞

這個用法在高中語文階段較少出現(xiàn),姑且列舉一二?!芭c”字用作副詞時通“舉”,用于動詞謂語前作狀語,表示所指的范圍沒有例外,可譯為“全”“都”等,如:王霸、安存、危殆、滅亡,制與在我,亡在人。(《荀子王制》)

五、用作名詞

“與”字用作動詞時,含義為“同盟、結盟”,如:不欺其與。(《荀子王霸》)

這句中的“與”字為名詞,作“欺”的賓語,含義為“結交的國家”。

六、用作動詞

“與”字用作動詞時,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含義:

(一)給予、授予,如:

(1)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鴻門宴》)

(2)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鴻門宴》)

(3)則與一生彘肩。 (《鴻門宴》)

(二)參與、參加,如:

子強復治東阿,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復與焉。(《晏子治東阿》)

其他的諸如“贊許”“結交”“對付”等含義,粵教語文沒有出現(xiàn)這些含義的例句。

七、用作語氣詞

“與”字用作語氣詞時,一般為通假字,通“歟”。如:

(1)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2)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另外,粵教版高中語文還出現(xiàn)了“相與”這個用法,如:

(1)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

(2)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過秦論》)

這個用法,從上面例句中可以看出,多用在動詞謂語前作狀語,表示有關對象的狀態(tài),可譯為“互相”“一起”“共同”等。

注釋:

本文所選例句,大部分出自粵教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和《唐宋散文選修讀本》,少數(shù)幾句選自課外史書.

[1]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5.8.

[2]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2.

[3]郭錫良.古代漢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6.

[4]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

[5]何樂士.古漢語虛詞詞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6.2.

[6]楊樹達.詞詮.北京:中華書局,1954.11.

[7]馬建忠.馬氏文通.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1.

猜你喜歡
妻書鴻門宴連詞
連詞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
鴻門宴(二)
鴻門宴(一)
西夏語中的對比連詞 djij2
大唐『放妻書』
《鴻門宴》中一個幾十年來一直被譯錯的句子
“鴻門宴”
汉源县| 西藏| 抚宁县| 东乡县| 蒲城县| 平邑县| 城口县| 长治县| 枣庄市| 安国市| 义马市| 桦川县| 高州市| 靖远县| 海门市| 仙游县| 绥棱县| 肇东市| 塔河县| 林口县| 古丈县| 石门县| 汝南县| 富裕县| 措勤县| 南充市| 阳江市| 九江县| 广灵县| 兰州市| 宿松县| 景泰县| 霍山县| 嵩明县| 饶河县| 阳信县| 和静县| 全州县| 怀集县| 来凤县|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