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梁實秋版《莎士比亞全集》中譯本看翻譯標準*

2012-08-15 00:46:21張偉偉
長沙大學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朱生豪通順意譯

孫 永,張偉偉

(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經(jīng)濟貿(mào)易系,山東 濟南 250014)

從梁實秋版《莎士比亞全集》中譯本看翻譯標準*

孫 永,張偉偉

(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經(jīng)濟貿(mào)易系,山東 濟南 250014)

梁實秋版《莎士比亞全集》中譯本是經(jīng)典譯本,他本著“信”與“順”的翻譯標準,采取了異化為主、歸化為輔的翻譯策略,對應地采用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翻譯手段,最大限度地在“忠實”的基礎上力求通順。

梁實秋;莎士比亞全集;中譯本;翻譯標準

翻譯標準問題,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早在唐代,佛經(jīng)翻譯大家玄奘法師就提出了“既須求真、又須喻俗”的譯文翻譯標準,即要求譯文既要忠實反映原文原意,又要通順易懂。近代翻譯大師嚴復先生提出的“信、達、雅”三字翻譯標準,被我國譯界奉為圭臬,歷經(jīng)百余年而不衰。后來的翻譯標準有傅雷先生的“神似”說,有錢鐘書先生的“化境”說等等。當前我國譯界普遍認為比較恰切的標準是“忠實、通順”。國外的翻譯標準則有“等值”、“等效”等理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的“靈活對等”理論和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的“語義交際”理論[1]。然而,文如其人,千人千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翻譯亦同此理,翻譯標準之爭也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與翻譯標準之爭一脈相承的是翻譯方法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直譯與意譯的選擇。國內(nèi)外翻譯界都出現(xiàn)過所謂的直譯派和意譯派。當然,翻譯實踐中直譯與意譯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應當互相兼容與補益∶采用直譯方法時,謹防“硬譯”,刻板僵硬;采用意譯方法時,謹防“亂譯”,隨意發(fā)揮。

一 梁實秋與魯迅翻譯標準之爭

我國譯界,翻譯標準之爭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20年代,趙景琛提出了“寧錯而務順,勿拗而僅信”的翻譯原則,把“順”或者說“達”排到了“信”的前面。這固然方便了廣大讀者接觸外國文學,也著實遭到不少學者的質(zhì)疑。

魯迅反對單純追求“信、達、雅”,很早就提出“直譯”。針對趙景琛等人的“寧順而不信”,魯迅提出“寧信而不順”、“唯信是上”、“硬譯”,鼓勵譯者引進外語句法,豐富漢語語言,必要時甚至可以“歐化”,有一點“洋氣”。為了譯文的原汁原味,哪怕語言艱澀生僻亦在所不惜,將希望寄于讀者“硬著頭皮看下去”[2]。

事實上,魯迅最早的翻譯作品《斯巴達克魂》,在很多魯迅學家眼中是翻譯與創(chuàng)造的結合,頗有些“寧順而不信”的意味。當時,魯迅曾深受林琴南、嚴又陵影響,翻譯實踐中,意譯居多,對外文原著刪節(jié)改動頗為隨意。后來,魯迅的翻譯風格迥然變異,以“信”為宗,確有些矯枉過正之勢。雖然,魯迅也曾聲言,“凡是翻譯,必須兼顧兩面,一則當然力求其易解,一則保存原作風姿”[3],翻譯實踐之中,魯迅似乎更多關注“原作風姿”,而忽略了“易解”。

梁實秋對于翻譯理論與實踐有諸多獨到見解。當年梁先生與魯迅因為翻譯標準引發(fā)的論戰(zhàn),曾經(jīng)轟動文壇。1929年秋天,上海水沫書店出版了魯迅編譯的《文學批評》之后,梁實秋立即在《新月》雜志刊發(fā)文章《論魯迅先生的“硬譯”》,批評魯迅的翻譯風格。而后,魯迅以文章《“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進行反駁。兩篇文章針鋒相對,論戰(zhàn)的焦點即為“硬譯”。

梁實秋認為,“忠實”與“通順”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只有既忠實又通順的譯文才是好譯文。雖然魯迅也堅持“忠實”的原則,但是兩人的翻譯實踐卻有很大不同。魯迅翻譯外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發(fā)展豐富漢語白話文,以期促成中國語言的新生。為此,魯迅翻譯實踐中常常引入歐化的詞匯及語法,可讀性較差,廣為學界與譯界詬病。梁實秋則認為,就文學作品而言,藝術性與可讀性是首要的,拘泥“忠實”,實乃過猶不及。

二 梁實秋譯莎翻譯標準

《莎士比亞全集》,皇皇巨著,梁實秋以一人之力,經(jīng)三十八年,全部譯畢,居功至偉。梁實秋的譯筆恰如其散文風格,文辭樸素,明快暢達。他本著“信”與“順”的翻譯標準,采取了異化為主、歸化為輔的翻譯策略[4]。在文化內(nèi)容與語言形式兩個維度上,梁實秋譯本都呈現(xiàn)出較為濃郁的異域風味。對于牽涉復雜的莎著原文中的文化內(nèi)容,梁實秋采取了直譯以及直譯加注的方法,以期保留原文的異域特質(zhì);對于較為新穎的原文句式,梁實秋也注重引進,力求對漢語的一些語法規(guī)范進行拓展與充實。

不同的民族因為不同的歷史淵源而采取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然而,人性終歸相通,借助適當?shù)难a償手段,原文與譯文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契合。梁實秋譯本中豐富細致的注解,集中了考據(jù)、描述、闡釋、分析等諸多功能,為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并使有興趣者繼續(xù)深入研究提供了方便。另外,全集每部皆有序文,涵蓋了版本歷史、著作年代、故事來源、舞臺歷史、文本研究等細節(jié)情況,極具參考價值[5]。

梁實秋自稱“認真翻譯,沒有隨意刪略”,誠哉斯言。梁實秋對于翻譯實踐,始終懷有“忠實原文”的態(tài)度,“以存其真”[6]。譬如,莎劇中有所謂猥褻內(nèi)容,許多版本棄之不用,梁實秋則予以保留,他認為,“戲劇里的插科打諢,自有其時代背景意義;縱然涉及猥褻,亦無傷大雅?!保?]又譬如標點符號,莎劇自成體系,目的或許是為了舞臺之上抑揚頓挫的效果。有鑒于此,梁實秋譯本中盡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標點符號,原文與譯文句句對應,避免了過分意譯而帶來的語氣及節(jié)奏上的偏差。

關于譯本文體的選擇,也素有爭論。應當選擇散文體還是選擇韻文體,翻譯大家們也難以統(tǒng)一。著名學者如孫大雨、曹禺、卞之琳等都曾嘗試將莎劇翻譯成詩歌。然而,何種詩體更適合莎劇中的“素體詩”,尚無定論。梁實秋選擇用散文體翻譯莎劇,理由是“素體詩”體裁自由,更加接近散文。如此,則能夠在譯文的整體風格上“以求其真”,與原著保持一致[8]。

雖然梁實秋譯莎以“忠實”原著著稱于世,并不是說他的譯本中就沒有通順暢達的漢語表達。所謂“信、達、雅”,只是“度”的問題,“量”的區(qū)別,比較之下的鑒別。梁實秋版譯文中也有適度的成語與文言,駢散互用,相映生輝。

梁實秋學貫中西,中文學養(yǎng)深厚,之所以更傾向較為保守的“忠實”,或許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彼時,新文化運動波瀾乍起,中國讀者期待了解異域文化,期待原有中華文化加入新鮮內(nèi)容,要求譯者最大限度地尊重原作者及原文。再者,梁實秋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擁有理性及寬容的文化態(tài)度;又具備西方“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崇尚個性獨立的特質(zhì)。其性格決定了其譯文能夠包容異域語言及文化,也決定了其譯文過程中的嚴謹與細致。梁實秋譯本得到很多專家學者的肯定。北外何其莘教授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對于評論家、編劇尤其是學者來說,梁實秋譯本不僅文字上忠實于原著,而且包含了中外幾百年來莎學研究的成果,可資參照,善莫大焉[9]。

三 梁實秋與朱生豪譯莎比較

朱生豪是另一位全面譯介過《莎士比亞全集》的大師,只是其英年早逝,壯志未酬。通過梁實秋與朱生豪兩位譯莎大師作品的比較分析,可以幫助深入理解翻譯標準問題。

朱生豪譯莎,用詞典雅優(yōu)美、行文流暢、文辭華贍,極富有中國文化韻味。朱生豪主張“神韻”與“意趣”,不求逐字對等,更關注讀者的理解能力與意會水平。僅就“信、達、雅”而言,梁實秋譯本似乎更“信”,而朱生豪譯本則似乎更“達”、更“雅”。換句話說,梁實秋譯本更全面,更細致,更加關注戲劇的文學功能,更加適合鉆研考究;朱生豪譯本更通俗,更流暢,更加關注戲劇的表演功能,更加適合普及推廣。

梁實秋譯本更加貼近莎翁原文,可謂“洋氣”;朱生豪譯本更加貼近漢語,可謂“土氣”。譬如宗教詞匯,梁實秋譯本完全按照西方宗教習慣采用直譯,而朱生豪譯本則為了中國讀者更容易接受,采用了中國宗教的相應詞匯進行譯介。《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出現(xiàn)的英文單詞Saint,梁實秋譯本譯為“圣徒”,保留了異域文化語境;而朱生豪譯本譯為“信徒”,刻意回避了西方基督教色彩濃厚的詞匯,而選用相對中性,中國人更為熟悉的佛教詞匯?!独顮柾酢分谐霈F(xiàn)的英文單詞Jove,梁實秋譯本譯為“朱匹特”,采用了翻譯異化策略;朱生豪譯本譯為“天神”,采用了翻譯歸化策略[10,11]。由以上兩例可見,梁實秋譯本與朱生豪譯本各具特色,“洋”“土”互較,相映成趣。

就整體風格而言,梁實秋譯本體現(xiàn)了一種雍容爾雅、溫和內(nèi)斂之風格,“文貴簡約”,力求言辭巧妙恰切,務使作品“行之久遠”,含蓄、簡潔;朱生豪譯本則體現(xiàn)了一種神采飄逸、熱烈豪放之風格,意氣貫穿,揮灑自如,豪放、率真。

四 結語

梁實秋“以存其真”翻譯的另一面是部分行文略顯拘謹,缺乏文采。梁實秋接受這樣的批評,并提出這是為了忠于原作者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傊?,梁實秋版《莎士比亞全集》中譯本作為經(jīng)典譯本,其中深刻滲透著譯者“忠實”、“通順”的翻譯標準與追求。為了“還讀者一個真實的莎士比亞”[12],譯者篳路藍縷,竭盡所能,為世界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引進與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該譯本中,譯者采取了異化為主,歸化為輔的翻譯策略,對應地采用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翻譯手段,最大限度地在“忠實”的基礎之上力求通順,雖有微瑕,實不掩玉,堪稱文學翻譯之典范。

[1]宋天錫.翻譯新概念:英漢互譯實用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

[2][3]張琳琳.魯迅與梁實秋的翻譯之爭及對翻譯批評的意義[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4]李偉民.中國莎士比亞翻譯研究五十年[J].中國翻譯,2004,(5).

[5]嚴曉江.梁實秋與朱生豪莎劇譯文特點之比較[J].南通大學學報,2010,(4).

[6][7]嚴曉江.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8][12]柯飛.梁實秋談翻譯莎士比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1).

[9]何津.梁實秋、朱生豪譯莎對比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11).

[10]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M].梁實秋,譯.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11]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M].朱生豪,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責任編校:陳婷)

H315.9;H059

A

1008-4681(2012)01-0115-02

2011-11-18

孫永(1978-),男,山東滕州人,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經(jīng)濟貿(mào)易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張偉偉(1981-),女,山東夏津人,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經(jīng)濟貿(mào)易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文化傳承與傳播。

猜你喜歡
朱生豪通順意譯
論朱生豪的愛情觀
天如愿地冷了,不是嗎?
中外文摘(2020年13期)2020-11-12 13:05:19
朱生豪與宋清如
保健與生活(2019年7期)2019-07-31 01:54:07
讀寫大闖關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
Wave force on composite bucket foundation of an offshore wind turbine*
大陸與港臺譯制片對英文電影片名的直譯與意譯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含能材料(2016年9期)2016-05-08 13:19:08
一笑低頭意已傾
愛你(2015年24期)2015-05-24 07:46:49
漢英機器翻譯中的意譯和直譯應用
外語學刊(2011年4期)2011-01-22 05:34:26
榆林市| 囊谦县| 宝清县| 襄汾县| 临高县| 巴彦县| 仁寿县| 花莲市| 馆陶县| 黑龙江省| 通州区| 文化| 通州市| 含山县| 天门市| 汉源县| 天等县| 铜梁县| 桂平市| 恩施市| 邳州市| 玉树县| 塔城市| 瑞丽市| 土默特左旗| 泗水县| 崇文区| 周宁县| 措勤县| 荆州市| 都兰县| 乾安县| 浦北县| 玉屏| 隆安县| 渭源县| 宝山区| 海林市| 东丰县| 左云县|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