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雁
沙俄在1904-1905年輸掉了日俄戰(zhàn)爭不到十年,在國內危機四伏的狀況下把俄國又投入一場更大的賭博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戰(zhàn)爭來驅散俄國革命的毒氣”,內部矛盾外部解決,是沙皇歷來的做法。然而適得其反的是,戰(zhàn)爭及其他因素使已經疲憊不堪的人民更加困苦,為爆發(fā)社會革命提供了土壤。
流血星期日,沙皇道義形象走向坍塌
“二月革命”事發(fā)偶然,但是卻是開戰(zhàn)以來長期積累的民怨爆發(fā)。剛開始并沒有引起各方面的注意。2月23日因面包師入伍導致黑面包短缺引發(fā)騷動。2月24日繼而引發(fā)數十萬工人罷工,勢頭一發(fā)不可收拾。與1905年罷工馬上引起鎮(zhèn)壓情形相反的是,接連幾天政府方面沒有任何動作。
真正的原因,是統治階級合法性缺失的綜合表現以及沙皇得罪了所有的階層。
12年前即1905年1月9日,由加邦牧師帶領的民眾,舉著沙皇像和十字架向朝廷和平請愿,沙皇卻下令出動哥薩克武力鎮(zhèn)壓,導致上百人死亡,釀成震驚國內外的“流血星期日”。事后沙皇對這種處理方式感到后悔,原本稍作安撫就可以了結的一件事,變成了節(jié)節(jié)敗退的一大敗筆。
該事件不但導致革命爆發(fā),沙皇被迫實行君主立憲,使俄國再也回不到1905以前的專制君主制狀態(tài)了;而且造成了沙皇的道義形象坍塌,喪失他在民眾中的“慈父”形象和信譽;杜馬中自由主義和左派的聲音逐漸主導了輿論,從此沙皇的指揮棒不靈了。
但是更窩火的是,這種失誤還不能明說,否則在惡性循環(huán)下會導致權威性的進一步下降,于是沙皇只能遷怒于下屬情報誤導,導致判斷錯誤?!岸赂锩北l(fā)時沙皇本人當時在前線作戰(zhàn)大本營,沒有人敢向沙皇報告彼得格勒的情況。
“二月革命”發(fā)生,統治者卻“睡過了頭”
警察局得到的線報是:“二月事件”沒有發(fā)現鼓動者、領導者,沒有任何組織在操縱,是由于食品供應短缺,導致家庭主婦們的不滿,確屬偶發(fā)事件。所以二月事發(fā)兩三天沒有人向沙皇報告。另外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剛剛就任兩個月的新內務部長普羅托波波夫認為,把這么微不足道的事件慌忙報告給皇上,會使沙皇認為自己的缺乏判斷和處理能力。
而衛(wèi)戍司令哈巴羅夫也沒有向大本營報告,既沒有開槍也沒有軍隊調動,他認為,何必多此一舉呢?戰(zhàn)爭期間為什么要造成后方的流血呢?
與我們教科書中所說的沙皇專制、專斷相反,當時真實的狀況是沙皇與政府之間的溝通不暢,雙層指揮下的政府班子應變能力低下,時常發(fā)布相互矛盾的、缺乏長遠計劃的以及朝令夕改的指示,使各方面紊亂情況不斷增加。由于俄國在戰(zhàn)場上接連失利,后方補給混亂,民怨沸騰,沙皇政府不起作用、不能領導國家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了。
戰(zhàn)時政府的成員一直在變動當中,內閣中1/3是新人;1/3正在準備辭職,1/3在推諉觀望。各部門的頭頭每天都面臨著更換和解職,上下情況不通、人員、業(yè)務不熟悉是一種普遍的狀況。政府里彌漫著一種不安定的焦慮情緒。
那些剛剛走馬上任的新官不但他們對自己職責范圍不清晰,就連下屬官員都沒有熟知,面對突發(fā)事件大家都在等,不知道這類事件屬于哪個部門職權范圍。
內閣成員不停的變換,大家都有一種不愿承擔責任的短期心態(tài),在“二月事件”剛剛發(fā)生的那幾天,被動的政府無所事事地消極等待上面的命令,本來就“貧血”的政府更有一雙被約束的手。軍隊和警察,都不愿手上沾血。事發(fā)2天以后,對是否使用武器,衛(wèi)戍部隊仍然各執(zhí)一詞。由于“沒有得沙皇的指示”,各下級單位都在各行其是,自己看著辦。最奇怪的是,被稱為沙皇鷹犬的哥薩克態(tài)度中立。在“二月革命”時,那些只會服從命令的“無腦”哥薩克,坐在馬上一動不動,聽任工人們從他們的馬肚子底下“鉆過去”。 哥薩克表示他們不支持警察,而是同情群眾的。很多資料顯示,這一次“哥薩克沒有開槍,沒有打人,沒有用馬鞭子抽人,沒有用馬蹄踩踏人群”。
被稱為是“絞肉機”的哥薩克采取了作壁上觀的態(tài)度,這對事態(tài)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位哥薩克說,我們在1905年反對過人民,為這件事我們多少年以來受到良心的譴責,這次我們一定要努力洗涮掉自己身上昔日的恥辱。他們從沙皇的鷹犬變成了旁觀者,進而又成為革命的同情者。
缺乏軍隊的介入,警察局在上面態(tài)度不明朗的狀況下,就如何實行逮捕也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來,任由各分局“自己處理”。彼得格勒市或者說整個俄國缺乏一個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機構,軍隊和警察系統互不通氣,哥薩克和軍隊相互推諉,畢竟手上沾血不是什么好事情,能躲就躲,能繞就繞。
很多警察分局被民眾搗毀,和總局失去聯系。軍火庫被盜,一天之內就盜走了4萬支槍,大量的武器流入民間。繳械了各個地段警察局的槍支,民眾搶士兵和軍官的槍支,搗毀狩獵商店使一些獵槍流向民間。武裝的民眾變得有恃無恐起來。
為沙皇賣命的價值觀徹底動搖
事態(tài)越鬧越大,已經影響到前方的戰(zhàn)事了。按理說有16萬人的彼得格勒衛(wèi)戍部隊對付“暴民”是小菜一碟。但是大部分由當地人組成的衛(wèi)戍軍隊不愿意面對自己鄉(xiāng)親。另外,由于是戰(zhàn)爭期間,軍事機構指揮一切,地方警察歸哈巴羅夫指揮。而彼得格勒軍區(qū)司令哈巴羅夫根本瞧不起地方警察機構。
直到2月29日,沙皇痛下決心:“把動亂鎮(zhèn)壓下去!”如果衛(wèi)戍部隊不行,就從前線抽調8個團回來保衛(wèi)首都。但是沒有料到遇到了抵觸情緒。前線的指揮官們認為,正在準備春季攻勢期間,在前方吃緊的情況下,抽調正規(guī)軍去打后方的老百姓這合適嗎?
這時從前線抽調兵力是兵家大忌,況且是從不同的戰(zhàn)區(qū)分別抽調。沙皇的用意可能是不給某一個戰(zhàn)區(qū)造成壓力。雖然由于對德作戰(zhàn),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一線俄軍部署了700萬兵力,區(qū)區(qū)的8個團只不過是九牛一毛,但是適得其反的是,它等于通知所有的戰(zhàn)區(qū),后方“造反了”,再加之農村各地展開的“自行分地”和布爾什維克在前線散發(fā)傳單策反士兵造反,直接動搖了為沙皇賣命的傳統價值觀。結果抽調工作遲遲不能完成,等到部隊集結完成,鐵路已經不在政府的控制下了,所以這八個團的兵力最后也沒能到達彼得格勒,就折返而回。
本來總參謀部就有一幫類似“青年土耳其派”的校級參謀,希望繼承十二月黨人的遺志,來實現國家變革。后來也主要是軍隊的逼宮,導致沙皇退位的。他們勸皇上,應當撫慰人民的不滿情緒,不能指望軍隊全部站在沙皇一邊。讓我們去和外敵交戰(zhàn)可以,但是不能指望去殺老百姓。
2月29日,近衛(wèi)軍沃倫營教導隊打死了上尉拉什凱維奇,部隊開始失控。普列奧布拉仁斯基近衛(wèi)團的軍官們敵視皇后,對作為德國人的皇后與妖僧拉斯普京沆瀣一氣積怨已久,他們希望由杜馬來建立一個責任內閣,他們把自己的所作所為看作是十二月黨尚未完成的任務。
就這樣真到“狼來了”的時候,沒有人站出來挽救沙皇的家天下了,于是君主專制呼啦啦大廈傾,“二月革命”勝利,沙皇退位,杜馬臨時委員會接管了權力。
摘編自鳳凰網2017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