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關節(jié)炎、肌腱端炎和脊柱炎為特點的慢性炎癥性風濕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傳統(tǒng)的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物治療AS的療效有限。近年來,國外使用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拮抗劑治療包括AS在內(nèi)的脊柱關節(jié)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療效,為AS的治療帶來了曙光[1]。英夫利昔單抗(INF)是人鼠嵌合型單克隆抗TNF-αIgG1k同型鏈單克隆抗體,它能靶定體內(nèi)的TNF-α,與其特異結(jié)合,抑制它們的活性,由于INF能減輕AS的炎癥反應,有效阻止關節(jié)骨質(zhì)破壞,改善關節(jié)功能,降低致殘率,在制止病情發(fā)展方面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我院自2008年首次開始應用INF治療強直性脊柱炎以來,受到越來越多的臨床醫(yī)生的關注和肯定,有許多AS病人接受INF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其不良反應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INF治療的同時可出現(xiàn)多種皮膚不良反應,包括急性毛囊炎脫發(fā)、皰疹樣皮膚病變、皮膚干燥、多形紅斑、多汗、皮膚過度角化、皮膚色素沉著、瘙癢、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蕁麻疹等[2]。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來我院就診的AS病人66例,均符合1984年修訂的AS紐約分類標準,并處于疾病活動期[3]。所有病人均排除急性和慢性感染(肺結(jié)核、肝炎等)、惡性腫瘤、糖尿病、多發(fā)性硬化、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脫髓鞘病變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其中男48例,女18例,年齡17歲~45歲,平均34歲,平均病程3.5年。
1.2 方法 66例病人均分別在第0周、第2周、第6周接受的INF靜脈輸注治療共3次,每次劑量為5mg/kg,溶于生理鹽水注射液250mL,輸液時間不少于2h。觀察并記錄治療期間所發(fā)生皮膚不良反應,針對皮膚不良反應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1.3 合并用藥 66例病人均聯(lián)合應用甲氨蝶呤(MTX)治療,每周口服1次,每次劑量為10mg~15mg,時間至少在3個月以上,在接受INF治療前,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
在接受INF治療的66例AS病人中,發(fā)生與治療相關不良反 應18例(27.27% ),35例次 。其中皮膚不良反應6例(9.09%),6例次,包括瘙癢2例(3.03%),2例次;蕁麻疹2例(3.03%),2例次;皮膚潰瘍1例(1.52%),1例次;皮炎1例(1.52%),1例次。
3.1 心理護理 INF作為治療AS的一種新藥,價格昂貴,病人對藥物療效的期望值較高,同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懷疑態(tài)度。護士重視加強對病人進行用藥依從性的教育,以免延遲用藥,影響療效。護士應當主動與病人的溝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消除疑慮情緒;并向病人說明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講解應用的時間、療程安排及規(guī)律用藥的重要性;說服家屬盡可能給予經(jīng)濟和感情的支持,增強病人治療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3.2 加強藥物的輸注管理
3.2.1 嚴格掌握配制方法及輸注要求
3.2.1.1 配制方法 ①INF為凍干粉劑,宜現(xiàn)用現(xiàn)配。配制時將每瓶100mg INF粉針劑用10mL無菌注射用水溶解待用,從250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抽出10mL液體棄去,再將溶解后的INF溶液注入0.9%氯化鈉溶液中,以防液體總量增加,而致壓力增加,導致藥液溢出造成浪費。②配制藥液時應當嚴格無菌操作,檢查藥瓶內(nèi)的真空狀態(tài),如被破壞、或溶液出現(xiàn)不透明顆粒、變色或其他物質(zhì),則該藥品不能使用。③為避免藥液浪費,選擇小號注射器的針頭(0.7mm)溶解藥液,防止針頭過大,破壞藥瓶橡膠蓋,使藥液外溢。④在稀釋過程中為了減少溶藥時產(chǎn)生過多泡沫,應通過水平劃圈的方式使注射用水沿著瓶壁緩慢注入瓶內(nèi),輕輕旋轉(zhuǎn)藥瓶,避免劇烈搖晃,嚴禁振蕩,放置5min后使藥物完全溶解,再加入0.9%氯化鈉溶液中。
3.2.1.2 輸注要求 ①用藥前先用0.9%氯化鈉溶液建立靜脈通路,避免排氣時浪費藥液。常規(guī)遵醫(yī)囑給予滴管內(nèi)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5mg,以防止過敏反應。②選擇粗直的靜脈進行穿刺,確保液體點滴通暢,無外滲后,再更換為INF溶液。③用藥后再次用0.9%氯化鈉溶液輸注,以沖凈管內(nèi)殘留藥液,以求藥物用量準確。
3.2.1.3 加強臨床監(jiān)護 輸注INF由經(jīng)過INF輸注培訓的護士進行操作,安排病人在專用的病室完成輸液治療,1名護士負責全程監(jiān)護。用藥前應詳細詢問病人過敏史及近期有無感染癥狀,用藥過程中嚴密觀察生命體征,30min測量并記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1次,直至輸液結(jié)束后0.5h。同時還要注意詢問病人有無全身不適反應。
3.2.1.4 嚴格控制輸液速度 INF在輸注時應用恒速調(diào)節(jié)器控制輸注速度,開始15min,10mL/h;15min~30min,20mL/h;30 min~45min,40mL/h;45min~60min,80mL/h;60min~90 min,150mL/h;90min~120min,250mL/h。
3.3 皮膚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 本研究共有6例病人在接受INF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皮膚不良反應。我們根據(jù)不良反應的癥狀不同,給予不同的處理。其中有2例病人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病例1發(fā)生在第1周第1次輸注INF 1h后,病例2發(fā)生在第2周第2次輸注INF 50min時,2例病人均表現(xiàn)為四肢、軀干皮膚瘙癢,遵醫(yī)囑給予減慢輸注速度至20mL/h,同時給予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安慰病人,減少病人緊張情緒,20min后瘙癢癥狀逐漸緩解,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順利完成輸液治療。2例病人主要表現(xiàn)為蕁麻疹樣的皮疹,其中病例3發(fā)生于第1次輸注INF 1h,全身皮膚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風團,并融合成片,伴有瘙癢;病例4在接受第2次INF輸液治療約l.5h,前胸及下肢皮膚出現(xiàn)蕁麻疹伴有瘙癢癥狀。以上2例病人護士立即將輸液速度調(diào)節(jié)至初始速度,并遵醫(yī)囑給予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約0.5h后皮疹消退,瘙癢癥狀消失,并順利完成用藥,輸注完畢后繼續(xù)觀察2h,病人未再出現(xiàn)不適癥狀。另有2例病人發(fā)生了皮膚的嚴重不良反應,病例5在第3次輸注INF第3日后出現(xiàn)全身皮膚棕紅色的小點,以后逐漸擴展成棕紅色的斑塊,邊界清楚,后逐漸融合成片,后累及全身,伴有脫屑、脫發(fā)癥狀,診斷為遲發(fā)過敏性反應性皮炎。確定為嚴重不良事件,收住入院后,連續(xù)5d給予靜脈輸注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入甲潑尼龍80mg治療后,皮疹消退約70%,5d后改為口服醋酸潑尼松50mg,每日1次,皮疹逐漸消退,脫屑、脫發(fā)癥狀好轉(zhuǎn),后終止INF治療。病例6的不良反應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潰瘍,發(fā)生在第2次輸注INF后第2日,表現(xiàn)為自踝關節(jié)以下雙足皮膚發(fā)紅、腫脹及疼痛,多發(fā)水皰,隨之皮膚水皰破潰有淡黃色液體流出,有異味,其中有兩處形成約2cm×2cm大小的皮膚潰瘍,其表面覆蓋有少量膿性分泌物,周圍有壞死組織,并漸出現(xiàn)雙足皮膚增厚及脫皮,隨即收住入院治療,入院后給予做血、尿、便常規(guī)以及肝腎功能檢查,無異常指標。分泌物培養(yǎng)為大腸桿菌感染。雙足破潰處病理活檢回報為:上皮角化不全,棘細胞層增生,真皮乳頭血管擴張,內(nèi)皮細胞增生,少量炎細胞浸潤,考慮慢性皮炎改變。此例病人也確定為嚴重不良事件,收住入院治療。入院后遵醫(yī)囑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雙足皮膚,再給予依沙吖啶紗布濕敷30min后,再給予莫匹羅星軟膏外涂潰瘍部位。雙足皮膚增厚脫屑部位給予外涂復方丙酸氯倍他索軟膏,每日2次。并根據(jù)局部分泌物培養(yǎng)加藥敏試驗結(jié)果,針對性給予靜脈輸注環(huán)丙沙星全身抗感染藥物治療。1周后,病人皮膚水皰消失,脫屑明顯減少,潰瘍部位創(chuàng)面逐漸縮小至1.5cm×1.0cm,3周后皮膚破潰處基本愈合出院,未再繼續(xù)使用INF治療。
3.4 預防皮膚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①對護理人員進行INF藥物相關知識及輸注操作規(guī)程的培訓及考核,考試合格方可進行INF輸注治療護理工作。②用藥前認真詢問病人有無過敏史及相關的禁忌證。重點告知病人在用藥后如有皮膚瘙癢或皮疹等不適癥狀,應當及時就診,盡早處理,避免不良反應癥狀繼續(xù)加重。③為了減少皮膚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每次在用藥前遵醫(yī)囑常規(guī)給予抗過敏藥物地塞米松5mg,注入滴管內(nèi)。
大多數(shù)研究均表明,INF聯(lián)合MTX治療AS病人具有起效快的特點,如規(guī)律使用可提高AS病人的功能、活動范圍及生活質(zhì)量,INF成為治療AS的一線藥物[4]。但是在INF顯示良好治療前景的同時,其不良反應也日益受到關注。由于INF是TNF-α的人鼠嵌合的(含25%鼠蛋白和75%人蛋白)IgG1k單克隆抗體,AS病人對異體蛋白的反應可能會更加突出。而反復靜脈給藥可產(chǎn)生抗INF抗體[5],所以在輸注過程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輸液反應或過敏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蕁麻疹、面色潮紅等。有研究提示INF的皮膚不良反應常見,臨床表現(xiàn)多樣,部分病例為嚴重不良事件[6,7]。本研究觀察66例接受INF治療的AS病人,發(fā)現(xiàn)與治療藥物相關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27.27%,與以往的報道基本一致,其中皮膚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9.09%。嚴格掌握用藥適應證,加強病人用藥前的宣教指導,嚴格按照藥物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做好藥物輸注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尤其是皮膚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可以有效預防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對于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1] 張莉蕓,黃烽.生物制劑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研究進展[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5,9(2):112-115.
[2] Verea MM,Del Pozo J,Yebra-Pimentel MT,etal.Psoriasiform eruption induced by infliximab[J].Ann Pharmacother,2004,38(1):54-57.
[3] Garrett S,Jenkinson T,Kennedy LG,etal.A new approach to defining disease statu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The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J].J Rheumatol,1994,21:2286-2291.
[4] Brandt J,Kariouzov A,Listing J,etal.Six months results of a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etanercept in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rthritis Rheum,2003,48:1667-1675.
[5] Svenson M,Geborek P,Saxne T,etal.Monitoring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TNF-alpha-biopharmaceuticals:Assessing serum infliximab and anti-infliximab antibodies[J].Rheumatology (Oxford),2007,46:1828-1834.
[6] 張莉蕓,黃烽,張江林,等.Infliximab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發(fā)生皮膚不良反應七例臨床分析[J].中華風濕病雜志,2005,9(3):166-168.
[7] 薛彬,張曉蓮.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0C):2778-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