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篇視點和認知詩學在英語詩歌解讀中的運用——以《約翰·安德森,我的愛》為例

2012-08-15 00:42:38李金妹
關鍵詞:視點詩學語篇

李金妹

(湖北理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北 黃石435003)

英語詩歌有別于其他的文體,風格迥異。它語言鮮明、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按照不同的標準,人們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和解讀英語詩歌。從形式主義和結構主義的角度來講,可以分析詩歌的格律(metrical patterning),如:抑揚格、揚抑格等;英詩的音韻(sound patterning),如:頭韻、反韻、重復等;英詩每行的音步(foot)數(shù),如:單音步、雙音步、一直到八音步;英詩的結構形式,如:有對句、四行詩、無韻詩、自由詩、十四行詩、視覺詩等。從情感的角度講,可以分析詩歌的意象、意境、移情和效果等。從作者的風格來講,可以分析詩歌的流派,如:玄學派、騎士派、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等。

詩歌語言講究凝練,善于運用大量的意象和豐富的修辭手段,它注重情感的體驗和言外的意境。要準確理解詩歌,讀者不僅要準確理解詩歌的語言形式,還需要積極調動自身的心理機制,激活相關的背景知識和百科知識,發(fā)揮主觀聯(lián)想和激發(fā)情感,在心理空間上對詩歌的概念進行語義加工和理解。認知詩學以研究文學文本的閱讀為主要任務,以抓住語篇的意義和體驗作者的經驗世界和情感世界為研究目的。視點是認知處理的要素,文學作品中對視點的選擇和安排體現(xiàn)了作者對信息的認知加工過程。因此,認知詩學和視點在對文學文本的解讀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認知詩學

認知詩學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fā)展興起的一個新興的文學理論,它將認知語言學、認知心理學、文體學、敘事學和文學批評融為一體,是學術研究領域跨學科結合的突出成就。在國外,其代表人物有Tsur[1]、Stockwell[2]、Gavins 和 Steen[3]等 人。 其中,Stockwell的 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與Gavins和Steen的Cognitive Poetics in Pratice是這一理論領域標志性著作。Stockwell認為,認知詩學主要研究文學和認知的關系,其研究的焦點是運用心理認知的過程和規(guī)律來解釋文學作品的語言、結構和文學效果之間的關系。其理論范疇包括圖形/背景理論、原型理論、指示轉移、認知語法、腳本圖式、文本世界理論、可能世界理論、心智空間、隱喻、寓指等[2]。

近年來,中國學者開始對認知詩學給予密切的關注。著名學者劉立華、劉世生、熊沐清對國外認知詩學理論著作進行了推介和評價[4-5];蘇曉軍介紹了國外認知詩學的研究概況[6];蔣勇軍對認知詩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意義和前景作了全景式的描述[7]。除了在宏觀層面對認知詩學的理論進行整體的梳理和發(fā)展前景的展望之外,一些學者還從微觀層面以具體文學文本為例,展現(xiàn)了認知詩學研究的方法和意義。其中,藍純運用圖形/背景理論和腳本理論分析了部分唐詩宋詞,并提出了由初遇-鐘情-歡會-分別-相思等5個基本步驟構成的中國古典愛情腳本[8];封宗信以認知詩學為視角,分析了經典童話《愛麗絲鏡中世界奇遇》里的邏輯荒謬和悖論[9];李金妹、文慧、李宏鶴等運用圖形/背景理論對英語詩歌進行了認知解讀,驗證了該理論對解讀英語詩歌文本的可行性[10-11]。

二、語篇視點

視點(point of view)是源自修辭學與文學批評領域的術語。20世紀70年代以來,語篇視點在國外已成為語言學家關注的焦點之一,在文體學、敘事學、文藝批評、功能語義學等學科中得到深入的探討和廣泛的運用。Brown和Yule[12]認為作者根據(jù)不同的視點組織某個話題的有關材料,從而達到連貫的效果;功能語義學家Peter Harder[13]討論了視點與時態(tài)、體式及間接引語等的關系;文體學家 Michael Short[14]闡釋了視點在語言理解中的作用。

從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學者開始重視并研究語篇視點。熊沐清嘗試建立語篇視點的系統(tǒng)理論,包括其涵義、類型、特性及視點框等,探討了視點的語篇意義[15]。魏萬德、王愛軍從宏觀語用學的角度,以中國古典詩詞的英譯為例,探討了視點對詩詞翻譯的影響及其在語篇連貫中所起的作用[16]。饒芳在敘事理論的基礎之上,運用認知詩學的研究成果分析《洛麗塔》在敘事過程中對敘述視點處理的敘述策略[17]。但在這些研究中,把語篇視點和認知詩學結合起來對文本進行研究的學者極少[18]。本文以具體的英語詩歌為例,結合語篇視點和認知詩學中的圖形/背景和隱喻等理論對其進行認知解讀,探討語篇視點與認知詩學的關系。

熊沐清認為:語篇視點是指制約語篇深層結構(即語義)的一種圖式,反映人們看待對象世界的角度和態(tài)度,支配著對象的選擇與組合,從而影響語篇表層結構(即形式句法)的組織[15]。Roger Fowler把視點分為3類:時空視點、觀念視點及心理視點[19]。在此基礎上,熊沐清借鑒并拓展了視點的分類,認為任何句及語段、語篇都同時包含以下4種視點:時空視點、觀念視點、敘述視點和知覺視點。

具體來講,時空視點是人們觀察或呈現(xiàn)所描述的世界時采用的時空角度和位置,包括時空的起點和移動的順序。它主要通過時間指示語和地點指示語進行表征。話語中,時間指示語和地點指示語激活人類大腦中的認知圖式,通過突顯表達作者的意圖和觀念。

觀念視點涉及作者或人物的價值觀和信仰體系,反映人們對于對象的態(tài)度,對其數(shù)量、性狀、程度等方面的評價。情態(tài)詞、社會指示語和價值表達都可以用來表達說話者的價值和態(tài)度,而每個人的認知過程不盡相同。

敘述視點旨在研究文章如何建構,側重關注兩點:作者和人物或參與者之間,誰是敘述者,誰是觀察者;語篇中作者和人物之間不同的關系、說話人/受話人的關系(含作者/讀者關系)。敘述視點一般有兩大類:第一人稱敘述視點和第三人稱敘述視點。

知覺視點關注知覺對象,有起始和終結兩個部分。認知起點通常是言說的出發(fā)點和話題,知覺終點是言說的內容,也就是新信息。在信息傳授的過程中,知覺視點制約著信息的選擇與組合[15]。

三、語篇視點和認知詩學在英語詩歌解讀中的運用

視點可以指人觀察事物或敘述故事的角度、立場和方向。對于詩歌來說,觀察角度方向或立場的差異以及敘述方法的改變都會影響詩人或讀者對某一個事物的認知體驗,從而影響其對詩歌語言和意義的理解。認知詩學不僅注重語言分析、特別是概念意義的解讀過程,也注重情感、移情、審美等非概念意義的理解。它強調文學閱讀的體驗性、互動性和文學語境性[7]。語篇視點與認知詩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筆者以浪漫主義流派的蘇格蘭詩人Robert Burns的《約翰·安德森,我的愛》為例,采用語篇視點與圖形/背景、隱喻等理論相結合的視角對它進行認知解讀。

這首詩通過老嫗對老伴經久不衰的真摯愛情的回憶,頌揚了一對老年夫婦忠貞不移、白頭偕老的愛慕之情。該詩從老年人特有的生活情感里取材,詠嘆愛情的夕陽。

John Anderson,My Jo

by Robert Burns

John Anderson,my jo,John,

When we were first acquent;

Your looks were like the raven,

Your bonie brow was brent;

But now your brow is beld,John,

Your looks are like the snaw;

But blessings on your frosty pow,

John Anderson,my jo.

John Anderson,my jo,John,

We clamb the hill thegither;

And mony a cantie day,John,

We’ve had wi’ane anither:

Now we maun totter down,John,

And hand in hand we’ll go,

And sleep thegither at the foot,

John Anderson,my jo.

(一)時空視點和圖形/背景的形成與對立

時空視點主要通過時間指示語(如時間狀語、時態(tài)等)和地點指示語進行表征,包括時空的起點和移動的順序。詩人在第一詩節(jié)中采用了3個表示過去事件或狀態(tài)的be動詞(were,was),展現(xiàn)了老伴韶華之際的模樣:“記得當年初遇,/你的面容光潔,/你的頭發(fā) 烏 黑?!保╓hen we were first acquent;/Your looks were like the raven,/Your bonie brow was brent;)歲月匆匆,年華流逝,“如今你毛發(fā)脫掉,頭發(fā)雪白,親愛的”(But now your brow is beld,John,/Your looks are like the snaw)。詩人用一個現(xiàn)在的時間標志詞“now”和表示現(xiàn)在的狀態(tài)的be動詞(is,are)從過去寫到現(xiàn)在,從時間上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心理空間也同時發(fā)生了轉移。

認知詩學中的圖形/背景以突顯(salience)原則為基礎,是語言組織概念內容的一個基本的認知原則。“圖形”是指某一認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以及注意的焦點;“背景”即為突出圖形而起襯托作用的部分。當人們觀看周圍環(huán)境中的某個物體時,通常會把此物體作為突顯的圖形,把環(huán)境作為背景。本詩節(jié)中,描述愛人年輕時候的模樣用了raven、brent等詞匯,而描寫年老時的狀態(tài)則用了beld、snaw、frosty等詞匯。這些詞在視覺上形成強烈的反差,讓處于過去時空(背景)中愛人的形象(圖形)和目前時空(背景)中愛人的形象(圖形)形成對比,讓讀者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年輕時,英俊瀟灑的小伙相貌堂堂;浪漫甜蜜的愛情、美好幸福的婚姻令人難以忘懷,更值得回味。

(二)觀念視點與情感的展現(xiàn)和升華

觀念視點是人們通過文字所表達的態(tài)度評價、價值觀和信仰。認知詩學既重視語言分析,也注重情感、移情、審美等的理解。詩人在詩中采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整首詩中,John Anderson,my jo(約翰·安德森,我的愛)反復出現(xiàn)4次,在每個詩節(jié)的開頭和結尾運用,既體現(xiàn)了結構上的相互呼應,又體現(xiàn)了內容的層次。作者以老嫗的口吻呼喚愛人的名字,表達了她對老伴的濃濃深情和無限愛戀,同時也不斷地叩擊讀者的心弦,調動讀者的情緒,引起讀者強烈的情感體驗。

詩中的blessing(祝福)、thegither(注:together一起)、wi’ane anither(注:with one another彼此)、hand in hand(手拉手)、sleep thegither at the foot(相伴入眠)更是體現(xiàn)了這對夫婦的相濡以沫、相敬如賓、長相廝守的意象,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了一幅一對步履蹣跚、老態(tài)龍鐘的老人互相攙扶,互敬互愛的幸福生活。這種描寫讓白頭到老、海枯石爛、地老天荒的戀情得到升華。

(三)敘述視點和情感、故事的體驗

敘述視點關注作者和人物參與者之間,誰是敘述者,誰是觀察者;語篇中作者和人物之間不同的關系、說話人/受話人的關系(含作者/讀者關系)。人稱是敘述視點的主要語言標記。本詩采用的是第一人稱敘述視點,“我”(老嫗)是言語者、敘述者,同時也是詩歌中的人物;老伴和讀者是受話人和觀察者。正是由于敘述者和人物的同一性,使讀者可以跟隨“我”的回憶進入當時的故事和事件。

例如,讀者可以根據(jù)“我”的回憶,想象老伴年輕時候的英俊模樣,這為后面的描寫做好鋪墊。然后,“我”轉換視角,由時間狀語“now”讓讀者跟隨敘述者“我”從過去回到現(xiàn)在,通過老嫗的眼光描述愛人暮年時的老邁。年華已逝,當年的帥小伙如今已變成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詩人采用白描的寫作手法,用5個表示狀態(tài)的的動詞be,讓人感到仿佛在觀賞一幅幅素描圖。另外,be動詞were、was和are、is的交替使用給人以歲月滄桑感,體現(xiàn)了時間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流逝和變化。然而改變的是容顏,不變的是真情,“我”依然對你深情不改:“But blessings on your frosty pow,/John Anderson,my jo.”(祝福你那一片風霜的白頭,/約翰·安德森,我的愛。)

第一人稱敘述視點縮短了敘述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增強了讀者體驗事件的效果,讓讀者體會到人物的內心感受,容易引起讀者和作者之間的共鳴。

(四)知覺視點和隱喻的構成與識解

知覺視點關注感知的對象和從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過程,包括起始和終點。實質上它就是認知過程中信息的選擇和組合。語篇的起始話題就是知覺的起點,新信息的內容就是知覺的終點。知覺視點不僅是時空視點、觀念視點和敘述視點的載體,而且知覺視點的選擇體現(xiàn)了作者組織和安排信息的方式[20]。

第一詩節(jié)中,詩人用了兩個轉折詞but,起到了承先啟后、突出重點信息、反映主題的作用。第一個but表示對比,即愛人年輕時和年老時模樣的對比;第二個but則突顯了通過對老伴年輕時和現(xiàn)在的外貌的對比(已知信息),深情表達了老嫗對老伴的無限愛戀和關切之情(新信息),讓詩歌的語義進一步遞進,讓詩歌的結構和層次更清楚分明。知覺視點的處理突出了信息的重心,注重了句子表達的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知覺視點在處理信息過程中,依據(jù)邏輯和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先后決定詞語和分句的排列順序,信息的終點就落在句尾[20]。

在第二詩節(jié)中,詩人的描寫手法開始轉變,“我”(老嫗)的回憶由靜態(tài)轉為動態(tài),詩人連用了幾個動詞形象地勾畫出一對情侶上山下山時的場景,如“clamb the hill”、“totter down”、“go”和“sleep”等。“當年我們攜手登山;/愛人啊,這么多青春的日子,/我們相濡以沫?!保╓e clamb the hill thegither;/And many a cantie day,John,/We’ve had wi’ane anither:)

按照知覺視點的信息處理方式,這是信息的起點。接著,詩人通過now把讀者的視線拉到后面的詩句:“Now we maun totter down,John,/And hand in hand we’ll go,/And sleep thegither at the foot,/John Anderson,my jo.”(如今,我們終于要步履蹣跚地下山,親愛的,/手牽手,慢慢走,/山腳下,相伴入眠到永遠/約翰·安德森,我的愛。)

詩人在詩中運用了關于生與死的隱喻:把青春和老年分別比作上山和下山,寓意著生命的興旺和衰亡;人生是山路(Life is a mountainous path),死亡如睡眠(Death is sleep)。如今,這對恩愛夫妻已到老年,到了該“下山”的時候了。詩的最后4行道破主題,表現(xiàn)出老婦對老伴熱烈而真摯的愛情,以及兩位老人互敬互愛、相依為命、共同坦然走向生命的終點。詩人把人們恐懼的“老之將死”和死亡表現(xiàn)得順理成章,也展現(xiàn)了兩位老人在面對它們時的坦然心態(tài),把悲涼的主題涂上了一層美麗的色彩。這是作者想要突出的主題和表達的意境,也是信息的焦點,而知覺視點的終點就是信息重點的所在。

綜上所述,視點與認知緊密相連。視點的安排和選擇是一種認知處理過程,涉及到圖式、腳本、方案等認知方式的運用,也直接影響認知主體對事物處理方式和認知結果[20]。因此,視點的選擇和分析對文學文本的解讀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認知詩學探討的也是認知與文學的關系,強調從心理、認知過程解讀文學文本的語言、結構和文學效果之間的關系[17],強調讀者對情感、移情、審美等非概念意義的理解。本文通過結合語篇視點與圖形/背景、隱喻等理論,對蘇格蘭詩人Robert Burns的《約翰·安德森,我的愛》進行認知解讀,探討了視點與認知詩學的關系及其對詩歌解讀的作用,認為視點也屬于認知詩學的研究范疇,它在認知詩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通過視點理論對英語詩歌文本的分析,有利于讀者準確理解英詩的概念,加深對英詩的體驗,最終達成與作者之間的情感互動。

[1] Tsur R.What is Cognitve Poetics?[M].Tel Aviv:The Katz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ebrew Literature,1983.

[2] Stockwell P.Cognit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

[3] Gavins J,Steen G.Cognive Poetics in Practice[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

[4] 劉立華,劉世生.語言·認知·詩學 ——《認知詩學實踐》評價[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38(1):72-77.

[5] 熊沐清.語言學與文學研究的新接面——兩本認知詩學著作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40(4):299-305.

[6] 蘇曉軍.國外認知詩學研究概觀[J].外國語文,2009,(2):6-10.

[7] 蔣勇軍.試論認知詩學研究的演進、現(xiàn)狀與前景[J].外國語文,2009,(2):2-27.

[8] 藍純.從認知詩學的角度解讀唐詩宋詞[J].外國語文,2011,(2):39-43.

[9] 封宗信.《愛麗絲鏡中世界奇遇》的認知詩學分析[J].外國語文,2011,(2):31-36.

[10] 李金妹.論詩歌翻譯中的文體風格和押韻技巧——評呂志魯?shù)摹队⒄Z愛情名詩選譯》[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9,(2):29-36.

[11] 文慧,李宏鶴.圖形—背景理論在詩歌《蒼蠅》分析中的應用[J].太原科技大學學報,2010,(2):149-152.

[12] Brown C,Yule G.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13] Harder P.Functional Semantics:A Theory of Meaning,Structure and Tense in English[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83.

[14] Short M.Understanding Texts:point of view[A].Brown G.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0.

[15] 熊沐清.論語篇視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1):21-28.

[16] 魏萬德,王愛軍.語篇視點與詩詞翻譯[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6):905-909.

[17] 饒芳.《洛麗塔》中的敘述與聚焦——認知詩學視野下的敘事策略[J].外國語文,2009,(5):72-75.

[18] 郭甜.視點在認知詩學中的作用[D].四川外語學院碩士論文,2011.

[19] Fowler R.Linguistic Criticis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20] 彭正銀.知覺視點在翻譯中的轉換與等值效果[J].外國語文,2010,(2):105-110.

猜你喜歡
視點詩學語篇
背詩學寫話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第四屆揚子江詩學獎
揚子江詩刊(2017年1期)2017-01-17 06:25:11
視點
河南電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24
讓你每天一元錢,物超所值——《今日視點—2014精萃》序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2
兩會視點
中國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40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語篇特征探析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
兩種翻譯詩學觀的異與似
外語學刊(2012年6期)2012-01-19 13:46:54
尋找新的視點
林口县| 南木林县| 新平| 开鲁县| 丰镇市| 房山区| 来凤县| 朝阳区| 罗甸县| 深州市| 武胜县| 航空| 额尔古纳市| 马龙县| 山西省| 西乌珠穆沁旗| 麟游县| 阜康市| 宝鸡市| 甘洛县| 麻栗坡县| 合作市| 曲水县| 洞口县| 扶余县| 马公市| 福建省| 报价| 渭南市| 鹤峰县| 祁连县| 乐清市| 凤冈县| 保定市| 平度市| 淳化县| 唐山市| 青冈县| 武川县| 怀安县| 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