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燕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黃岡438002)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的一個群體,同樣也面臨著來自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其心理狀況有不良反映,種種現(xiàn)象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與重視。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能力,我們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全方面的調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那些已經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能早日走出心理困擾,健康成長。
心理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前進過程。每一個個體的心理過程和個性特點都在逐漸地、持續(xù)地發(fā)展著,各個心理過程和個性特點的發(fā)展速度不完全一樣,它們達到成熟水平的時期也各不相同。有的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即已達到較高的發(fā)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達到較成熟的水平。心理的各個方面的發(fā)展也是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制約的。高職院校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以此來減輕心理壓力。如宣泄的方式,我們可以采用適當?shù)姆椒ǎ_辟多種良性宣泄的渠道(如各種文體活動、傾訴、哭泣、泄氣法等),引導學生釋放心理能量,重新建立新的心理平衡;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我們可以運用心理團體輔導課的形式,學生通過參與游戲活動,學會分享,集體討論,在體驗互動中對高職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幫助。
高職院校學生還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一些事情的看法還存在片面、偏激之處。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大學生同樣會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不可預料的挫折,而高職生對挫折的體驗尤為深切。挫折會帶來消極的身心反應,對人的心理與行為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我們要引導他們正確地認識和看待挫折,樹立正確的挫折觀。挫折是客觀存在的,它一方面給人帶來焦慮、痛苦甚者打擊;另一方面又給人以教益和歷練,使人變得更加成熟和理智。正如大文豪巴爾扎克說的:“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他還進一步指出:“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币虼?,大學生要敢于面對挫折,勇于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看到挫折的積極面,把挫折當作走向成功的階梯,從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有效戰(zhàn)勝挫折。
高職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自我認知問題,如認為自己學歷不如本科生,前途不如本科生,從而陷入自卑,缺乏自信。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改變思維方式,調節(jié)不良情緒、建立自信心。如轉移的方法,即轉移注意力、轉移焦點,通過移情換境轉移注意力。擺脫原來的消極狀態(tài),重新振作起來。還可以在相關的活動課中,通過情景設計、角色扮演、團體輔導等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學會分享、感同身受。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開發(fā)潛能,發(fā)揮優(yōu)勢,從而建立自信。
人際交往是人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人際關系和諧是事業(yè)成功的重要條件,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處理好人際關系不僅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也有利于事業(yè)的發(fā)展。在人際交往中,要做到平等尊重、真誠相待。凡事都要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在人際交往時肯定、接受別人,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學習別人的長處,正確對待別人的成績,不嫉妒,不爭功,遇事多思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這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無論人際交往如何注重技巧與方法,誠信才是最持久的為人處世之道。人與人需要守信,需要信任。做人,一定要講誠信,誠信的建立都是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它體現(xiàn)在我們日常的行為中。除了普通人際交往之外,處于青春后期的高職生還存在異性交往的問題,所以學校、家長要幫助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異性交往問題,樹立正確的婚戀觀,調整好心態(tài),調適交往與溝通方式,與異性同學建立自然、和諧和純真的人際關系。
教師要鼓勵高職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多交流、多溝通,做到積極主動地交往。主動并不表示自己就低人一等,自己就沒有自尊與面子;主動是人際互動的前提。對于學生而言,交流和溝通的對象既可以是同學,也可以是老師,既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異性,只要在交往與交流中保持正確的形態(tài),保持交往的主動性,就一定會獲得成功。即使在交往遭到拒絕,高職學生也可以運用合理化機制,為自己尋找理由,安慰自己,達到心理平衡。當然,要想讓自己成為受人歡迎的人,就要培養(yǎng)一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如熱情、穩(wěn)重、幽默、自立、樂于助人、尊重他人、富于合作、思想活躍等。
人際交往要講究分寸,以免在人際交往中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在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健康交往的基本理論外,更應注重人際交往藝術的培養(yǎng),比如說話的藝術、相處的藝術、認知的藝術等,注重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言談舉止、穿著打扮、待人接物,不斷增強自身的人際吸引力[1]。我們可以設計一些相關主題的活動訓練課,如:表演、情境模擬游戲、互訪互問以及其他活動形式,學生可以從中了解人的差異性,做到知己知彼、會說會聽、能進能退,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恰當?shù)剡x擇自己的態(tài)度與行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要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就要很好地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作為大學生的一個組成部分,高職生既有與大學本科生的共性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獨特性。他們也要面對學習、生活、家庭環(huán)境、交際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情感狀態(tài)較為復雜,而不同學生性格差異使得不同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異,以至于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狀況也存在內在的復雜性。具體表現(xiàn)為:環(huán)境變化,帶來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適應不良;基礎不牢導致學習困難,動力不足,缺乏興趣;強烈的交往欲望但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性意識的覺醒但性沖動與性壓抑沖突尖銳;擔心未來引發(fā)生涯困惑、求職困難[2]。我們要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學會心理調適的方法,提高心理品質。
到了大學階段,學生的情感體驗比以前更豐富復雜,他們熱情、活潑,但多變、不穩(wěn)定、自控力差。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自控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特別是在情緒管理方面,引導學生選擇適當?shù)姆绞结尫畔麡O情緒。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要認真聆聽學生的訴求,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了解并分析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及形成原因,及時地進行引導。教師通過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團體輔導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讓學生充分投入地體驗各種豐富的情緒與情感,釋放消極情緒,重建心理平衡,重拾健康心理。
優(yōu)良的意志品質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證。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應從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自制力等方面加強自身意志品質的鍛煉。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看到事物好的一方面,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收獲。很多調查資料顯示,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與心理承受力偏低,所以高職學生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挫折是一個人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東西,而人的抗挫折能力也是在與挫折較量的過程中培養(yǎng)起來的。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要正確地認識和看待挫折,不要把它看成絆腳石和陷阱,而要看成人生歷練、人生財富,主動接受生活的考驗。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增強挫折承受力和調節(jié)力。如收集一些成功人士的人生經歷來激勵自己,樹立自我效仿的學習榜樣,將負能量轉化為動力,激發(fā)積極進取的朝氣,恢復心理平衡和信心。還有我們可以嘗試改變原定的目標,調整自我期望值,讓理想與現(xiàn)實趨于統(tǒng)一。我們還可以轉移注意力,重新調整自己,發(fā)揮自身特長,以其它方面的成功來彌補不能達到的愿望,用積極的情緒自我激勵,緩解心理壓力。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體育運動的方式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如通過體驗長跑、登山等體育運動達到身體極限時,如何從心理上、意志上再堅持一刻,成功的到達終點,也就到達了人生成功的制高點。
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本文的研究也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如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縱向比較還不夠,研究的對策還不夠具體。在今后的理論研究中,應進一步深入這方面的研究。在理論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方面,高職院校教師要將實際調查結果作為工作中的參考數(shù)據(jù),重視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奮發(fā)向上的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幫助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展開深度研究,對世界獲得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的理解,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能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從而減少心理壓力和心理負擔,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精神,抵御各種心理困擾;通過開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依據(jù)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實施心理輔導,并向學生介紹一些自我保健和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適度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生自身也要積極向上,主動找老師、同學、親人、朋友訴說自己的情感,用正確的方式發(fā)泄受壓抑的情感,從而使得壓力得到緩解,并最終脫離壓力。在此基礎上,通過“我行,我是好樣的,我能成功”等心理暗示,不斷激勵自己,并以實際行動走向陽光。另外從學校教育的角度,變心理干預的教學模式為心理品質培育的教學模式,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擴大受教育的范圍,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1]桑作銀,汪小容.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181.
[2]李慶成.試析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5(0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