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琴 楊 芳 郭 亮
(江蘇省啟東市農(nóng)產(chǎn)品質監(jiān)中心 226200)
我們經(jīng)過多年生產(chǎn)實踐,摸索出絲瓜-秋萵苣-大葉菠菜高效栽培模式。一般絲瓜667m2產(chǎn)量3000kg以上,產(chǎn)值在3500元以上;秋萵苣667m2產(chǎn)量2000kg以上,產(chǎn)值2500元以上;大葉菠菜667m2產(chǎn)量2500kg以上,產(chǎn)值1500元以上。合計每667m2年產(chǎn)值在7500元以上,經(jīng)濟效益較好,現(xiàn)將該模式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絲瓜于2月上旬在大棚內播種育苗,3月底定植,于大棚兩側各種植1行,1m種4株,6月份開始陸續(xù)采收,8月中旬收獲結束。秋萵苣在8月初覆蓋遮陽網(wǎng)育苗,8月底移栽,10月中旬上市,10月下旬收獲結束。大葉菠菜在10月中旬下種,翌年2月底收獲。
絲瓜選用高產(chǎn)早熟品種,如六葉等;秋萵苣選用耐熱性強的品種,如三青皮等;大葉菠菜選用較耐寒的品種,如超級先鋒等。
精細整地,每667m2施優(yōu)質腐熟雞糞2000kg或人畜糞2500kg、25%氮磷鉀三元復混肥50kg、尿素15kg,充分耕翻均勻。筑畦高15~20cm,溝寬30cm、溝深20cm,整平畦面,覆蓋地膜壓實。在地膜上方搭建棚架覆膜增溫。育苗前先進行浸種催芽,于2月上旬選擇晴天上午播種,采用大棚育苗,苗齡40d左右。當瓜苗達4葉1心時,選擇晴天定植,大行距80cm、小行距50cm,株距35cm,大小苗分開定植。3月底之前以防凍保溫為主,保持棚內白天25~28℃、夜間不低于12℃。當夜間最低溫度達15℃以上時,開始全天通風不蓋膜。絲瓜定植緩苗后,可追施適量尿素,以后隨著嫩瓜采收,每10d左右施肥1次,每次每667m2施尿素10kg。在澆足定植水的基礎上,一般坐瓜前不澆水,坐瓜后開始澆水,保持畦面干濕交替。絲瓜需要搭架,用竹竿搭成人字架,架高2.5m,縱橫連接拉緊,形成整體架面,當瓜蔓伸長時,及時在架上引蔓、綁蔓。當瓜蔓伸長到架頂開始落蔓時,摘除主蔓50cm以下部位的葉片,將瓜蔓下放盤繞,重新綁蔓。一般留主蔓結瓜,開花當日上午7~9時進行人工授粉。授粉時,摘下當日雄花,將其花粉散落于當日開放的雌花上。幼瓜生長過程中及時摘除老葉、病葉和卷須,以及病瓜、畸形瓜和主蔓50cm以下部位的根瓜。絲瓜一般很少發(fā)生病蟲害,但在長期陰雨、濕度大、光照不足、透風不良等條件下,易發(fā)生霜霉病、疫病等,應選準藥劑及時進行有效防治。
8月份氣溫較高,萵苣種子不易發(fā)芽,播種前可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2~3h,撈起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用紗布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室。冷藏室最高溫度不能超過10℃,2~3d種子開始露白,取出種子置于陰涼處晾2~3h后播種,采取遮陽稀播育苗方法。秋萵苣秧齡25d左右,2片真葉時間苗,8月底移栽。定植后要保持土壤濕潤,發(fā)現(xiàn)土壤干旱要及時澆水,澆水要在下午4時以后進行。萵苣活棵后施苗肥,667m2兌水澆施尿素10kg,深中耕。苗長出一輪新葉時,再追1次速效性氮肥,莖部開始膨大時追第3次肥,以速效氮肥和鉀肥為主,促進莖部膨大。秋萵苣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等,在搞好藥劑防治的同時,要注意改善田間小氣候,降低濕度,增強田間通風透光能力,從而抑制病害的發(fā)生。蟲害主要是蚜蟲,可用菊酯類藥劑防治。
10月底秋萵苣收獲后及時整地,每667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1500kg和三元素復合肥30kg左右,耕翻耙平。人工開行點播,行距20cm、株距4~5cm,每穴播1~2粒種子。齊苗后間苗,每穴留苗1株,定苗后澆提苗肥,每667m2施尿素5kg,以后每隔10~15d視天氣、苗情追肥,翌年2月底及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