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彬
(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在我國,未成年犯罪主要集中于財產犯罪和經濟犯罪領域。我國《刑法》對絕大多數(shù)經濟犯罪和財產犯罪規(guī)定了罰金刑,這也意味著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涉及到罰金刑的適用問題。因此,正確處理好未成年人犯罪的罰金刑適用問題,對于減少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擬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以求對司法實踐有所裨益。
在我國,雖然刑事立法對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問題持肯定態(tài)度,但不少學者仍對這一立法規(guī)定存著廣泛質疑。
學界對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的質疑主要存在否定說與限制說兩種觀點。否定說認為不應當對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其具體理由是:未成年人沒有獨立財產,對其判處的罰金常由其監(jiān)護人實際承擔,違背罪責自負的原則,導致株連他人的后果;罰金刑重罰不重教,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對未成年人判處罰金執(zhí)行難,有損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1]而限制說也基本上是以上述理由為基礎,并進一步從刑法的謙抑性要求考慮,認為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沒有收入來源,其懲罰與教育功能不大,且在司法實踐中難以得到執(zhí)行,因此對他們禁止適用罰金刑;而對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慎用罰金刑,并允許罰金易科為自由刑。[2]338-339
針對上述肯定說和限制說兩種觀點,筆者擬結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及我國《刑法》關于未成年人犯罪適用罰金的立法規(guī)定,對當前我國《刑法》關于未成年人犯罪適用財產刑的立法規(guī)定的合理性進行辨正。
第一,對未成年人判處罰金刑并不違背罪責自負原則。在現(xiàn)實中,由于未成年人大多沒有收入來源,確實存在著對未成年人判處的罰金刑由其監(jiān)護人代繳的情況,會導致株連他人的后果。但筆者認為,株連他人并不意味著就違背罪責自負原則。這是因為,絕對不株連他人的刑罰是很少存在的。人畢竟是社會化的人,有其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而“作為報應的刑罰,以對受刑者剝奪其財產、或剝奪其身體的自由,有時剝奪其生命為內容。那對被科處刑罰者是明顯的非常痛苦。刑罰是一種害惡,必須發(fā)生痛苦這一現(xiàn)實,必須率直地承認?!盵3]在面對刑罰時,除了本人直接感受到這種痛苦之外,其家庭成員也難免會受其波及。這是由刑罰是一種惡害的屬性所決定的,并不是只有適用于未成年人的罰金刑才具有株連他人的特性。例如,甲是一個擁有妻子、女兒的搶劫犯,因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十年有期徒刑最直接的后果是給甲帶來剝奪人身自由的痛苦。但對其家庭來說,其所帶來的災難也絕不能小視,而且十年來的家庭開支也全部落到妻子一個人肩上。雖然其妻子、女兒沒有直接承受自由刑的痛苦,但還是受到株連,而且這種株連比對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株連其監(jiān)護人的情況更為嚴重。然而,我們并沒有以自由刑因株連他人違背罪責自負原則而否定其合法性,相反,自由刑在各國刑罰體系中依然占據(jù)著核心地位。據(jù)此,以對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違背責任自負原則而否定其合法性根本不能成立。況且,2005年12月12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第3款明確規(guī)定:“對被判處罰金刑的未成年罪犯,其監(jiān)護人或者其他人自愿代為墊付罰金的,人民法院應當允許。”這說明監(jiān)護人或其他人為未成年罪犯墊付罰金是依其自愿,并非強制的。因此,監(jiān)護人自愿墊付罰金,也可以視為他們將自己的財產贈與了未成年人,而后由未成年人上繳國家。懲罰的對象從法律的名義上仍然是犯罪的未成年人,國家并未強制未成年人父母代繳罰金,所以不能認為違背罪責自負原則。[2]340
第二,對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可以減少對他們判處短期自由刑的數(shù)量,更好地貫徹對未年人犯罪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刑事政策。在我國《刑法》中規(guī)定有罰金刑的犯罪共計210個,其中規(guī)定有選科罰金刑和復合制罰金刑的犯罪有101個,規(guī)定有必并制罰金刑的犯罪有109個。①2011年2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多項內容進行了修改,其中包括罰金刑的內容,筆者所列數(shù)據(jù)正是根據(jù)最新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計算得出.首先,從理論上講,規(guī)定有選科罰金刑和復合制罰金刑的這101個犯罪,對未成年人均可適用單處罰金刑。而且,由于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規(guī)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從輕、減輕處罰。因此,對于那些犯罪情節(jié)不是特別嚴重的未成年人犯罪,較之于成年人犯罪來說,其判處單處罰金刑的可能性更大。而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和2000年12月13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4條對未成年人適用單處罰金刑的傾向性規(guī)定,對于未成年人適用單處罰金刑的可能性會更高。因此,未成年人罰金刑的適用無疑減少了對他們判處有期自由刑的數(shù)量。其次,即使在規(guī)定有必并制罰金刑的109個犯罪中,罰金刑的適用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未成年罪犯適用有期自由刑的數(shù)量,即如果在對罪犯僅僅判處有期自由刑緩刑明顯較輕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對其判處有期自由刑緩刑必并罰金刑,這樣在對罪犯加重刑罰的同時,也避免了對其適用有期自由刑,從而減少了對他們適用自由刑的數(shù)量。因此,未成年罪犯罰金刑的適用,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他們判處自由刑的比率,這樣更有利于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因為,單處罰金刑或有期自由刑緩刑并處罰金刑不剝奪犯罪人的自由,受刑人不像被判處自由刑的人一樣關押在獄中。這就消除了犯罪人在監(jiān)獄內互相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對犯罪人進行教育改造。[4]反之,如若廢止了未成年人的罰金刑,就只能將更多的未成年人判處短期自由刑。而將罪刑不重、心智還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置于復雜的監(jiān)獄環(huán)境中,其效果顯然不如對之判處罰金刑而放之于家庭、社會的監(jiān)管之中。因此,“對于未成年人犯罪人來講,如果僅僅因為其沒有獨立財產而舍輕求重,判處其較重的刑罰,以教育為主、以懲罰為輔的刑事政策就流于形式”。[5]
第三,我國《刑法》肯定對未成年罪犯適用罰金刑,正是適應刑罰謙抑性要求的體現(xiàn)。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對未成年人罰金刑的適用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對他們適用短期自由刑的數(shù)量,從而降低對他們的刑罰處罰幅度,這也符合刑法謙抑性的要求。但如果否定對未成年犯罪的罰金刑適用,其結果是:首先對于規(guī)定有選科罰金刑和復合制罰金刑的101個犯罪不能適用單處罰金刑,對其所判處的刑罰將只能在有期自由刑刑種里進行選擇,這無疑會增加對他們適用自由刑的機率;其次,對于規(guī)定有并科罰金刑的109個犯罪來說,如果對未成年人不能判處罰金刑,那么在對未成年罪犯判處有期自由刑緩刑明顯較輕的情況下,則不能判處有期自由刑緩刑并科罰金刑以加重其刑罰,其結果是很可能選擇判處有期自由刑,這顯然會增加對他們判處有期自由刑的數(shù)量。由此可以看出,罰金刑在一定程度上起著緩合未成年人適用有期自由刑的作用,也降低了對罪犯的刑罰處罰幅度,這其實正是適應刑罰謙抑性要求的表現(xiàn),而非違反了該原則。
第四,對未成年人判處罰金刑,更有利于實現(xiàn)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預防,教育他們改邪歸正,防止他們將來重新走上犯罪道路。首先,未成年人很少有自己的財產,對其判處罰金,其親友代繳后會增強管教孩子的責任心。將孩子不予關押而放之于父母身邊,更有利于父母對孩子進行管教。而且,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往往與教育的缺陷有很大關系。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法官尚秀云曾于2004年對100名在押未成年犯犯罪原因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有80%的未成年犯罪人是因為家庭溺愛,29%是因為家庭失和,23%是因為家人的打罵,9%是因為家庭的放任。[2]340對未成年人判處罰金刑而不予關押,其父母遭受經濟損失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序上審視、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珍視孩子重新回到自己身邊的機會,改變原來的教育方式而從根本上防止未成年人重新走上犯罪道路。其次,罰金刑主要適用于貪利性犯罪。而司法實踐中的未成年人犯罪也主要是侵犯財產犯罪。對這部分通過非法手段獲得錢財?shù)奈闯赡耆藖碚f,對他們判處罰金刑可以使他們直觀而形象地認識到,非法獲得錢財不僅使他們可能面臨牢獄之災,而且也會使他們付出很大的經濟代價,得不償失。不論是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還是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均能深刻地理解其利害關系,從而在根本上消除他們再次犯罪的動機。
第五,罰金刑的執(zhí)行難問題,并不只是存在于未成年人犯罪中,它是罰金刑執(zhí)行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用罰金刑的通病來單單否定未成年人犯罪罰金刑的合理性,其理由并不充分。而且根據(jù)調查顯示,司法實踐中未成年被告人主動繳納財產刑的情況明顯好于成年被告人。[6]因此,這并不能作為否定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合理性的充分理由。
基于上述理由,筆者認為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有其積極效果和合理性。因此,當前立法對未成年人犯罪適用罰金刑的規(guī)定基本是合理的。
明確了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的合理性,下面筆者擬結合我國《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對未成年犯罪罰金刑的適用提出如下見解。
根據(jù)《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guī)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只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負刑事責任。因此,對這一部分犯罪主體判處罰金刑,就只能是上述八種犯罪中規(guī)定有罰金刑的犯罪。而上述八種犯罪中只對搶劫罪和販賣毒品罪規(guī)定了并處罰金刑。所以,對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搶劫罪和販賣毒品罪的,在判處自由刑的同時應當并處罰金刑或沒收財產刑。
由于《刑法》第17條規(guī)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那么,從理論上說,對于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構成任何規(guī)定有罰金刑的犯罪均可適用罰金刑。但應注意《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于未成年人適用財產刑的限制規(guī)定,即對未成年罪犯實施刑法規(guī)定的“并處”沒收財產或者罰金的犯罪,應當依法判處相應的財產刑;對未成年罪犯實施刑法規(guī)定的“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或者罰金的犯罪,一般不判處財產刑。但是,在我國《刑法》中,只有第325條規(guī)定的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①目前還未見有未成年人犯此罪.規(guī)定了“可以并處”罰金刑的情節(jié)。因此,該《解釋》對未成年限制適用罰金刑的意圖并不明顯。
我國《刑法》沒有對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的情形作例外規(guī)定。這意味著對于未成年人犯罪,如果所犯罪行規(guī)定了罰金刑,應當按照刑法的規(guī)定判處罰金。并且,相關的司法解釋也對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的情況作出了規(guī)定。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對未成年人判處單處罰金刑的作了特殊規(guī)定,第15條又對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的范圍、數(shù)額及執(zhí)行方式作了具體規(guī)定。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2條、第4條分別對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從寬處罰、具體數(shù)額及單處罰金的情形作了特殊規(guī)定。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刑事立法對于未成年人能否適用罰金刑的問題持肯定態(tài)度,但同時也對未成年人犯罪罰金刑的適用作了不同于一般成年人的限制規(guī)定。如上述兩個司法解釋中均有對未成年人判處罰金時應從輕、減輕處罰,及對刑法規(guī)定的“可以并處”罰金的犯罪一般對未成年人不判處財產刑的規(guī)定。
對于上述規(guī)定,我們理解為:(1)在《刑法》分則條文規(guī)定為必并①這里是指刑法條文規(guī)定為“并處罰金”的情形.罰金刑時,對未成年罪犯應當判處罰金刑,但是應當依照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的規(guī)定及上述兩個司法解釋,對未成年人從輕、減輕處罰。(2)在《刑法》分則條文規(guī)定為復合罰金刑②這里是指刑法條文規(guī)定為“并處或單處罰金”的情形.和選科罰金刑③這里是指刑法條文規(guī)定為“自由刑或罰金”的情形.時,由于適用這兩種方式罰金刑的犯罪通常是主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輕罪,其社會危害性本身就不大,而且我國一貫以來也主張對未成年人犯罪采取“懲罰為輔、教育為主”的刑事政策,再加上未成年本身又是法定從寬處罰情節(jié),所以應重點考慮對他們適用不剝奪人身自由的刑罰。依照這一思路,在刑法條文規(guī)定為復合罰金刑的情況下,可重點考慮對未成年人犯罪判處單處罰金、管制并處罰金或有期自由刑緩刑并處罰金刑;在刑法條文規(guī)定為選科罰金刑的情況下,應重點考慮對未成年人犯罪判處單處罰金刑。(3)在《刑法》分則條文規(guī)定為得并罰金刑時④這里是指刑法條文規(guī)定為“可以并處罰金”的情形.,一般情況下不應對未成年罪犯判處罰金刑。
通過上述關于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的合理性分析可見,對未成年罪犯適用罰金刑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罰金刑的懲罰與預防意義,對于未成年人實施的貪利性犯罪,罰金刑的懲罰與預防作用是其他任何刑罰無法替代的;二是罰金刑對于減少未成年人判處短期自由刑的數(shù)量和減輕對其判處有期自由刑的幅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國《刑法》分則中規(guī)定有罰金刑的犯罪,對未成年罪犯適用該罪罰金刑均具有以上兩個方面意義。因此,未成年人實施我國《刑法》分則中規(guī)定有罰金刑的犯罪,均可對其適用罰金刑,而以此為指導確立的罰金刑具體適用方案也無疑是正確的。
[1]馬柳穎.關于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的思考[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2]王瓊.罰金刑實證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日)吉川經夫.改訂刑法總論[M].法律文化社,1974:287-288.
[4]陳興良.刑種通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316.
[5]高銘暄.刑法專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43.
[6]於賢淑.對未成年人犯罪適用財產刑的法律思考[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