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太原市園林局綠化工程大隊,山西 太原 030002)
隨著人們回歸自然的意識不斷加強,自然界原生態(tài)景觀得到偏愛,花境作為一種在科學、藝術的原則下,模擬多種植物自然交錯生長狀態(tài),應用于園林景觀中的一種植物造景方式,從而得到人們的重視,它不僅展現(xiàn)了觀賞植物的個體美,尤其體現(xiàn)植物自然組合的群體美,造景目標是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景觀效果。
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及造景的功能要求,不同地點應布置不同類型的花境,如建筑物前布置花境可以柔化建筑物硬朗線條,提升植物景觀效果;在路中央布置可雙面觀賞的花境,兩側背景前則適合布置單面觀賞的花境,或將兩種形式同時應用;在公園游廊周圍或空曠的草坪點綴花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觀賞效果;在一些影響景觀效果的擋土墻、圍欄、廁所周圍布置花境,可以起到遮擋和美化效果,所以設計者應根據環(huán)境特點選擇一些與景觀功能一致的植物品種。
花境管理方便,景觀特色顯著,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在西方發(fā)達國家花境已經有較長時間的發(fā)展歷史,是一種較為成熟的種植形式。
花境起源于英國,并且不斷發(fā)展成多種設計形式,最初營造的花境的目的是為了近距離觀賞植物,并沒有特別注意植物之間的搭配,中世紀花園將實用的草本花卉混合在一起種植,這為之后的發(fā)展奠定了植物基礎,之后隨著人們對美學思想的重視、種植技術的提高及可應用植物種類的擴展,花境的布置到達了較高的層次。
花境的季相景觀得到了重視,而且將其他藝術學科的先進思想應用到花境設計中,使其更富感染力,這期間花境的設計風格、植物選材、質地及色彩搭配日趨豐富,涌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花境設計作品。
花境由西方國家傳入中國,早期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得到應用,雖然景觀面積不大,但效果很好,近年,在一些大城市的公共綠地、廣場中,花境的應用日漸增多,例如北京植物園道路兩側的花境設計?;ň车男问胶蛢热葸€在不斷拓展,并且在城市建設及生態(tài)園林建設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花境以其自身的景觀特色,適合在多種環(huán)境中使用,布置地點已逐步從經典的庭園延伸到林緣、濱水處、巖石地等,可以是專類性質也可以是點綴性質。
花境的植物組成,或將大量的多年生花卉配置在一起,用律動的豎向排列,使不同種植物在色彩、質地和形狀上形成對比,形成隨季節(jié)變化的景觀效果,或以宿根花卉為主,并配置少量的花灌木(木槿、紅瑞木、棣棠、紫丁香、海棠、迎春)、球根花卉、地被(麥冬、鳳尾竹、常春藤)、觀賞草(玉帶草、芒、苔草、花葉蘆竹)等組成混合花境,這種種植形式生態(tài)性更強,景觀層次更為豐富。
花境設計人員首先必須了解各類植物的生長習性,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搭配,才能保證觀賞效果的持久性和優(yōu)良性,滿足景觀多樣性的花境。
1)多以多年生花卉為主,少量選用一兩年生草本花卉;
2)植物適應管理粗放,抗逆性強;
3)選擇花葉兼美、觀賞期長的植物。
1)每種植物呈不規(guī)則狀組團種植,各團塊相接,互相襯托;
2)注意景觀長期效果,混合種植,使其花期不斷;
3)豎向上要有層次感,前部外圍應是最矮的邊緣植物,如銀葉菊,八寶景天等,內部植株立面高低錯落,例如花朵呈垂直狀的,如蜀葵、鳶尾、百合類、蛇鞭菊等;
4)色彩上,在結合花境功能確定整體色調的前提下,也要注意植物顏色的對比,如在公園里的開曠處,或景觀節(jié)點處運用暖色調花卉,在幽靜的休息區(qū)用冷色調花卉較為合適。
花境的景觀特點符合當今人們的審美情趣和不斷提高的生態(tài)意識,也符合建設生態(tài)城市對植物多樣性的要求,同時其管理粗放的特性還可以節(jié)約資源,提高經濟效益,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
我國的花境發(fā)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植物品種開發(fā)力度不夠;應用形式較為單一,多采用大色塊種植形式,與花帶的概念相互混淆;工作人員養(yǎng)管水平有限,無形中增加了經濟成本,花境研究和應用的道路雖然漫長,需要各方面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注意從細節(jié)處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花境就會在中國園林建設中擁有廣闊的前景。
[1] 吳滌新.花卉應用與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9.
[2] 周武忠.花境設計師[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 張新然,嚴 娟.基于景觀三元論的園林建筑與植物造景分析[J].山西建筑,2011,37(23):199-200.
[4] 夏宜平.園林花境景觀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
[5] 余樹勛.花園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