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明,孫舶竣
(1.雞西電業(yè)局,黑龍江 雞西158100;2.雞西市郊農電局,黑龍江 雞西158100)
變電站安裝許多重要電氣設備(如變壓器、斷路器、隔離開關、互感器等),一旦遭受雷擊,將產生雷擊過電壓(大氣過電壓),危害電力設備、造成電力系統(tǒng)大面積停電,甚至危機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為了防止大氣過電壓對變電站的電氣設備和人們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本文對變電站直擊雷保護進行了分析,并根據模擬試驗結果和運行經驗修正,得到了避雷針(線)的保護范圍、與配電裝置應保持的空間距離,使周圍被保護建構筑物、設備避免遭受雷擊災害和帶電設備絕緣被擊穿而損壞設備。
露天的變電站和電氣設備通常采用避雷針來防止直擊雷,避雷針是一種簡單的防直擊雷裝置,其最大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廉、便于維護。避雷針實際上是一組引雷導體,由接閃器、接地引下線和接地體組成。當雷云放電接近地面時,在雷電先導階段,避雷針頂部聚集電荷,在發(fā)展先導和避雷針頂端之間的通道建立了很大的電場強度,避雷針迎面先導的產生和發(fā)展大大加強了該通道中的電場,避雷針(線)使地面電場發(fā)生畸變,歪變了雷云與大地間的電場,將雷電引到避雷針(線)上,雷電擊中避雷針并泄流入大地,把雷電的能量消耗到地下[1]??拷芾揍樀谋槐Wo物高度比避雷針低,由于避雷針的迎面先導作用,因此被保護物遭受雷擊的概率很低,從而使周圍被保護建構筑物和設備避免遭受雷擊的災害。
要發(fā)揮避雷針(線)的保護作用,避雷針(線)的高度一定要高于周圍的被保護物體。顯然,避雷針(線)的高度越高,對電場的歪變能力就越強,其引雷空間就越大,使周圍免遭雷擊的范圍就越大。但避雷針(線)的高度越高,其本身遭到雷擊的幾率會增加。
1)獨立式避雷針宜裝設獨立的接地裝置。在非高土壤電阻率地區(qū),要求其工頻接地電阻不大于10 Ω。當有困難時,可將該接地裝置與主接地網連接,但避雷針與主接地網的地下連接點沿接地線的長度要大于 15 m[2]。
2)獨立式避雷針(線)及引下線與配電裝置在空氣中的間距d1≥0.2Ri+0.1h,而且d1≥5m;獨立式避雷針(線)的接地裝置與變配電所主接地網在地中距離d2≥0.3Ri,而且d2≥3m,Ri為沖擊接地電阻。
3)在多避雷針聯(lián)合保護時,兩針之間的距離與避雷針高度之比不宜大于5。
由于雷電先導在高空時隨機地向任意方向發(fā)展,當先導到達距地面某一高度時,受避雷針(線)對電場的畸變的影響,使先導的頭部與避雷針(線)間的電場強度最大,放電將沿此最大場強方向發(fā)展,而擊于避雷針(線)上,根據模擬試驗結果并經過運行經驗修正,得到避雷針(線)保護范圍如下。
單一獨立避雷針的保護范圍如圖1所示,在被保護物高度hx水平面上,其保護半徑rx為
式中:h為避雷針的高度;p為高度修正系數,當h≤30 m時,p=1;當h>30 m
圖1 獨立避雷針的保護范圍
兩支等高避雷針聯(lián)合保護范圍要比兩針各自的保護范圍之和大,因為擊于兩針之間單針保護范圍邊緣外側的雷,可能被相鄰的針吸引而擊于相鄰針上,兩針的聯(lián)合作用使兩針間的保護范圍加大。兩針聯(lián)合的保護范圍在地面上一側的保護最小寬度位于兩針之間的中點,用bx表示,如圖2所示,而兩針外側的保護范圍與單針時相同。為了確定兩針之間的保護范圍,需先求出在兩針連線中間1點的假想針高度h0,此假想針在O―O'截面上的保護寬度為bx。D為兩針之間的距離,ha為避雷針到被保護設備頂面間的高度。
被保護寬度bx=0,
圖2 兩支等高避雷針保護范圍
式中:h為避雷針的高度;D為兩避雷針之間的距離;bx為兩避雷針之間保護范圍的最小寬度;h0為兩避雷針之間保護范圍上部邊緣最低點的假想高度;hx為被保護設備高度;ha為避雷針到被保護設備頂面間的高度;p為高度修正系數。R0為兩避雷針和兩避雷針之間保護范圍上部邊緣最低點,以這3點做出圓弧的半徑;當h≤30 m時,p=1,當h
兩支不等高避雷針保護范圍,可以按下面的方法確定,如圖3所示。首先按兩單針分別作出保護范圍,然由用低針“2”的頂點作水平線,與高針“1”的保護范圍交于“3”點,視點“3”為假想等高針頂點,再作“2”和“3”點的保護范圍,圖3中f=D'/7p。
圖3 兩支避雷針不等高的保護范圍
避雷線比同高度避雷針引雷空間要小,因為避雷線受風吹而擺動,使引雷空間減小,因此,其保護寬度就要取的較小,但其保護的長度與避雷線等長,兩端還有其保護的半個圓錐體空間。單根避雷線的保護范圍如圖4所示,其一側保護寬度rx的計算式為
式中:hx為被保護物高度;rx為保護寬度;hx為水平面上的保護半徑;h為避雷線高度;p為高度修正系數;當 h≤ 30 m時,p=1,當 h>30 m時,
兩條避雷線的聯(lián)合保護范圍如圖5所示,兩線外側的保護范圍按單線時確定,兩線內側的保護范圍的橫截面,由通過兩線及保護范圍上部邊緣最低點O的圓弧確定,O點高度為
圖4 單根避雷線的保護范圍
式中:h為避雷線的高度;D為兩避雷線之間的距離;h0為兩避雷線之間保護范圍上部邊緣最低點的假想高度;p為高度修正系數。R0為兩避雷線和兩避雷線之間保護范圍上部邊緣最低點,以這3點做出圓弧的半徑;當h≤30 m時,p=1,當h>30 m
圖5 雙避雷線保護范圍
避雷針(線)受雷擊后,雷電流通過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3]流入大地。此時,在避雷針及引下線上產生高電位,對地電位的高低主要與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有關。若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過大,則雷電流通過時避雷針(線)電位將升得很高,使避雷針(線)臨近配電裝置、構架及建筑的絕緣受到被擊穿的威脅;若變電站配電裝置、構架及建筑距離避雷針(線)過近,則避雷針(線)的接地導體由于電位升高反過來向臨近設備放電,發(fā)生“反擊”。
為了防止接地裝置電位升高造成雷電流通過避雷針產生過電壓,對臨近的物體“反擊”,首先要求接地裝置必須接地良好,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必須合格。變電站獨立避雷針的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0 Ω,而220 kV變電站主接地網的接地電阻不能大于0.5 Ω,110 kV及66 kV變電站主接地網的接地電阻要求不能大于4 Ω。另外,要保證避雷針(線)與臨近的電氣設備要有足夠的安全距離,要求獨立避雷針與配電裝置的間距不得小于5 m;避雷針接地裝置與主接地網的地中距離不得小于3 m。另外,避雷針引下線下部的彎曲半徑不宜過小,人工接地網的外緣應閉合,外緣各角應做成圓弧形[4],是因為雷擊避雷針時,避雷針及引下線上電位升高,一般引下線的彎曲半徑不要小于20 cm。
避雷針(線)接地電阻合格、避雷針與配電裝置應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可有效防止“反擊”造成的帶電設備絕緣擊穿從而損壞設備。
1)變電所內的所有設備及建筑物必須在避雷針(線)的保護范圍之內。
2)多避雷針時,兩針之間的距離與避雷針高度之比不宜大于5。
3)避雷針的高度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避雷針(線)過高會增加遭受的雷擊頻率,使其周圍的配電裝置受到“反擊”的幾率增加;過低的避雷針(線)的保護范圍會減小,使其周圍的設備受到直擊雷的威脅。
4)為防止“反擊”事故發(fā)生,一方面必須將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降低到規(guī)程允許值,接地引下線接地網外緣轉彎和轉角處的轉彎半徑盡量增大,不要有直角彎,另一方面要保證避雷針(線)與臨近的配電裝置及建筑物的安全距離。
[1]孫麗君.建筑物防雷與電氣安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2]杜澍春,陳維江.DL/T620-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7:9-1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yè)部.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22.
[4]杜澍春.DL/T621-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