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潼滛
摘要:中國人的人情世界是一個與日本人完全不同的人情世界,是一個既有道德標準法律準繩的人情世界同時也是一個超越了道德準繩和法律規(guī)定的世界。無論中國的人情具有什么樣的特性,會有什么樣的發(fā)展趨勢,我仍然愛著那一份沒有個人利益沒有金錢交易的濃厚“人情味”。
關鍵詞:中國;人情世界;法律;道德
[中圖分類號]:G0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3-0173-01
引言:
“日本人生性極其好斗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倔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愿受人擺布;忠貞而又易于叛變;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他們十分介意別人對自己的行為的觀感,但當別人對其劣跡毫無所知時,又會被罪惡所征服?!边@段話將日本人矛盾心理、行為方式刻畫得入木三分,表達出專屬于日本人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取向。日本和中國一衣帶水,每次在讀《菊花與刀》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將有關日本人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和中國人做一個比較,無論是好的、壞的。本文則將從人情的含義出發(fā),談談中國的人情世界。
正文:
綜合人情的古今大意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層含義:人的感情、人之常情、眾人的情緒愿望、人與人的情分、民間風俗、交情、應酬交際往來、饋贈禮物等。若要從民俗學的角度下一個定義的話,我想人情就是在眾人將情感帶入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約定俗成的事理標準和民間風俗習慣。之所以這樣認為首先還是一種感觀的認識,因為大家都是這樣不自覺的潛意識在運用這樣一套交往規(guī)則。
“人情”觀念產(chǎn)生于農(nóng)業(yè)社會。農(nóng)耕文化是一種“人情文化”,充滿著濃厚的“人情味”。但魯迅先生把這種人情文化稱之為“吃人”的無人性文化,而且這種“吃人”還是溫情脈脈,讓人容易接受的,不具有直接的暴力性。 也就是說“人情”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使人倫關系具有“聽話”的一面。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濃厚的人情味更能夠體現(xiàn)出來。早些年或者現(xiàn)在的某些相對落后的村落我們仍然還能感受到“互相幫助”(你有事我來幫你,我有事你來幫我,這種幫忙不涉及金錢交易而是在感情上建立起一種情節(jié)。)所包含的濃厚人情味;“隨份子”所體現(xiàn)出的群體無償幫助行為方式,比如誰家嫁女兒要辦喜酒,此時這家人正需要人手幫忙,周圍的人就采取隨份子的方式給予幫助等。另一方面又迫使你不得“不聽話”,為了忠孝義,為了遵守“三綱五?!?,臣、子、婦不但甘愿去實現(xiàn)對方的要求,而且還要感謝對方給予自己一個盡忠、盡孝、盡義的恩惠。
中國的人情世界是什么?中國的人情世界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有諸多學者或者像我這樣的淺薄之人總是在想方設法地給人情找一個合適的定義。在此引用《人情社會在中國的勝利》中“所謂人情社會,就是每個有一定思想的中國國人心里清楚的那個‘人情社會,那個不言而喻的‘人情社會”。來對中國人的人情世界作一個更加具有普遍性的解釋和補充說明:中國的人情世界所具有的特征,家族化、社會裙帶關系、現(xiàn)實主義的價值觀。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人情味就被當做一種美德在各個朝代傳承??墒牵@種太濃人情味的演變結果就是把正常的人情關系引上了邪路。人情,不再是一種值得歌頌和弘揚的美德,而是變成了“拉關系”、“走后門”的利益集團?!叭饲榇笏仆醴ā本褪且焕?,閱覽中國古代書籍經(jīng)??梢钥吹交视H國戚中有人“犯法”了,“圣主”或“賢臣”要秉公執(zhí)法,但犯法者經(jīng)過幕后活動,抬出“皇后”、“太后”說情,結果不了了之。還有在邊遠偏僻山村或縣城小鎮(zhèn),家里只要有人在京城、省城當官,這一家在鄉(xiāng)里就可以耀武揚威,做了“犯法”的事,地方“父母官”也拿他沒辦法,即使是明鏡高懸,只要“京官”、“省官”一出面或來上幾個“字”,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當今社會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將這種惡性的人情說得更露骨一點便是關系。中國的社會就是一張由人情編織起來的巨大的關系網(wǎng),每個成員盡可能的拓寬自己的關系網(wǎng),從家族到朋友到師徒到同事,只要能夠利用上的關系一個也不放過。然而,這種巨大的人情網(wǎng)卻在一步步地逼近法律,甚至有時候它所起的作用已經(jīng)超越了法律。
人情和法律在中國社會就像一場跨世紀的博弈。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狳h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比~公和孔子不同的觀點就分別代表了“人情”和“法律”。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xiāng)有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告發(fā)了父親。(法律)”孔子說:“我家鄉(xiāng)的正直的人和你講的正直人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人情)”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法律和人情都得以共存一直走到了今天,但是法律和人情卻無時不在進行著博弈。從六朝以來,中國人就很會在法律文書上做文章,無論是訴訟別人的狀詞還是判決書,都是聲情并茂,使用大量的修辭策略,拼命的博得同情。時至今日,在法庭上見面的被告、原告、被告律師、原告律師也仍沿用了這套方法的精髓,盡可能地使法官認同自己。但是亙古不變的就是已經(jīng)制定好的法律,有人說“人情不外乎法律”,也有人認為“人情外乎法律”,無論是哪一個觀點都說明在人情與法律之間都存在著某些聯(lián)系。梁文道讀《情感、循吏與明清時期司法實踐》欄目中舉例到這樣一個故事:乾隆年間的時候有一姓許的男子,黃昏時分喝醉酒,回家的時候經(jīng)過隔壁鄰居,看到一個女人,就拍拍自己的口袋說,“我袋里有錢請你喝酒”。然后調戲人家良家婦女,女人罵了許姓男子后就去報官,說有人調戲她。后來,這個男子又喝醉酒并遇到了此女子,然后兩人就吵了起來,吵后,女子氣憤不過就回家上吊自殺了。按照當時的法律,許姓男子并沒有強奸女人的心,也沒有手足勾引,但是出言骯臟致使女子羞愧自殺也是要判刑的。但是,判官很厲害,說女子是氣憤自殺而不是羞憤而自殺,所以就減免了男子的刑。舉這個事例的目的是要說明,法律規(guī)定的只是一個大范圍的條例,不可能完事俱全,因此這個弱點就可以讓人情的作用得到很好的發(fā)揮。于是,聰明的中國人就開始周旋關系,盡可能鉆法律的漏洞或踩紅線進行一些維護自己利益的不怎么具有人情味的行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學問。中國人的社會就是一個人情的世界,人情的味道散發(fā)在每個人的身上。中國人的人情世界是一個與日本人完全不同的人情世界,是一個既有道德標準法律準繩的人情世界同時也是一個超越了道德準繩和法律規(guī)定的世界。無論中國的人情具有什么樣的特性,會有什么樣的發(fā)展趨勢,我仍然愛著那一份沒有個人利益沒有金錢交易的濃厚“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