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蘭
摘要:《狂人日記》是新文學(xué)革命的 “人的文學(xué)”,人們一直視其為反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好作品。然而魯迅在文中隱含著一種希望,即“真的人”的存在。本文從人物這一方面入手,略致探討了《狂人日記》中的各種人與孔子所說的“人”的關(guān)系,并對“真的人”的存在提出可能性。從而增強對《狂人日記》中的“人”的理解。
關(guān)鍵詞:狂人日記;真的人;非人;狂人
[中圖分類號]:I206.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3-0008-01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xiàn)在明白,難見真的人!”在對《狂人日記》的解讀中,這顯然不是讀者關(guān)注的焦點,而我卻一直在對其中的“真的人”進行思考,“究竟什么是真的人?哪些是非真的人?”一直以來,學(xué)術(shù)界在《狂人日記》上能的焦點都是“吃人問題”。關(guān)于《狂人日記》的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魯迅先生在1935年就自評過“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端?!憋@然,“吃人”確是《狂人日記》中深刻思想的至關(guān)重要的點。然而,我在反復(fù)讀過了《狂人日記》之后,就其中的“人”這一點覺得還有別說一點的東西的必要。
筆者把《狂人日記》中的人姑且分為“人”與“非人”。對應(yīng)到作品中,“人”即為文中的“真的人”,而“非人”則分別為吃人者、被吃者、圍觀者、狂人這四種。之所以把狂人也放入“非人”中,是因為作為啟蒙著和反封建戰(zhàn)士的他也間接地“吃人”了,也是四千年吃人歷史的民族之一員,是中國“人肉筵宴”中的參與者。
作為一位偉大的至圣先師,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一直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在《論語?子路》中,孔子按中庸的標準對人做出了劃分,有君子、狂者、狷者,小人等等。“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這有所不為也。”在孔子眼中,不推崇中庸和諧之道的不外乎兩種人,即狂者和狷者。前者積極進取,敢作敢為;后者拘謹潔身自好?!熬雍投煌∪送缓??!笨鬃诱J為君子是和諧的“士”人,而小人是同流合污、不能和諧的且常憂愁的鄙陋之人。
我們分別來看《論語》所提到的這四種人。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歷程,這四種人依然存在,在《狂人日記》中化身為具體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大哥為代表的吃人者即孔子所說的“君子”,他們是“士”階層的統(tǒng)治者和封建勢力的代表者。這些吃人者舉著孔子的“禮”的大旗橫行了兩千多年,在“仁義道德”的外衣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中國吃人史。大哥親口道出了這一事實,從古代的“易子而食”到“食肉寢皮”,一直到現(xiàn)在的狼子村的佃戶吃心肝,人血饅頭等等。這些“君子”吃人是名正言順的,他們站在等級制度的頂端俯視“小人”,侍時而食之。古代是這樣,當下仍是這樣。
《狂人日記》中的被吃者大約相當于孔子所說的“小人”吧!“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小人”經(jīng)常憂愁,也許憂愁生活小事,也許憂愁國家大事,但總歸是有思想、會思考的人。“小人和而不同”,“小人”總是進行思索抗爭因而不能時常保持和諧,這在“君子”眼中被語為“同流合污”?!熬印币蠼y(tǒng)治下的“小人”要和諧順從,不允許有個人思想和抗爭,因而要用封建禮教去束縛他們,培養(yǎng)“小人”的“奴隸道德”?!靶∪恕北贿@些根深蒂固的禮教慢慢馴化了,只能忍受剝削、壓迫,進而心甘情愿成為“被吃著”。他們在封建禮教下“自戕”了。
旁觀者恐怕與孔子所說的狷者無二了。他們奉行“獨善其身”,因而當吃人者在“吃人”時,不自覺加入進去。他們助寫著中國幾千年的“吃人”歷史。在旁觀“吃人”時,受不了誘惑,一有機會就“吃人”,因而“用饅頭蘸血舐。”但是,當吃人者吃光了被吃者后,這些旁觀者也是逃不了被吃的命運的,因為“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們會吃我,也會吃你,一伙里面,也會自吃”。
孔子所謂的狂者是積極進取的,這與《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極為吻合的??袢俗鳛橄扔X者、反封建戰(zhàn)士是勇于沖鋒的。然而,即使這種人仍然是四千年吃人歷史的一員,他們雖然反抗封建禮教,反對“吃人”,不提防什么時候無意中也吃了幾片人肉??裾呤窃谌寮业娜柿x道德先成長的,未必沒有繼承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可見其可怕的傳承性,
周作人說過:“中國文學(xué)中,人的文學(xué)本來極少,從儒教道教出來的文章,幾乎都不合格?!倍凇墩撜Z》中,既無“真的人”存在,又強調(diào)“殺身成仁”,這便是非人的文學(xué)。因為這“仁”乃是封建禮教下的道德規(guī)范,是被“真的人”所應(yīng)拋棄的“奴隸道德”。那么究竟何為“真的人”呢?魯迅說過:“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或許就是魯迅在作品中所說的“真的人”吧!他們?yōu)檫M步事業(yè)而斗爭,求得思想解放和自由,在此基礎(chǔ)上人格超乎完美的人。然而現(xiàn)實中似乎并無這種人存在,這只是魯迅心里的一個理想人物,但是它代表了希望。在這一個人人吃人,人人被吃的世界,魯迅的希望是渺茫的,雖然現(xiàn)在“難見真的人”,然而經(jīng)過新文化運動的洗禮,魯迅認為將來就不是這樣“弱肉強食”了,“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魯迅對將來還是存有希望的,即使吃人現(xiàn)象無法根絕,但是“真的人”能把這些“非人”都除滅了。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也曾經(jīng)奮力抗爭和吶喊過,但大哥的一句“瘋子有什么好看的!”徹底把狂人定性了。作為一個先覺者,啟蒙者和反封建戰(zhàn)士的狂人識破了在仁義道德下的“吃人”歷史,因而他極力勸說大哥和那些“吃人”的人,想讓其成為“真的人”:
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得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
你們立刻改了,以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狂人所處的時代是封建勢力仍然強大的時代,在這種形勢下,需要有狂人這樣的先驅(qū)者的反叛,進而去瓦解破壞這堵堅固的封建堡壘。這是種反傳統(tǒng)的解構(gòu)主義,是從“非人”走向“真的人”的陽光大道。筆者引入孔子的關(guān)于“人”的觀點,重新審視了《狂人日記》中的人物形象,提出了對“真的人”的存在的渺茫希望。
參考文獻:
[1]、周作人.人的文學(xué).周作人集(上)【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4
[2]、徐志剛譯注.論語通譯【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5
[3]、魯迅.狂人日記.魯迅精品集【M】.北京:世界文學(xué)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