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臺州學院 中文系,浙江 臨海 317000)
歐陽修是北宋的一代文宗,其文“紆余委備,往復百折,而條達疏暢,無所間斷;氣盡語極,急言竭論,而容與間易,無艱難勞苦之態(tài)”,[1]328-329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和很高的藝術成就,受到后世選家的極力推崇。陳亮《歐陽文粹》是歐公文章最早的選本,同時也是精善之本,應該引起學界的充分重視。
歐陽修的文章在北宋中葉即已馳譽天下,受到各方人士的好評。蘇軾稱揚道:“愈之后二百有余年而后得歐陽子,其學推韓愈、孟子以達于孔氏,著禮樂仁義之實,以合于大道。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師尊之?!盵2]316王安石褒贊道:“如公器質之深厚,智識之高遠,而輔以學術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見于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其積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發(fā)于外者,如日燦爛星之光輝。其清音幽韻,凄如飄風急雨之驟至;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睔W公去世后,朝廷議謚,特選“文”謚:“其文卓然自成一家,比司馬遷、揚雄、韓愈無所不及而有過之者。方天下溺于末習,為章句聲律之時,聞公之風,一變?yōu)楣盼?,咸知趨向根本。使朝廷文明不愧于三代、漢、唐者,太師之功于教化治道為最多。如太師真可謂文矣?!笨梢妼W公文章的高度推崇。
進入南宋,歐文與蘇文一道并行天下,王十朋將宋之歐、蘇與唐之韓、柳并提,謂四子之文“并駕而爭馳,未知孰后而孰先”。孝宗淳熙年間,歐蘇文章風靡一時,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卷八云:“淳熙中,尚蘇氏,文多宏放?!盵3]83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卷三云:“淳熙間,歐文盛行,陳君舉、陳同甫尤宗之。”[4]569隨著歐蘇文章的風行,朝野上下編纂歐蘇文集、編選歐蘇文粹蔚然成風。三蘇文集及文粹的編纂、編選,另文再論,茲不贅述。在此我們來關注歐公文集的編纂與文粹的編選。歐陽修的文集,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有綿州本、祠堂本、宣和吉州本、廬陵本、京師舊本、蘇州本、閩本等流行,然而這些本子“傳錄既廣,又或以意輕改,殆至訛謬不可讀。廬陵所刊抑又甚焉。卷帙叢脞,略無統(tǒng)紀”,周必大晚年乃肆力于歐公文集的編纂,“徧搜舊本,旁采先賢文集,與鄉(xiāng)貢進士曽三異等互加編校。起紹熙辛亥春,迄慶元丙辰夏,成一百五十三卷,別為《附錄》五卷”。周必大所編歐公文集,《四庫提要》稱為“編訂精密”“其鑒別亦最為詳允”,[5]2060成為后世的通行本。
南宋中期,士大夫編纂歐公文集之外,還編選歐公文粹。除了陳亮編選的《歐陽文粹》,還有朱熹編選的《歐曾文粹》,惜乎此書已佚,但從南宋王柏《跋歐曾文粹》尚可知其一二:
右歐陽文忠公、南豐曾舍人《文粹》,合上下兩集六卷,凡四十有二篇,得于考亭門人,謂朱子之所選。觀其擇之之精,信非他人目力所能到。抑又嘗聞朱子取文字之法,文勝而義理乖僻者不取,贊邪害正者文辭雖工不取。釋老文字,須如歐陽公《登真觀記》、曾南豐《仙都觀記》《萊園記》之屬乃可入,此可以知其取舍之意矣。
陳亮于乾道九年(1173年)編選的《歐陽文粹》是現(xiàn)知歐公文章最早的選本,那么他為何要編此書呢?其《書歐陽文粹后》云:
右《歐陽文忠公文粹》一百三十篇。公之文根乎仁義而達之政理,蓋所以翼六經(jīng)而載之萬世者也。雖片言半簡,猶宜存而弗削。顧猶有所去取于其間,毋乃誦公之文而不知其旨,敢于犯是不韙而不疑也……姑以公之文,學者雖私誦習之,而未以為急也。故予姑掇其通于時文者,以與朋友共之。由是而不止,則不獨盡究公之文,而三代兩漢之書蓋將自求之而不可御矣。先王之法度猶將望之,而況于文乎!則其犯是不韙,得罪于世之君子而不辭也。雖然,公之文雍容典雅,紆余寬平,反復以達其意,無復毫發(fā)之遺;而其味常深長于言意之外,使人讀之,藹然足以得祖宗致治之盛。其關世教,豈不大哉……故予論其文,推其心存至公而學本乎先王,庶乎讀是編者,其知所趨矣。[6]196-197
從上文可知,陳亮對歐公的道德文章是極為推崇的,認為“公之文根乎仁義而達之政理,蓋所以翼六經(jīng)而載之萬世者”。推崇之余,陳亮“姑掇其通于時文者,以與朋友共之”,最初目的是在編選歐公古文以備士子研習科舉時文。然不僅限于此,陳亮還希望通過歐文之研習來改變當世文風,并由讀文論世進而領悟先王之道,“推其心存至公而學本乎先王,庶乎讀是編者,其知所趨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亮此序紆余委備,頗似歐文,劉塤《隱居通議》云:“龍川先生陳公亮,喜歐陽文。其所作有絕似處。嘗選歐文一百三十篇,命曰《歐陽文粹》。其序……亦紆余寬平,甚似歐文。豈非誦習之熟,自然迫真歟!”[7]139劉熙載《藝概·文概》亦云:“陳龍川喜學歐文,嘗選歐文曰《歐陽文粹》,其序極與歐文相類?!盵8]105于此可見陳亮對歐文的推崇備至以及極深領悟。
《歐陽文粹》現(xiàn)有宋本傳世。明代《趙定宇書目》嘗著錄有宋刊大字本,不傳,今存唯宋刊巾箱本兩部。一部藏北京圖書館,原系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書,其《藏書目錄》卷二○著錄曰:
《歐陽先生文粹》五卷,宋刊本,宋陳亮編。凡文一百三十篇,又拾遺十一篇。此書各家著錄皆作二十卷,是本密行小字,獨分五卷,誠為希覯。前列蘇軾序及當時名人祭文。目錄后有乾道癸巳陳亮后序。每半葉十四行,行二十六字。板刻精妙,字句與本集頗有異同,并資參考。[9]548
另一部今藏南京圖書館,原系丁丙藏書,其《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二七著錄曰:
此宋刻巾箱本,每葉二十八行,每行二十六字。字極精湛,棉紙,背有宋時公牘,并鈐宋印……卷端及末有“陳九川收藏圖籍印”,又有“沈與文印”、“姑余山人”、“吳郡沈與文辨之印”、“繁露堂圖書印”及“江德量觀”諸圖記,永康胡鳳丹小跋。[10]
此宋刊巾箱本,共五卷,選錄歐公“論”19篇,“策問”7篇,“書”23篇,“札子”10篇,“奏狀”10篇,“雜著”15篇,“序”20篇,“記”15篇,“碑銘”10篇,合計129篇。另有拾遺一卷,又選錄歐公3首詩,8篇文。兩者合計140篇。
《歐陽文粹》所選文章,雖然只有140篇,在歐公2800余篇文章中不足百分之五,但類型豐富,涵蓋論、策問、書、札子、奏狀、雜著、序、記、碑銘共9種主要文體,并且選入文章多為名作、力作,頗能代表歐公散文創(chuàng)作的輝煌成就。下面不妨以序體文和記體文為例,來管窺陳亮編選時的精審眼光。
歐陽修現(xiàn)存序體文55篇,其中有40篇被后世各種選本、選集選入,而從表一可知,《歐陽文粹》所收20篇序,都有被選本、選集選入。歐陽修現(xiàn)存記體文38篇,其中有31篇被后世各種選本、選集選入,而從表二可知,《歐陽文粹》所收15篇記,都有被選本、選集選入。于此可見,陳亮選中的確實是歐公的上乘之作。當然,《歐陽文粹》也有掛一漏萬的遺珠之憾。比如《豐樂亭記》乃歐公記文妙品,陳亮卻不選入正文,只附在拾遺部分,引來學人的批評,朱熹說:“陳同父好讀六一文,嘗編百十篇作一集,今刊行?!敦S樂亭記》是六一文之最佳者,卻編在《拾遺》?!盵11]3308劉塤說:“若歐 (指歐陽修,引者注)則尤純粹,宜其為一代之宗工,群公之師范也。所著《豐樂記》,實為妙筆,龍川《文粹》不首取之,而乃附見于拾遺,殆不可曉。”[7]140又如《醉翁亭記》乃歐公記文神品,《文粹》卻未收入,實在可惜。
《歐陽文粹》在明代曾被郭云鵬重新編輯刊刻。郭氏有感于《文粹》編選之“有見云爾”,承繼此法,在此書基礎上,另編《遺粹》10卷,選入歐公文章83篇,其《歐陽遺粹后敘》云:
表1 《歐陽文粹》所收序體文入選各種選本、選集情況表
表2 《歐陽文粹》所收記體文入選各種選本、選集情況表
《歐陽文忠公集》總一百三十余卷,其文瀚漫,既不可以篇數(shù),深味之,尤見純而正,典而雅,鋒采隱伏不外見,有古人遺風,誠為學者宗匠。傳之者宜盡存而弗削也。龍川陳先生亮,伊何疇拔僅百三十篇,要之其殆有見云爾。若鵬則弗忍舍置,于是會合諸英選暨厥子孫家藏全集,反復閱越歲。更取詞根義理、事切要務者八十三篇,別匯十卷,竊名《遺粹》附之。又不敢秘以自私,并錄壽梓,俾公文流播蕃衍,得與韓、柳、蘇集齊驅,博雅君子咸得丕式,是亦庶乎其可矣。然不自量,妄敢去取其文,使之不盡傳于世,則鵬之負罪,豈不重歟!時工告就,謹以愚志歲月志焉。嘉靖丁未中元日,東吳后學郭云鵬敬跋。[12]87
郭氏在編輯《遺粹》的同時,又將《文粹》原編5卷重編為20卷,并把原編拾遺部分的11篇作品散編在自己的《遺粹》中。郭氏苦心可嘉,然其眼光實不能與陳亮比肩,故而《遺粹》價值也難與《文粹》相頡頏?!端膸烊珪偰俊W陽遺粹提要》云:“《歐陽遺粹》十卷,明郭云鵬編……以陳亮《歐陽文粹》僅錄一百三十篇,所收太隘,乃補錄八十三篇,附刻其后。然亮所錄持擇精審,與本集亦多有異同。宋人舊本,存之可以備參考,此則全從本集采出,字句既無可互證,又其精不及亮所錄,而其博又不及修所自定 《居士集》,實兩無所取?!盵5]2363
《歐陽文粹》不僅因“持擇精審”而有選本價值,也因早于周必大所刊《歐陽文忠公集》而有比較重要的校勘價值,《四庫全書總目·歐陽文粹提要》云:
是編有亮乾道癸巳后敘,謂錄公文凡一百三十篇。案修著作浩繁,亮所選不及十之一二,似不足盡其所長。然考周必大序,謂“《居士集》經(jīng)公抉擇,篇目素定,而參校眾本,迥然不同。如《正統(tǒng)論》、《吉州學記》、《瀧岡阡表》皆是也”。今以此本校之,與必大之言正合。是書卷首有《原正統(tǒng)論》《明正統(tǒng)論》《正統(tǒng)論上》《正統(tǒng)論下》四篇?!毒邮考穭t但存《正統(tǒng)論》上、下二篇。其《正統(tǒng)論上》乃以《原正統(tǒng)論》“學者疑焉”以上十余行竄入。而論內“其可疑之際有四,其不同之說有三”以下半篇多刪易之。其《正統(tǒng)論下》復取《明正統(tǒng)論》“斯立正統(tǒng)矣”以上數(shù)行竄入,而論內“昔周厲王之亂”以下亦大半刪易之。其他字句異同,不可枚舉。皆可以資參考,固不妨與原集并存也。[5]2060
其中“皆可以資參考,不妨與原集并存也”云云,明確地點出了《歐陽文粹》重要的文獻價值。后代編纂歐陽修文集之時,《歐陽文粹》都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文本。
[1] (宋)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M]//曾棗莊等箋注.嘉祐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 (宋)蘇軾.六一居士集敘[M]//蘇軾文集·孔凡禮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6.
[3] 趙彥衛(wèi),張國星點校.云麓漫鈔[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4] (宋)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M]//王水照.歷代文話(第1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5] (清)永瑢,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97.
[6] (宋)陳亮.書歐陽文粹后[M].陳亮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7] (宋)劉塤.隱居通議[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 (清)劉熙載著,王氣中箋注.藝概箋注[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
[9] (清)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0] (清)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M].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刻本.
[11]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M].王星賢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6.
[12] (明)郭云鵬.歐陽先生遺粹[M]//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1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