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斌,荊黎敏
(1.山西省平定縣中醫(yī)院,山西平定045200; 2.山西省腦癱康復醫(yī)院,山西太原030012)
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根據(jù)病理組織學改變和病變在胃的分布部位,結合可能病因,慢性胃炎分為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特殊類型胃炎三大類[1]。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臨床常見反復多發(fā)難于治愈的疾病,是由動脈硬化、煙酒茶的嗜好、胃血流量不足等損害胃黏膜的屏障機能引起的,臨床表現(xiàn)為胃內(nèi)游離鹽酸減少或缺乏、消化不良、貧血、上腹不適等癥狀,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和特效藥物。近年來我們在常規(guī)用藥的基礎上,采用一貫煎加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68例,療效顯著,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36例病例均為我院門診和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8例。對照組中男46例,女22例;年齡 28 歲~69歲,平均(42.29±9.16)歲;病程 3.5年~29年,平均(14.98±9.69)年;病變部位:胃竇部 21例,胃體25例,胃竇胃體部22例;萎縮程度:輕度38例,中度24例,重度6例;伴胃黏膜上皮化生26例,腸腺上皮化生35例,幽門螺桿菌(Hp)陽性34例,胃黏膜異型增生28例,膽汁反流16例,糜爛性胃炎10例。治療組中男44例,女24例;年齡26歲~65歲,平均(41.99±8.16)歲;病程 4 年~27 年,平均(15.08±6.26)年;病變部位:胃竇部 23例,胃體 22例,胃竇胃體部23例;萎縮程度:輕度39例,中度22例,重度7例;伴胃黏膜上皮化生24例,腸腺上皮化生38例,幽門螺桿菌(Hp)陽性32例,胃黏膜異型增生29例,膽汁反流14例,糜爛性胃炎12例。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中的有關CAG的內(nèi)鏡及病理診斷標準及分類標準共同擬定[2]。內(nèi)鏡下可見黏膜紅白相間,但以白色為主,皺襞變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顯露以及黏膜呈顆?;蚪Y節(jié)狀等,病理組織學顯示黏膜固有腺體減少。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照《中醫(yī)內(nèi)科學》[3]及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CAG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方案標準擬定[4]。
兩組病例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奧美拉唑鎂腸溶片(湖南方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295),20 mg/次,每日2次口服;阿莫西林膠囊(哈藥集團三精明水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3294),0.5 g/次,每日3次,口服;克拉霉素片(江西匯仁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513),0.25 g/次,每日 3 次,口服。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一貫煎加減治療,藥物組成:黨參 9 g,北沙參 9 g,麥冬 9 g,當歸 9 g,生地黃 20 g,枸杞 15 g,川楝子 3 g,芍藥 12 g,甘草6 g。隨癥加減:嘈雜泛酸加海螵蛸、瓦楞子粉各15 g;飲食停滯加焦三仙各10 g;疼痛明顯加延胡索10 g,川芎10 g;兼有血瘀加丹參15 g;兼有氣滯加陳皮、柴胡、香附各15 g;大便干結加瓜蔞仁15 g;陰虛胃熱加石斛15 g,知母15 g。水煎服,日1劑,早晚兩次分服。兩組患者均于治療8 w后空腹靜脈取血5 mL,檢測IL-12和TNF-α,檢測方法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參照《實用中西醫(yī)結合內(nèi)科學》中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標準進行評價[1]。臨床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胃鏡復查黏膜慢性炎癥明顯好轉達輕度,胃鏡所見腺體萎縮、腸化生和異型增生復常和消失,胃酸基本恢復正常,膽汁反流消失,Hp菌陰轉。顯效:臨床主要癥狀體征消失,胃鏡所見萎縮、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恢復或減輕達2個極度以上(含2個極度),胃酸分泌功能和膽汁反流改善,達原病異常值量的2/3以上,Hp陰轉。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減輕,胃鏡復查黏膜病變范圍縮小1/2以上,胃鏡所見急慢性炎癥減輕1個極度以上,腺體萎縮、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減輕,胃酸分泌功能和膽汁反流改善,達原病異常值量的1/2以上,Hp陰轉或陽性。無效:達不到上述有效標準或惡化,Hp陽性。
3.2.1 兩組病例治療后療效比較 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治療后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63.24%,治療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8.24%,兩組病例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3.2.2 兩組病例治療后血清中IL-12和TNF-α變化比較 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病例治療后血清中IL-12和TNF-α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病例治療后血清中IL-12和TNF-α變化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
組別 例數(shù) IL-12(ng/L)TNF-α(ng/L)對照組 6829.62±5.1650.25±8.13治療組 6820.98±6.591)35.98±8.331)
由表2可以看出,治療組治療后血清中IL-12和TNF-α均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經(jīng)發(fā)生萎縮性改變的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本病發(fā)病率高,病情纏綿反復,伴腸化、異型增生時癌變危險性增加。有研究報道,在我國,慢性萎縮性胃炎發(fā)病率占受檢人群的13.8%[5]?,F(xiàn)代醫(yī)學普遍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為多病原綜合作用的多階段的變異積累過程,治療原則為消除或削弱攻擊因子,改善胃動力,增強胃黏膜防御,防止膽汁反流,改善萎縮和預防胃癌的發(fā)生[6]。因此,對于萎縮性胃炎的治療采用胃黏膜保護藥,加強胃黏膜屏障尤為重要。奧美拉唑能選擇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對胃蛋白酶分泌有抑制作用;阿莫西林穿透細胞壁的能力較強,口服后藥物分子中的內(nèi)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鍵,迅速和菌體內(nèi)的轉肽酶結合,使之失活,切斷了菌體依靠轉肽酶合成糖肽用來建造細胞壁的唯一途徑,使細菌細胞迅速成為球形體而破裂溶解,菌體最終因細胞壁損失、水分不斷滲透而脹裂死亡;克拉霉素屬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作用比較好,且對誘導產(chǎn)生的紅霉素耐藥菌株亦具一定的抗菌活性[7]。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中醫(yī)學的“胃痞”、“胃脘痛”、“腹脹”、“嘔逆”、“嘈雜”等范疇,其病機雖復雜,但總屬胃陰不足、胃陰虧虛,所以臨床中醫(yī)治療重在養(yǎng)陰益胃、和中止痛。方中黨參、北沙參、麥冬、生地、枸杞子益氣養(yǎng)陰益胃;當歸補血活血;川楝子理氣止痛,芍藥、甘草緩急止痛。芍藥、甘草酸甘化陰以助沙參、麥冬、生地養(yǎng)陰之力,全方共奏益氣養(yǎng)陰、理氣止痛之功。經(jīng)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一貫煎加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陳貴廷,楊思澍.實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1:425-433.
[2]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胃腸學,2006,11(11):674-678.
[3]田德祿,蔡淦.中醫(yī)內(nèi)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4]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慢性胃炎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25(2):172-175.
[5]喬模.經(jīng)典方劑加味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6(3):24.
[6]馬慶峰.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yī)臨床研究近況[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8(4):83-85.
[7]楊云.兩種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比較[J].吉林醫(yī)學,2010,31(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