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雪艷 袁瑛
真菌性角膜潰瘍多由角膜外傷所致,尤其是植物性外傷后感染,致盲率較高,近年,隨著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以及光譜抗生素等的普遍應用,真菌性角膜潰瘍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感染程度日趨嚴重。本院對部分真菌性角膜潰瘍患者施行碘酊灼燒聯合藥物治療,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眼科收治的26例真菌性角膜潰瘍患者,均單眼發(fā)病,21例有植物性外傷史,發(fā)病30 d之內就診,經角膜刮片和真菌培養(yǎng)確認為真菌性角膜潰瘍。觀察組行碘酊聯合藥物治療,男11例,女5例,年齡17~61歲,平均41.2歲;觀察組行單純藥物治療,男7例,女3例,年齡19~59,平均年齡43.4。臨床分型[1]:根據病變程度,輕度 3例,角膜潰瘍面積3 mm2以內,深度小于1/3角膜厚度,角膜部分水腫,無前房積膿,虹膜可見;中度11例,角膜潰瘍面積3-6 mm2,深度1/3-2/3角膜厚度,角膜較大范圍水腫,前房積膿(+~+++),可見大部分虹膜;重度2例,潰瘍面積6 mm2以上,深度大于2/3角膜厚度,角膜混濁水腫,前房積膿嚴重(+++),虹膜窺探不清。實驗室檢查:26例患者9例刮片可見真菌菌絲,8例真菌培養(yǎng)陽性(鐮刀菌13例,念珠菌2例,曲霉菌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分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①碘酊灼燒:以1%奧布卡因表面麻醉,開瞼器開瞼后清創(chuàng),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潰瘍面3~5次,15#無菌圓刀片刮除角膜潰瘍面分泌物,清創(chuàng)盡量徹底;潰瘍面以無菌棉簽涂擦5%碘酊消毒液,反復3~6次后以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干凈;碘酊灼傷保持3~7 d/次,燒灼只限于潰瘍面而不能觸及正常角膜組織,角膜表面存留水液也可使藥液彌散,傷及正常角膜,恢復期角膜潰瘍或已形成癱痕者,停止灼燒;每次清創(chuàng)和灼傷根據潰瘍面情況適度調整,必要時可用熒光染色,顯示病灶部位,以防過度清創(chuàng)或灼燒造成的角膜穿孔。②藥物治療:潰瘍處涂貝復舒眼用凝膠,遮眼6 h后打開;那他霉素滴眼液滴眼,2 h/次;0.2%氟康唑注射液靜脈滴注,1 d/次;1%阿托品眼藥水,12 h/次;口服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AD。
1.3 療效評價標準 有效率和治愈時間判斷療效,有效率[2]:①治愈:疼痛消失,潰瘍愈合,熒光素染色陰性,前房積膿消失,視力提高。②好轉:疼痛減輕,潰瘍部分愈合,前房積膿減少或消失,熒光素染色陰性或陽性,視力無變化或有提高。③無效:癥狀改善不明顯,角膜潰瘍無變化或擴大,前房持續(xù)積膿或發(fā)生并發(fā)癥;治愈和好轉為有效。不良反應:肝、腎毒性,異物感、流淚、眼痛等副作用。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16.0分析數據,率的比較用χ2檢驗,時間以表示,行t檢驗。
2.1 有效率 以有效率、治愈時間、不良反應比較療效,見表1,觀察組有效率87.5%,對照組60%,χ2檢驗觀察組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例,%)
2.2 治愈時間 觀察組治愈時間(17±19)d,經t檢驗,顯著低于對照組(33±18)d。
2.3 不良反應 患者均無肝、腎毒性,觀察組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異物感、疼痛和流淚等副反應,給予止痛藥后可緩解或消失。
可引發(fā)真菌性角膜炎的菌種達70余種,其中,只有少數為常見致病菌,我國角膜炎致病真菌菌種的調查報告顯示,角膜致病集中于絲狀菌,其中鐮刀菌是真菌性角膜潰瘍的主要致病菌[3],與本研究病例真菌培養(yǎng)結果相符。
感染早期,真菌主要分布在角膜表層,藥物與真菌的接觸面大,治療效果較好,中晚期,真菌沿角膜板層水平蔓延,且可垂直穿通角膜板層向前向后擴展,進入中深基質層,藥物難以滲透入角膜內,療效不佳。針對真菌在角膜內的生長特點,碘酊灼傷有兩方面的優(yōu)勢:①清創(chuàng)加速角膜上皮愈合:文獻報道[4],角膜潰瘍患者,由于局部炎癥反應劇烈,瞼緣充血明顯,瞼板腺瞼脂分泌明顯較常人旺盛。分泌物累積于角膜易形成硬物摩擦角膜上皮,不利于角膜修復。本研究中行清創(chuàng)灼傷的患者角膜愈合明顯縮短,說明施潰瘍面清潔對控制炎癥惡化,提升角膜自行修復有良好作用。②灼傷深入徹底殺菌:燒灼角膜潰瘍,一方面使表面壞死細胞脫落,刺激正常細胞再生,改善新陳代謝與血液循環(huán),促進角膜潰瘍愈合。另一方面5%碘酊是一種強殺菌劑,穿透力強,彌補了常規(guī)抗真菌藥物不能透過角質層的缺陷,可滲入組織深層,破壞菌絲,殺死潰瘍處微生物。
綜上所述,合理的碘酊灼傷輔助藥物治療真菌性角膜潰瘍療效顯著,安全可控。
[1] 古世成.真菌性角膜潰瘍21例臨床分析.醫(yī)護論壇,2011,18(21):233.
[2] 王清秀,張來霞,郎豐君.Natacyn點眼聯合碘酊燒灼治療真菌性角膜潰瘍的觀察與護理.護士進修雜,2011,26(10):908-909.
[3] 孫士營,劉夢陽,史偉云,等.眼部真菌感染菌種分布特征.中國真菌學雜志,2007,2(6):324-328.
[4] 張玉明,王芳芳,何艷,等.局部清潔聯合那他霉素治療真菌性角膜潰瘍15例療效觀察.海南醫(yī)學,2010,21(2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