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明, 劉 宇, 虞國躍
(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北京 100097)
食用菌豐富了我們的菜籃子,種植食用菌也是農(nóng)民致富的一種產(chǎn)業(yè)。食用菌在生產(chǎn)過程中會遭受多種病蟲的為害,其中平菇厲眼蕈蚊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害蟲。
平菇厲眼蕈蚊(Lycoriella pleuroti Yang et Zhang),俗稱菌蚊、菌蛆,屬雙翅目眼蕈蚊科(Sciaridae)(也有把它作為菌蚊科的一個亞科)。平菇厲眼蕈蚊可取食為害平菇、楊樹菇、茶樹菇、香菇、木耳、金針菇、猴頭菇、鳳尾菇、長根菇、榆黃菇等多種食用菌和藥用菌靈芝等[1]。對于平菇厲眼蕈蚊的分布,有的文獻記錄較廣,如北京、新疆、內(nèi)蒙古、遼寧、河北、河南、上海、福建、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均有分布[2],而有些文獻僅記錄北京[3]。由于厲眼蕈蚊種類多,形態(tài)相近,需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鑒別特征,并作出正確的鑒定,詳細的特征可查閱楊集昆等[4]。
本文對平菇厲眼蕈蚊形態(tài)進行描述,提供形態(tài)特征圖片,并提出防治建議。
(1)成蟲:平菇厲眼蕈蚊從外形上與一般的蚊子相近,身體(包括觸角、足、翅膀和腹部)細長。與另一類常為害食用菌的菌蚊科昆蟲相近,觸角均為16節(jié),3足均有發(fā)達的脛節(jié)端距,不同之處在于眼蕈蚊的復眼存在“眼橋”,即兩復眼在頭頂處變尖,延伸并左右相連[5]。平菇厲眼蕈蚊雄蟲體長約3.3(2.5~4.0)mm,暗褐色。復眼很大,眼橋的寬由4個小眼(個別為3個)組成;觸角第4鞭節(jié)長為寬的2.5倍;下顎須3節(jié),中節(jié)稍短,端節(jié)稍細,長約為中節(jié)的1.5倍。前足脛節(jié)端部脛梳基部弧形。腹部末端的尾器基節(jié)中央后緣具一瘤狀突,疏生剛毛,端節(jié)呈弧形彎曲、頂端具銳尖。雌蟲體稍大,長3.3~4.0mm,觸角較短;腹端具一對近似圓形的尾須端節(jié)[4]。
(2)卵:卵聚產(chǎn)或散產(chǎn),橢圓形,初產(chǎn)時乳白色,表面光滑,孵化前可見黑色的頭部。
(3)幼蟲:分4齡,老熟幼蟲體長4.6~6.5mm,乳白色,不透明,頭黑色,體圓筒形。
(4)蛹:雄蛹長2.4~2.6mm,雌蛹長2.9~3.2mm,初期乳白色,逐漸變淡黃色,羽化前變深褐色。
平菇厲眼蕈蚊對溫度的適應性強,在平均氣溫4~32℃下均能生活,適宜溫度為15~22℃,最適溫度時完成一代只需21d[6]。平菇厲眼蕈蚊成蟲期不取食,壽命約為3~5d[7]。雌蟲多爬行,活動范圍較小,卵成堆或散產(chǎn)在菌柄叢間的縫隙、菇根附近的覆土上,菌床表面的凹陷處及料袋內(nèi)的交接縫等隱蔽場所,每雌產(chǎn)卵量在10~129粒之間[8]。平菇厲眼蕈蚊主要以幼蟲為害,幼蟲喜食各種菇類的菌絲、子實體原基及含菌絲潮濕的培養(yǎng)料,可潛入菇蕾、子實體,并蛀成孔洞。幼蟲數(shù)量較多時可造成退菌、原基消失,培養(yǎng)料松散、逐漸變成黃褐色,菇蕾萎縮死亡、菌柄折斷倒伏、菇體孔洞,被害子實體發(fā)黃、枯萎乃至腐爛,誘發(fā)各種霉菌造成菌袋徹底污染報廢等。為害平菇一般減產(chǎn)15%~30%,嚴重時子實體完全失去商品價值[7]。
平菇厲眼蕈蚊是菇類生產(chǎn)上的重要害蟲,由于成蟲可主動擴散至其他食用菌菇房,且可在大部分地區(qū)周年為害,無越冬期,因此防治難度很大。如果平菇厲眼蕈蚊幼蟲已鉆蛀至培養(yǎng)料或入侵菇體為害,常常難以防治。因此在防治策略上,應以預防為主,做到菇房無蟲源和蟲源不易入侵,這對于平菇厲眼蕈蚊的防治尤為重要。
圖1 平菇厲眼蕈蚊的形態(tài)特征
(1)清潔菇房和周邊衛(wèi)生,減少蟲源。利用高溫或藥劑對菌渣及時處理,減少蟲源,減輕為害。常年栽培的菇區(qū),如果菌渣長期堆放在菇房四周,那么蟲源較多,為害會加重。據(jù)調(diào)查菌渣及時處理的菇區(qū)比不處理區(qū)蘑菇上的蟲量可減少98.44%~99.21%,香菇上的蟲量可減少93.96%~99.04%[9]。平菇厲眼蕈蚊不耐高溫,成蟲在34℃環(huán)境條件下4h死亡率達100%;幼蟲在37℃環(huán)境條件下2h死亡率達100%[9],因此高溫悶棚是一個極為有效的先期預防措施。
(2)加強菇房的封閉性,減少成蟲的遷入。在菇房門、窗、水暖電入口處及其他通風口處設置60目紗網(wǎng),阻止平菇厲眼蕈蚊成蟲的遷入。
(3)菇房內(nèi)燈光誘殺。平菇厲眼蕈蚊成蟲有趨光性,常在培養(yǎng)料上爬行或在電燈周圍飛翔??梢岳秒娮訙缥闷?、高壓靜電滅蚊燈、黑光燈和粘蟲板等誘殺成蟲。
(4)化學防治。使用藥劑防治是一種應急的補救措施,因為食用菌生長期較短,在農(nóng)藥的選擇上更應慎重,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或生物農(nóng)藥,保障食用菌的安全生產(chǎn)。5%氟蟲腈懸乳液1 500倍、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6 000倍可達到良好的效果[10],應注意藥劑的輪換,防止產(chǎn)生抗藥性。如有條件,可采用一些昆蟲病原真菌制劑,如蠟蚧輪枝菌對平菇厲眼蕈蚊的幼蟲和蛹有較高的致死率[11]、球孢白僵菌對平菇厲眼蕈蚊的不同蟲態(tài)都有很高的致死率[12]。
[1] 何嘉,張?zhí)?,李正躍.平菇厲眼蕈蚊的生物學、生態(tài)學及其防治[J].中國食用菌,2005,24(4):52-53,48.
[2] 楊春清,張學敏.平菇厲眼菌蚊為害藥用真菌初報[J].植物保護,1994,20(2):19-20.
[3] 劉星月,楊集昆,吳鴻,等.眼蕈蚊科Sciaridae[M]∥楊定.河北動物志雙翅目.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65-72.
[4] 楊集昆,張學敏.為害蘑菇的厲眼蕈蚊六新種(雙翅目:眼蕈蚊科)[J].昆蟲分類學報,1987,9(4):253-263.
[5] 楊集昆,張學敏.食用菌害蟲的類群(一)[J].植物保護,1981,7(2):43-46.
[6] 王成本,張志勇,馬東艷,等.菇房環(huán)境對平菇眼菌蚊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食用菌,2004,23(1):49-50.
[7] 張學敏,楊集昆.食用菌害蟲常見類群及防治[J].生物學通報,1999,34(4):19-21.
[8] 馮惠琴,翟家仁.平菇厲眼菌蚊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1994,10(6):27-30.
[9] 王菊明,譚琦.平菇厲眼菌蚊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策略[J].食用菌學報,1994,1(2):41-45.
[10] 劉傳會,馬偉華,王沫.幾種藥劑對平菇生長的影響及防治平菇厲眼菌蚊的效果[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6,45(3):327-328.
[11] 袁盛勇,孔瓊,張宏瑞,等.蠟蚧輪枝菌對平菇厲眼蕈蚊幼蟲和蛹的毒力測定[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9,25(19):194-196.
[12] 袁盛勇,孔瓊,張宏瑞,等.球孢白僵菌MZ04106菌株對平菇厲眼蕈蚊的毒力[J].植物保護,2010,36(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