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群
糖尿病是一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物質代謝紊亂的疾病群,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劇,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2]。糖尿病已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發(fā)病率躍居第三位的慢性疾病[3]。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是其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為常見。本文于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采用吡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68例,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2型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及分型標準。(2)初次確診2型糖尿病。(3)近1個月內糖化血紅蛋白(HbA1c)>7.0%;空腹血糖(FBG)7.0~13.9 mmol/L。(4)血清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b)檢查結果示陰性。(5)入組前未服用過噻唑烷二酮類或磺脲類藥物及調脂藥物。排除標準:(1)心力衰竭、不穩(wěn)定心絞痛,或近6個月內發(fā)生心肌梗死者。(2)合并有嚴重肝腎及肺功能不全者,或嚴重感染者。(3)高血壓控制不滿意者,用藥后血壓高于19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4)合并嚴重視神經(jīng)病變、周圍血管病變、網(wǎng)膜病變和糖尿病足等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5)存在酮尿者。共入組136例,將入組的患者按國際通用隨機字母表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8例。其中治療組男36例,女32例;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52±8)歲;體重46~78 kg,平均體重(64±6)kg。對照組男38例,女30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53.28±8.35)歲;體重45~76 kg,平均體重(63.5±6.4)kg。2組患者性別比、年齡、體重、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予以相同的基礎性飲食干預和運動療法。對照組予傳統(tǒng)的雙胍類降糖藥物治療,二甲雙胍0.5 g,餐后口服,2~3次/d(具體劑量根據(jù)血糖測量結果進行調整)。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吡格列酮(商品名:艾汀,由北京太洋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15 mg,口服,2次/d。2組均治療3個月,治療過程中7 d監(jiān)測空腹及餐后2 h血糖。2組均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進行監(jiān)測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島素(FINS)、餐后2 h胰島素(2 hINS)、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及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C)、高敏C-反應蛋白(hs-CRP)。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治療前后 FPG、2hPG、HbA1c、FINS、2 hINS、TG、TC、HDL-C、LDL-C變化比較 2組治療后上述指標均明顯改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治療后治療組 FPG、2hPG、HbA1c、FINS、2 hINS、TG、TC、HDL-C、LDL-C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變化比較n=68,±s
表1 2組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變化比較n=68,±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P <0.01;與對照組比較,△P <0.05
TC(mmol/L) 5.8±1.1 5.1±1.0#△ 5.8±1.2 5.4±1.0*HDL-C(mmol/L) 1.6±0.8 1.2±0.6#△ 1.7±0.8 1.4±0.6*LDL-C(mmol/L) 5.6±0.7 4.6±0.4*△ 5.6±0.8 5.0±0.5*
2.2 2組治療前后hs-CRP水平變化比較 2組治療后hs-CRP水平變化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治療后,治療組hs-CRP水平下降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hs-CRP水平變化比較n=68,mg/L,±s
表2 2組治療前后hs-CRP水平變化比較n=68,mg/L,±s
P值 >0.05 <0.05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自由基毒素、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致使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最為常見類型,其主要從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以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和胰島素抵抗為其主要的病理生理特點,胰島素抵抗包括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效率減弱,以及減弱其對肝葡萄糖輸出的抑制作用,致使血液中含糖過高成為高血糖。減輕胰島素抵抗或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可改善血糖、血脂代謝[4]。大量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已成為2型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5]。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屬慢性炎性改變。CRP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有著密切的關系。侯志梅等[6]研究認為,炎性因子CRP在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CRP水平的降低能夠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
吡格列酮屬于噻唑烷二酮類(thiazolidinediones,TZD)藥物,是一種胰島素增敏劑。吡格列酮的作用機制與胰島素的存在密切相關,能夠使外周組織和肝臟的胰島素抵抗減少,使依賴胰島素的葡萄糖的處理增加,且能夠減少肝糖的輸出。同時,吡格列酮還能通過激活PPARγ增加靶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還能使腫瘤壞死因子及瘦素基因的表達受抑制,直接作用胰島素的信號通路,從而使胰島素抵抗降低,改善糖代謝。文獻報道,吡格列酮不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而是通過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7]。本組研究結果示,2 組治療后 FPG、2 hPG、HbA1c、FINS、2 hINS、TG、TC、HDL-C、LDL-C指標均明顯改善,組內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或 <0.01);治療后治療組 FPG、2hPG、HbA1c、FINS、2 hINS、TG、TC、HDL-C、LDL-C 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2 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水平變化比較,治療后hs-CRP水平變化明顯下降,2組組內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治療后,治療組hs-CRP水平下降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吡格列酮能夠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管炎性反應,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廖為志,蘭光軍,朱玉潔.吡格列酮與鹽酸羅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比較.中國藥師,2010,13:853-854.
2 車風,徐亞軍,李杰.吡格列酮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初發(fā)性2型糖尿病32例療效觀察.海南醫(yī)學,2011,22:42-43.
3 劉啟,王永生,孟凡杰.老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性腹痛10例誤診原因分析.臨床誤診誤治,2011,24:38-39.
4 楊升偉.吡格列酮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18:2932-2933.
5 鄧晨昕,高凌,張海蓉.吡格列酮和二甲雙胍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響.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0,17:358-359.
6 侯志梅,吳新榮.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C反應蛋白的影響.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2:1547-1548.
7 刁菱燕.吡格列酮與胰島素聯(lián)合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376-378.